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年,回忆的闸门似乎打开,往事历历在目,度过18年岁月的家乡------长河镇杜家常浮现眼前。
杜家,位于浙江省慈溪市长河镇杜家路村,原是一座砖瓦木结构的三横二侧屋,俗称三进屋,呈“日”字型,大小近40间房子,房前走廊相通,朝南正大门,东西各开一扇侧大门,四面有护河,用吊桥连通外界,这也可看出那个朝代的治安情况。
这座宏伟的小城堡式的房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究。我小时候,听长辈说,“文革”时为破除迷信,红卫兵从神堂上抄出的“木主牌”中,最早的一位上代太太叫杜文乔,是康熙中期去世的,据说他就是造房的祖宗了。
在那个年代,造如此房屋足以显示出祖宗当年的财力和地位。
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想探究杜姓起源及杜家祖先是从何迁来的。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40多年前,我在自家阁楼上看到一只精制的箩筐,箩盖上写有“开封盛”。我问爷爷这箩的来历,他说是上代传下来的。因此分析杜家祖宗是从河南迁来的。
我懂事时,北护河已经填平了,出入走东大门,东护河上架了一座石板桥与外界连通。一般晚上八九点钟大门就被关住,那时晚归的小孩敲门生怕惊动大人,只得缩身从门旁的狗洞爬入。
听长辈说,不走南门走东门还有一段亲情故事。一百多年前,杜家一女儿嫁到位于南面一里左右的王家,后王家发财了想建房,风水先生看中了杜家南护河南侧的一块土地,于是王家向杜家提出建房要求。如果没有这段姻缘,这样的要求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但做父母是不会只顾自己的,他们明知正大门前挡道会影响财气,为了女儿今后富有,就欣然同意,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因此,出入杜家就不能再走正大门了。不知是巧合还是别的,此后杜家开始衰落。
解放后,杜家后代庆幸上代没有留下很多的财产,否则被划为不好成份会影响下一代。建国初,比较清白的家史,使杜家后代有机会进入国家机关及杭州、上海的国营企业,其中我的父亲和伯父分别进了区、乡政府工作,有一位堂叔还作为中国专家出国援建。
改革开放后,杜家后代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不满足于祖先留下的房子,或拆房原地翻建,或拆房移地建造。虽新房比老房气派,但那座三进屋已残缺不齐。南护河已被环镇南路取代,成为长河镇新街的一部分,两边店面林立,东护河也填平了,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
我与从事外贸生意,事业有成的堂叔一起叙旧时,他对杜家也依恋不舍,他想出资千万恢复杜家,光耀祖先。我特地去杜家进行了考察,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这项工作难以实施。
杜家,我童年、少年时期的乐园,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