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起云金的头像

起云金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21
分享

小河淌水

有些人是值得人们永远记得,那怕经历一时间的遗忘,在特定时间,人们又将他想起,著名家高梁先,就是这样一个人。《小河淌水》唱响全球的时候,人们又想起并搜寻《小河淌水》曲作者高梁同志。

2004年6月23日23时40分86岁高龄的高梁同志在昆明溘然长逝。告别会上,人们回顾了1943年间高梁先生创作和教唱的《大田栽秧秧连秧》也就是被改名为《小河淌水》乐曲的情景,并用这首响彻国内外的乐曲来纪念它的原作者高梁先生。

高梁同志1919年出生在云南盐丰(今天的大姚县石羊镇),出生时取名高越,孩童时代就很喜欢音乐舞蹈。由于白盐井生产食盐,自古以来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文化底蕴十分丰厚,羊镇就有“戏班子”经常演出滇戏、折子戏、花灯、歌舞灯,孩童时代的高梁经常出入戏班子,戏班子演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他十分好学、好唱、戏班演什么,他就学什么、唱什么、武打什么。由于受到戏班音乐舞蹈的长期熏陶,再加上高梁的音乐天赋,给他打下了扎实的音乐舞蹈基础,后来戏班子还邀他上台表演《罗成叫关》等武打戏,受到群众称赞。1936年高梁考入镇南师范学校,在全国一片抗日救亡浪潮下,1938年回盐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并从事地下活动。1941年皖南事变后,朱家璧同志受党中央派遣,从延安回到云南,打入国民党滇军18师,任少校营长兼军训队队长。受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的委派,高梁同志以音乐教员的身份,随朱家璧同志到了滇军18师,参加抗日武装斗争准备工作。在朱家璧同志的领导下滇军18师组建了艺术工作队(简称艺工队),领队是地下党员王子近、高梁、毛子良、王旦东、周明、余家惠等。任务是在18师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演出。艺工队也办过歌咏培训班,主要任务是培训18师下属各个部队的歌咏骨干。

青年高梁十分好学上进,挚爱音乐,经常向朋友借书学习,向朋友处借到两本外国音乐家撰写的音乐理论书籍《作曲法》、《和声学》,高梁如饥似渴地学习,便以手抄的方式夜以继日的抄写学习,在战友中传为。高梁同志在这一时期以乡音为素材编配和创作了一批歌唱劳动人民、抗日报国的歌曲《赶马调》、《送郎》、《红河波浪》、《小先生之歌》、《大田栽秧秧连秧》……等。《大田栽秧秧连秧》也就是后来《小河淌水》。

《大田栽秧秧连秧》,这一首曲子诞生在1943年,当时军训队驻扎在云南蒙自大屯,高梁的灵感来自赵沨、吕凝编的《新音乐》月刊所介绍的内蒙伊克昭盟民歌《蒙古小夜曲》。高梁同志根据毛子良同志创作的歌词,以敏锐的灵感、热练的技法,借用该曲的四个音符La do rei mi作为《大田栽秧秧连秧》歌曲旋律的主题动机;以云南民歌的色彩作为歌曲的总体风格;运用欧洲音乐的作曲技法,采用倒影式技巧低徊模进构成上下二个乐句,加入简短的过渡,然后再以变化反复的手法,构成复乐段一段体的曲体结构形式;完成了《大田栽秧秧连秧》的旋律。《大田栽秧秧连秧》很快在滇军18师内外传播开来,成为该师艺术工作队的表演节目。

1943年夏,高梁同志从蒙自大屯滇军18师军训队到昆明向中共地下党汇报工作,并带来两首毛子良作词,自已作曲的新歌《赶马调》、《大田栽秧秧连秧》,与滇军18师艺术工作队领队、歌咏指挥王子近会同在云南昆明的声乐合唱团艺术界较有影响的《歌岗合唱团》指挥董源(时任昆明音乐界联谊会常委)、《青年合唱团》指挥徐守廉(时任昆明音乐界联谊会常委)五人,在昆明市立中学,共同研习、座谈了这两首歌曲。在作曲家、歌咏指挥家及众多合唱团的共同努力下,《大田栽秧秧连秧》的排练演唱获得成功。由于旋律优美、极易上口,昆明学界师生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很快便在昆明以及滇南、滇西地区各界民众中迅速的传唱开来了,1951刊登于年的《云南民歌》上。无独有偶,甚至连《圭山谣》,也由作曲家赵纪舜搜集,误作圭山撒尼民歌引用在1951年的《人民音乐》上。这样,唱遍三迤大地,唱响国内外的这几支“云南民歌”的真正曲作者高梁,竟被埋没了半个世纪之久。

髙梁在回忆录中说,自已1943年在滇南抗日前线创作歌曲《大田栽秧秧连秧》时,并未直接借鉴民歌或直接采用民歌素材,而主要是受到李凌、赵沨编辑出版的《新音乐》月刊中发表的伊克昭盟民歌《蒙古小夜曲》的起头两小节的曲调 6123 ∣216 ∣启发了创作灵感,而加以变化、发展创作出来的。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曲作者的战友毛子良。

1945年,著名音乐家,解放后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中国音协副主席的赵渢同志主持创办了“中华音乐”进修班,开设了音乐理论、声乐、指挥及合唱训练等课程,高梁和董源、徐守廉等在声乐会合唱艺术界较有影响的艺术家被聘为进修班教员,《大田栽秧秧连秧》也作为教材曲目,提供学院视唱练习。1947年,江鹜同志创办了地下革命刊物《教学唱》,并自己担任主编。在《教学唱》的第二集里;收录了由《大田栽秧秧连秧》改名为《小河淌水》的歌曲。

周良沛编选《歌声中的云南》,从藏书中的资料,才发现《小河淌水》就是《大田栽秧秧连秧》的填词。至于有那么两个小节里切分的运用,是演唱上艺术处理的一些变通。并说明这是高梁在1943年创作的曲子,歌词是毛子良同志所创作。这支歌,不正是林之音老师记录的那首《秧歌》而民歌,也不是没有作者,凭空从地里冒出来的,只是它在没有印刷之前,己从埋名的作者口头所传唱开来的歌曲而已。周良沛从选家应严守的规范,照《小河淌水》所选自的版本,将它署上“云南民歌•西南军区文工团记谱”,并写了一则较长的《附记》,以还历史原貌。

从此《大田栽秧秧连秧》便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滇南滇西广大地区,飞遍云南,飞遍全国。

有些日子是值得人们永远记住的,那怕经历一时间的遗忘,在特定环境中,人们又再追忆起这些日子。时间已经飞逝,但音乐永远留在了人间。

1944年高梁考入北碚国立歌剧学校作曲和芭蕾,一年后回昆先后在昆华商校、省护国中学、市女中、中华小学、布新夜校任音乐舞蹈教师。同期还在中华歌咏团、矿业合唱团,昆商合唱团任指挥,积极从事革命的歌咏活动,此间曾同赵沨、董源等同志在中华职业学校办过音乐进修班,培养歌咏活动骨干。李公朴、闻一多惨案后转移到仰光,在华侨中开展进步的音乐舞蹈活动。1947年冬回云南上圭山参加发动革命武装斗争直到云南解放,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在政治部同苏策同志一起主持文艺科工作。

《大田栽秧秧连秧》改名为《小河淌水》,是在1947年春。

1947年,由江鹜同志创办并担任主编的地下革命刊物《教学唱》第二辑里,发表了歌曲《小河淌水》,署名华明邦唱、尹宜公整理配词。原云南大学“南风合唱团”领导成员、“南风合唱团”《教学唱》刊物副主编、歌曲《小河淌水》的历史见证人刘岩回忆录中说:“在1947年春,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云南大学南风合唱团的三名团员华明邦、尹宜公、刘岩相约在云南大学体育场唱歌、跳壳舞。活动结束后,三人一起到师范学院对门一个小茶馆喝茶交谈。期间,华明邦说:我唱两支小歌给你们听听;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妹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阿妹妹,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华明邦这一唱,立即引起了两人的强烈反响,尹宜公就叫他反复再唱,同时认真记录。第一首就是现在称之为《小河淌水》的《大田栽秧秧连秧》,第二首是《月亮勾勾》,当时尹宜公记录了第一首,我记录下了第二首歌曲。尹宜公听了华明邦哼唱的《大田栽秧秧连秧》旋律后,整理完成,取名《月亮出来亮汪汪》,拿去请女伴男装的女同志主编江鹜看后,江鹜建议歌曲改名为《小河淌水》。署名为赵华记;赵华是传唱者华明邦,记录者尹宜公的合名,江骛就取了“就叫《小河淌水》好啦”就叫这个名字。杨敏就把这个蜡版当时就很快地刻出来,就叫《小河淌水》。“南风合唱团”在《教学唱》第二集《民歌专辑》刊印出,而后流传,《小河淌水》从此沿用至今。”

《江鹜之歌》中所记载的《小河淌水》的传唱者华明邦是高梁的学生,1945年曾在著名音乐家赵渢主持创办的“中华音乐进修班”学习过,当时进修班开设音乐理论、视唱练耳、声乐、指挥及合唱训练等课程。高梁在进修班任教员。华明邦是高梁的学生。华明邦听过高梁的音乐理论课,学唱过《大田栽秧秧连秧》这首歌。(详见悼念江鹜同志筹备组编,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江鹜之歌》)。1995年9月3日,华明邦(又名陶思良)同志在工人医院逝世。

1951年云南出版的《云南民歌第一集》是《大田栽秧秧连秧》第一次正式发表。歌曲是由音乐家林之音在民间记录的,他以为这是一首民歌,发表时歌名记为“秧歌”,采集地与作者的署名方式是“镇南,林之音记”,这次发表的曲作未能正确表示出原有歌名和原有的词曲作者,说明了当时出版条件的困难和传播途径的不畅,也说明《大田栽秧秧连秧》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期,已经在云南流传比较广泛,甚至能被音乐家当作民歌来采集、记录了。髙梁创作的另外一些歌曲,如《赶马调》、《圭山谣》等,也曾长期被当作民歌而流传。

云南解放后,高梁先生被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先后担任宣传科副科长、文艺科副科长,获西南军区“解放西南纪念章”。1951年,高梁同志调到北京“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室担任作曲工作,期间,为影片《黑山阻击战》作曲、《移山填海》作曲(获文化部二等奖)、《脚印》作曲(获“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等奖),1953年赴朝鲜抗美援朝,为电影《救死扶伤的英雄们》作曲(获文化部二等奖)。195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

1961年,高梁同志调回云南任云南省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回到云南后,得知自己创作的旋律优美的《大田栽秧秧连秧》被采用后改名为《小河淌水》、《秧歌》、《山歌》。上世纪50年代,在国际上影响很大的俄国专家叫阿拉波夫,他在中国工作就把这个《大田栽秧》原来的这个曲子就写成一个钢琴独奏曲。取名《抒情曲》。孟贵彬、时乐蒙写成了大合唱。高梁偶然在一个演出中听到了《小河淌水》,才知道自己创作的《大田栽秧秧连秧》的曲,已经在流传过程中演变成了《小河淌水》,并一直被当作民歌广为传唱。但当时高梁认为这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和褒奖,高梁先生认为:“这些年来,国内外艺术家们以声乐、器乐等形式表现这首乐曲,让它更加丰富,更加完美,传播得更远、更广,这是很难得的。一首好旋律,大家喜欢它就好,叫什么名,并不重要。”(《云南文艺评论》2004年第2期)这充分体现了高梁先生一身正气,心想人民,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

妹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

阿妹妹,

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高梁是在聂耳之后在我们云南最早一位新音乐工作者。除了《小河淌水》以外,他写的《圭山谣》那是在解放战争里的整个的一代人,在云南流传最广的、最鼓舞势气的大合唱之歌。

《小河淌水》也向全国和全世界潺潺奔流。1951年,全国各地举行轰轰烈烈的“中苏友好月”,一批史无前例的贵客——“苏联电影艺术家代表团”来到昆明,省里隆重举办文艺晚会招待贵宾。当时云南文艺界的领导人潭碧波委派杨放同志组织音乐演出节目,杨放首先想到的是具有云南地方特点的歌曲。请谁来唱?——黄虹。杨放把她请来,给她安排唱《猜调》、《赶马调》和《小河淌水》。正式演出地点在五华山(省政府)宴会厅,当黄虹以她激情饱满、清澈蕴丽的歌声唱出《小河淌水》之时,全场大为震惊,特别引起苏联电影艺术家代表团的赞赏,契尔可夫同志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赞扬之词,黄虹为云南人民争光,省委组织部及宣传部长郑伯克给予高度评价。世界上的事情就那么奇妙,不知是黄虹成全了《小河淌水》?还是《小河淌水》成全了黄虹?从此以后,我们的黄虹姐一路顺风,《小河淌水》也向全国和全世界潺潺奔流。1953年,黄虹第一次进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她进京演唱了妙趣横生的“小乖乖”及一往情深的《小河淌水》,博得首都观众的热烈赞扬并立即传遍全国,被各地音乐学院选为教材。1956年黄虹再次进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她的名字连同《小河淌水》、《绣荷包》等云南民歌不胫而走、不翼而飞。自那以后,黄虹多次随周恩来总理到缅甸、港、澳及苏联、东欧各国访问演出,《小河淌水》也就传遍世界。黄虹演唱的《小河淌水》委婉、深情、蕴籍、隽永,意境恰到好处,尤其是她对《小河淌水》的“创腔”功不可没。从今以后,黄虹与《小河淌水》命运相连。可以说:黄虹红得发紫的时候,也就是《小河淌水》红的发紫的时候;黄虹的最高成就还是《小河淌水》。20世纪80年代黄虹获得的全国最高荣誉“金唱片奖”的那张金唱片就是《小河淌水》。

离开云南十年的高梁回到云南后,先后任云南省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云南省文联党组成员、云南省文化局创作室副主任、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高梁主持云南音协工作时候,搞了云南全省民族音乐调查。动员全省文化馆、馆站的人搞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的调查。在音协里来整理编辑了二十多册的民族民间音乐。

1988年尹宜公撰文《关于小河淌水的回忆》,此文章介绍了1947年根据原“南风合唱团”成员用啊字哼唱的曲调,引起他对往昔的回忆而完成的《月亮出来亮汪汪》。后经《教学唱》主编江鹜同志建议歌名用《小河淌水》。

《小河淌水》的曲调源于高梁创作的《大田栽秧秧连秧》。髙梁在回忆录中说:当时二团的团长景杨请我给他办训练班。我觉得单(只)是教音乐是不行的,我就把毛子良拉上,毛子良就在里面讲国际形式、上政治课,毛子良就上政治课。我主要就是搞音乐,那么毛子良又会刻蜡版、又会写文章。所以他就写词,我俩个合作,就写了这个,所以这个《大田栽秧》呢就是他写的词,当时好象比较单纯,我当时写的目的在动员抗战,那么我已经完成历史任务了,没有想到解放以后呢这样的曲子能够传开,我的心情是很高兴的。不管你用什么名义,有的是广州出版的唱片上词作者谁、曲作者谁。那就不管它啦,我觉得,如果与我的心情来说,我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这些又是填词、又是以各种形式发表,因为我写这个曲子已经完成历史任务了,然后呢,如果他们不重新填词,这只歌也不会长上翅膀,这只歌呢也就完了。

面对这样一位革命者,音乐家、群众舞蹈活动家,我不敢作任何评价,我就原用2004年6月高梁在昆明逝世时,云南省文联给高梁的悼词《高梁同志生平》作结束语吧:

高梁、著名音乐家,原名高越、又名“高峰” 、“吕梁”,1919年2月9日——2004年6月23日。生于云南省大姚县石羊镇,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并于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既是革命者,又是音乐家,还是群众舞蹈活动家。他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以歌舞宣传抗日。

抗日战争时期,由党派到滇军中进行地下革命活动,他在党的地下活动中负责歌舞运动。为革命做出贡献。云南解放后,历任昆明军区文化部文艺科副科长,“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作曲,云南省文化局办公室负责人,电影处处长,云南省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云南省文联党组成员,云南省文化局创作室副主任,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离休后任云南省音乐家协会顾问。

1957年曾荣获中央军委授予的,由彭德怀元帅亲自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

高梁同志是云南省较早从事音乐工作的作曲家、音乐舞蹈活动家。他早期创作的大量革命歌曲和组织开展的群众歌咏活动及舞蹈活动,对昆明爱国学生运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滇桂黔边纵队在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高梁同志忠诚于党的事业,光明磊落、一生正气,淡泊名利。他是云南省第一任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在培养云南省的音乐舞蹈人才、繁荣云南省的音乐创作、开展音乐舞蹈活动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