董续光
(续五)
在我们的期盼中,中毓姑爷,终于揭开了蒸笼盖,水蒸气,直往上冲,厨房里,热气弥漫。
稍后,姑爷揉揉眼睛,仔细看看笼内的年粑,确认熟透了,便说:“大家让一让,我要端笼了!”
众人纷纷让道。
只见姑爷,很吃力地端起一格蒸笼,急急往堂屋里,早已准备好的晒筐奔去。晒筐内,垫好了干净的湿纱布。那热气騰腾的年粑,尽倒在纱布之上。一个个摆平之后,姑爷还喘着粗气说:“尝尝吧!”
那时候,吃开笼粑,不分你家我家,只要想吃,尽管吃。
做年粑的人们,手上沾有米粉,拿年粑不方便,我们则用筷子,夹起那些小个子年粑,送到他们的嘴边。
金云姑爷点头称赞:“嗯,不错,这粘米糯米的比例,调得还好,口感达到了要求!”
“无事衙门”的我们,个个是"好吃鬼",吃了第一个,不忘第二个。
中医细爹说:“只能吃这么多了,再吃,就会吃夹食,肚子痛!”
他是老中医,不怎么爱说话,但我们有个头痛脑热的,还得指望他,况且他还是祖辈,所以他的话,有份量,便不敢多吃了。
几天后,大灶里面的火,终于熄灭了。
堂屋内,凉衣凳上晒筐里,满满的,都是年粑,待凉干了,便会泡在水缸里,春忙季节,拿出来煮着吃,能节省时间,为“忙得两脚不粘地的人”提供了方便。
开始做豆粑了。
做豆粑的原料和工序,与做年粑完全不同。
家家户户忙着浸泡黄豆和淘洗小麦。这些黄豆,经过浸泡后,豆粒大大的。
洗净后的小麦,浸胀了的黄豆,得用手推磨,将它们都磨成浆,混合在一起,这才是豆粑原料。
用葫芦瓢,将“豆粑原料”,浇在滚灼的铁锅内,迅速用大蚌壳,将浆液往锅边抚平,不一会儿,锅里的浆便成了簿簿的,圆圆的一张饼。
待凉了,切成丝,晒干后便是豆粑了。
这也是为农忙准备的,煮豆粑,省时间,吃下去,也耐饿。
这时候,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向阳地,都成了晒豆粑的场所。
老人和小孩,又得当看守了,鬼差事!
(9)
天天当看守,好无聊!
小朋友们,不能在一块儿玩,这心里,就象猫抓似的。
那天下午,姐姐给我放假了。
我和文超,鬼混了一下午,真的好开心!
太阳快落山了。
文超吓唬我,说:“鬼搭沙了!”
是他偷偷抓一把沙子,向我砸来。
我吓一跳!
没在意,一个有尖角的小石子,砸在我的脑门上,还有点痛呢。
恰在这时,姐姐来找我,看到我额头上流血,惊叫:“这是怎么了?”
我用手一摸,见血,吓哭了。文超也慌了,忙赔不是。
刚好,文超的母亲菊花娘撞见,慌忙用刀子,在土砖墙上,刮点土巴粉,敷在伤口上,血止住了。
菊花娘又在自家的鸡窝上,拿来仅有的两枚鸡蛋,给我姐姐说:“拿回去煮给弟弟吃,给弟弟补一补!”
我们说什么也不肯要。
菊花娘只好拉着文超,同我们一道来到我们的家里,向爷爷奶奶禀明情况并道歉。
奶奶宽慰菊花娘:“小孩子玩耍,不小心伤了,又不严重,不要紧的。文超这伢子,是个好伢子,我们都喜欢,没事的,没事的,你们回吧!”
当然,更不会要菊花娘带来的鸡蛋。菊花娘趁大家没注意,还是把鸡蛋留下了。
当晚,堂兄弟们,包括姐姐,每人都分得了两枚熟鸡蛋,这是奶奶,用她积攒好长时间,才有的鸡蛋煮的。
第二天文超和黑巴来家里玩,奶奶又赏了他们每人一个熟鸡蛋,奶奶说:“你们在一起玩,要注意安全哈!”
不知是谁说:"快过年了,更不能伤着!"
快过年啦?
这将又有许多“好事",等待我们去演绎。
(待续,请看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