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跃文的头像

何跃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21
分享

泾河乾坤湾

发现泾河乾坤湾,起于一个离奇的传说。

几十年前,父亲说,淳化县有个地方的酸枣刺,一律朝上长,不同别处。

说是当年马回回作乱,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一到马回回跨高头大马,挥刀执枪,扬尘蔽日,马嘶人吼而来,人们就慌不择路,滚坡溜沟,藏匿逃难,往往被布满沟坡的枣刺划伤、羁绊。观音菩萨疼惜人间苦难,便顺手一捋,倒钩枣刺就顺直了,不扎手、不破衣。

当地人为了报答观音菩萨救苦救难,在沟里建了一座庙,供奉感恩。香火很旺。

我将信将疑,一直想去一探究竟。

这地方在淳化县、十里塬镇、火刘村泾河坡。弟弟告诉我,去那里,还能看看陕西第一大水利枢纽——东庄水库,建设工地。

到目的地,拜访了几个叔叔,叔叔们说确有其事,我更心急想看。一个叔领去探看的。他打小生活在这里,熟悉情况。

实地一看,对这个传说,实在是看景不如听景,看东庄水库也因无路可近,不成。而我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遇见泾河乾坤湾

到了坡沿,泾河闪亮在深远的沟底,弯曲成一个“Ω”。我脱口而出:“泾河乾坤湾!”

我惊喜地说:“我寻思,只有黄河有乾坤湾,泾河也有啊,丝毫不差黄河的。”

叔叔看了看我,平静地说:“不长的距离,这样的湾有三个。”我少见多怪了,急忙择地不停拍照,一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拍完照,我掐腰临风,立于沟畔,西望。见银练似的泾河,自北向南,静静地标注着河槽,沟底的弯曲。对岸(右岸)一圆圆的山嘴尽力探出,把泾河推向左岸,左岸一山嘴迎它而去,像巨人头,遮住了乾坤湾顶,又拿河岸当热拥的双臂。

乾坤湾就这样形成。

“乾坤湾”包裹的山嘴,如泾河在大地上凿画的巨大茄子。泾河又像勤劳的双手,摘取自己劳动的果实。就这样山引水行,水塑山形,山水相依,描自然之美画,兴江山多娇叹。

退耕还林江南秀

极目乾坤湾所在,翠色扑面来,绿波随烟隐,蓝天展云逸,深沟耀河影。泾河坡上,河道峡谷,目之所及,随处是茂林卷涛,丰草铺毡。全没有想象中的光秃惨象,恍如江南水乡。

我名为催叔叔下沟看枣刺究竟,寻菩萨庙旧迹,实则已被沟底秘境,深深吸引。

靠沟坡开的下沟道陡窄,不足两米。道随沟坡蜿蜒,顺树荫通幽,借陡缓曲折。一边削坡开路立陡,一边树高沟深,头顶一线天,无视野可言,脚下料姜石打滑,如入阴森黑洞。

稍平坦处,柏树、松树、刺槐、杨柳等林木高挺茂盛,遮天蔽日,初秋之时,阴凉阵阵;林下野草荆棘,羁腿绊脚,寸步难行,不可轻入。我想,这可是野生动物天堂。

我问叔叔:“现在野生动物多吗?”

叔叔说:“野兔、野猪、野鸡、狐狸、獾很多。狼也时有露头。听说有的地方还看见豹子。”

我问:“这些树是人工栽的?”

叔叔说:“人工才能栽几棵?大多地方人就到不了。人,不破坏就行。不用你管,用不几年,啥树都长起来了,要啥有啥。怪得很,跟你山东人说的有水就有鱼,咱这是有山就有树。你看,这满沟漫坡,找不见一块空地,都是草绿,都是树茂。”

我问:“过去一直这样?”

叔叔说:“哪,退耕还林后!沟里的地不种了,放牧的没了——你看这阵来放羊,羊都进不去了。种果树的多,柴火用不了,用电用气的多了,不用砍柴,就这样了。人们常年不进沟里来。沟里草满了,坡上树多了,人出来进去难得跟啥一样。你看这路多陡,空人走都费劲,那时候的人瓜,费劲种这点地干啥。”

我说:“现在这样,下大雨不大冲坡坡了。”

叔叔说:“不冲了。下了雨,大都让草草截留,慢慢往下渗。上边来人看,说这草跟海绵一样,能吸水很。过去,草少,塬上又是坡地,存不住水,下大雨就成滚山水,雨过了,水没了,地旱了。”

叔和弟弟走得慢,他俩在寻找老菩萨庙给我看,落在后头。

我想探探能不能到泾河边,看完整的乾坤湾。走到沟下一块平地,是一片没于荒草野树的核桃园。园中有三间瓦房,已破败不堪,一只黄鼠狼从破窗跃出,一闪遁入林草。

目测,到泾河高岸,不足二百米,却草深林密,无路可走,加之期间虫鼠悉索作响,令人悚然心惊,不敢贸然涉入。我就往回走。

弟弟在半路等我,他指了指左侧一片树林,说叔叔找老庙去了。我一看林密草深,咋进去的,没有路啊。弟弟招呼叔叔,叔声近咫尺,却不见人。

我问叔叔,沟底下这么多地退耕了,乡亲们食粮咋办。叔叔说:“沟脑塬顶的耕地,都整平了。虽说是靠天吃饭,但层层梯田,四周围坝,截水留土保肥,庄稼极为茂盛。这几年的薄膜玉米,亩产2200斤,匀匀的。比你平原上的产量还高。”

我闻言感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效果真好。

据观测,黄河潼关站2021年实测输沙量仅有1.71亿吨,较多年黄河来沙均值9.21亿吨减少了82%左右。

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之前,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大约是31.6%。2019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达到了约63.6%,涨了一倍还多。修梯田、筑堤坝,退耕还林还草,黄土高原变绿了,黄河水变清了。

就说眼前这条泾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8.67亿立方米,仅占黄河的0.32%,但年平均来沙量却高达2.62亿吨。目前,情况好多了,眼前这赛江南的景象就是明证。

泾河流域的成功治理,对黄河长治久安,建设幸福河,功不可没。

灰碳陶片惹联想

回程路上,我们走得很慢。我在路侧陡坎上发现了异常——在埋深20多米深的地方,竟然有灰碳、陶片存在,有三处。我一再目测深度,观察这里的地形、地势和环境。觉得不可思议,就捻了捻灰碳端详,掏了几片陶片细着。

1928年,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就是通过灰碳陶片,发现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启中国东部野外考古开端,使其成为学界公认的“考古圣地”。城子崖遗址考古发掘,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贡献巨大。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确定,为拨正“中国文化西来说”谬误,提供了坚实丰富的考古物证。

我站在沟顶看着,想着,心里问着。

在这20多米的土层以下,曾经有人居住、活动。这些遗迹后来又是怎么被掩埋的。我们的先祖,为了生活方便,往往临水而居,就目前的形势看,泾河又深又远又险,现在的人们也难以靠近。那就有一种解释比较合理,那时的泾河河道还比较浅,或者这段河道那时还是一个湖泊。由于降水较丰,高处的泥土不断冲淤,把曾经的居所掩埋。

那时这里一定曾有过“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景象。

我们的先祖曾在这样的环境,过或采或猎、或牧或农的生活。

我们也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有大片的比较平整的土地,远不是现在沟、坎、粱、峁、塬这样复杂、七零八落的貌样。

我们也可以想象,我们先祖的生活方式,由采摘渔猎游牧到农耕的改变。农区的不断扩大,破坏自然环境,造成水土流失,陷入越垦产量越低,产量越低越垦的恶性循环。如此,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泥沙成为黄河水患症结,致使下游三年两决口,洪灾连连。

再回到今天,经过多少代人的探索,黄河治理才改变了单一重视下游洪灾的头疼医疼,进入了上中下游联动的综合治理新时代。特别是以建设水利枢纽、修筑淤地坝、修做梯田、退耕还林还草等为代表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明显减轻,黄河泥沙危害显著降低。

“圣人出,黄河清”。这圣人就是致力于新时代黄河治理的所有人。

枢纽工程出 旅游热点来

东庄水利枢纽建成蓄水后,乾坤湾就不见了,看灰碳陶片的断面也将无从觅踪。我有点遗憾。

叔叔说,那时这里就成了旅游景点了。他说,已经有好几拨人来这里考察,飞无人机,盘算规划。他们都对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古老村庄、村间交通、错落有致的梯田、颇有特色的农作物,很感兴趣。诚如专家所说,山水园林湖草,即为资源,是新农村建设希望的支撑。

此话在我心里展现出一幅乡村旅游的美好画境。山骨、水柔、波韵、绿魂、文化根源、黄土地貌,构成了景区的基本要素。

在河口,经常有人问我可否在大堤之间建索道,先不说审批严格,仅就效果而言,让人兴味索然。此处却是绝佳之地。择地建双向索道,从左岸到右岸,从右岸到左岸,两岸景色互相吸引,飞去来回,让人欲罢不能。

凌空飞渡,头顶蓝天白云,让人遐思无极;身边水鸟伴飞,触手可及,给人趣味无穷;放眼四方,高原波涛翻滚,村屋冲浪,激荡远方;身下碧波万倾,锦鳞游泳,山形水势,明灭变幻,尽收眼底。

游客咋到,立岸雄视,镜湖与沟壑相互描画,碧水就山势随物赋形,探幽不舍细末,形成巨大的生命树。水中有孤岛浮影,水鸟翔集,朝日辉耀,晚景流彩,游云飞渡。飞艇耕水扬波,游客欢娱;钓客稳坐船头,蓑翁出诗。

或借索道凌虚御风,或驾一叶扁舟寻奇探幽,或放开想象驰思描画,或将历史人文知识对照鲜活景象,都是美好的享受。

自然的壮美与文化之灵秀,这里都不会缺席。

你可以听老师讲,黄土高原——簸箕里的一撮土,这比喻的来龙去脉,感受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和祖国山河壮阔的自豪。

你可以实地察看黄土高原的沟、坎、梁、峁、塬、柱等复杂多变的地貌特征,想象让人痛心的塑造过程。

你可以了解我们的先祖,利用自己的智慧,在这里培育了粟、黍、菽等农作物,现在还在到处种植。

你就这样了解了黄河、黄河文化的前世今生及生生不息的强大基因,感受历经灾难,愈挫愈勇,历久弥坚的文化自信。

了解了这些,你会志得意满、兴味盎然行走于宽大整洁的水泥路,走村串街,了解民俗民情;你还会弃离大道,涉足高高低低的田间小路,置身油菜金海、麦田绿波;看荞麦苗杆叶如玉、体胖花艳,玉米高粱青纱帐起,谷子糜子拖尾擎帚。乡村到处是果园,让你在树下摘食酸杏、蜜桃、李子、苹果、甜梨、大枣;品尝玫瑰、巨峰、秋黑、黑提、阳光玫瑰等各种葡萄;艳羡柿子黄灿,漫山遍野,核桃树高冠大果繁,遍布房前屋后。

主妇围屋绕房种植的各色菜蔬,不打药、不上化肥,绿色无公害,吃不尽、送不完、卖不迭。做饭时,提一筐篮,随摘随用。让你看了,羡慕不已。

你若有意,还可以定一块菜园,把中意果树号上一棵,让村民代种代管;还可以顺心随意,定几只鸡、三五只兔,圈头猪,栓只羊,让农家代养,不用饲料添加剂,回味过去肉味。遇星期天节假日,一家人驾车来此,游览景区、观赏高原、亲近民风民俗后,采摘煎炒、宰杀烹煮、享用果品,大快朵颐,不亦乐乎。

试想一下,如此这般,远离城市喧嚣,大人身展心宽,孩子亲自然、接地气、长学校不得而知知识,岂不妙哉。

这一幅新农村建设新图景美不胜收,属于你、属于我、属于他,属于我们大家,也是托起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泾河乾坤湾,大有乾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