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跃清的头像

杜跃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29
分享

抹不去的压岁钱


 

过年了,孩子们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拿到压岁钱。我早已过了拿压岁钱的年龄,现只有发压岁钱的义务了。

我查阅了压岁钱的寓意。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而今的压岁钱多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之意了。

我自从有了外孙,我的女儿也失去了伸手拿压岁钱的特权,拿压岁钱成了她儿子的专利,她变成了压岁钱的管理员。

三年前,外孙出生后第一次过年,我和妻子商量给外孙多少压岁钱,由于外孙名字的谐音是“一六”,妻子就说:“给他一万六千元吧。”女儿说:“给他少一点,意思一下行了,难道取名百万,就给他一百万?”但我们只求他一生快乐,给压岁钱图个吉利,表达对他的爱。当然,爷爷奶奶对他的爱比我们更深。

说到了给外孙压岁钱,我想起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爷爷、外婆给我压岁钱的情景。

先讲下爷爷要给多少人发压岁钱吧。我父亲有三兄弟,他排行第三,大伯父有二儿子一女儿,二伯父有一女儿,我和哥加上四位堂的兄弟姐妹,我辈共有六人,这就是说,爷爷要给六位孙子、孙女发压岁钱。爷爷一生务农,奶奶在我父亲二岁时,不幸因病离世。爷爷辛辛苦苦治家,待我父亲三兄弟成年立业后,他轮流在三个儿子家里吃饭,在生产队里挣得的工分,年终时折算成现金,领取分红,这钱用于他的日常开支和给我们的压岁钱。由于他在三家轮流吃饭,过年这天只有二正餐,这就由三户人家商量如何安排他吃饭了,原则上规定这天该轮到哪家吃饭,除夕夜餐就在哪家吃,中餐在另一家吃,另一家则在三点左右提前吃饭。爷爷在各家吃饭时,就会拿出早已换好的新钞票给这家的孙辈作压岁钱,孙辈向爷爷拜几下,并说几句吉祥的话。那几年,爷爷给的压岁钱从五角增加到一元。大家拿好压岁钱后,就会与同村的小朋友们比长辈给的压岁钱谁多,经比较,我们的压岁钱属偏上水平,有的人只从爷爷那里领到二角的压岁钱。

现在在市面上已经看不到二角面额的纸币了,但当时十八元八角八分是通用的货币,也就是说货币的面额分别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那么二角钱能买多少东西呢?一斤大米一角三分八厘,余额四舍五入。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向外婆拜年。外婆家离我家只有十多里路,但在那时觉得很远了。我家到汽车站约有三里路,等上好长时间,坐五六里路的汽车,下车后再走约三里路才到外婆家。外婆经营着一家合作商店,那时,不是人人能开店的。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外公,我没见过外公,据说,我母亲未满二十岁时,外公英年早逝。旧社会,外公去上海学习经商,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了家乡,出任乡武装部长,但他自认不适合从政,就弃政从商。后来,国家对私营商业积极地、稳妥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了合作商店,由供销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配货,统一价格,分散经营,自负盈亏。外婆经营的商店地处人流量大的区域,又因店面是自己的,因此,生意兴隆,成本又小。母亲领着我和哥到外婆家后,店里的食品任由我们挑。我从不贪心地把食品往口袋里装,只随便吃一点点东西。等吃了食品后,外婆便拿出一叠钞票让我和哥挑。我不关心面额多少,只拣大的新的,我哥爱拣票面上的图案。那些年,我的压岁钱总是十元,哥的压岁钱可能是五元,可能是十元。我俩只各拿一张钞票作压岁钱,绝对不会多拿,兄弟俩也不会比谁的压岁钱多,谁的压岁钱少。外婆会把余下的钱给我母亲,母亲是独生女,谁也不会与她去争这些钱。

我回到家后,用不着与小朋友们比谁给的压岁钱多了,我会把压岁钱交给母亲,但母亲说:“先压在枕头下面,等过了正月再给我,我替你保管。”母亲从来不“贪污”压岁钱,我要时随时可以取,但我不会去取,反正我需要什么,父母都会给我买,我用不着总是想着那点压岁钱。

我成年之时,爷爷、外婆先后离我而去,他们给压岁钱成了抹不去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