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起云金
笔架山是百草岭的余脉,也是百草岭上的一只笔架,是千百年来农民对文化崇拜追求的情结赋予在一座山上,家乡的笔架山与我书房的那支笔架像双胞胎一样,对我是如此的亲切,也为我记录下了家乡的乡愁。
在山环水抱的笔架山下有一个千年农耕的乡村鲁口场村
在鲁口场村左边有一座山叫碾房山,山脚有一三开间碾房,里面有水碾,石磨,古式搾油机,生产队时有专人负责管理,七十年代随着电力碾米机,磨面机,搾油机的出现,水碾,石磨,柞油机逐步消失,但在农耕记忆里永远存在。水碾,为木石制成,由木制水轮、转轴、悬臂及石碾、石槽等部件组成,利用水流冲击水轮旋转,带动石碾于碾槽内滚压谷物。水碾落差2至3米,流量0.03至0.04立方米/秒,昼夜可加工稻谷千余公斤。水碾之利用,始于清代,兴盛于民国,1963年后淘汰。水碾旁还有一水磨,水磨为木石制成,由木制水轮、磨轴、磨盘和石制磨扇组成,利用水流冲击水轮,带动石磨旋转加工面粉。水磨水流落差2至3米,流量0.02至0.03立方米/秒,昼夜可磨面粉300公斤。水磨兴于明清,盛于民国,1997年淘汰。
社会在进步,农村也在发展,一些古老的农耕方式逐渐消失,农耕记忆却永远在乡间传讼。龙骨水车。是提水工具,分手动脚踏两种,用木料制作,车身约长3米,宽0.2米,高0.4米。提水高度约1-2米,流量0.01立方米/秒。龙骨形状似羊蹄,俗称羊蹄子。每节约长0.2米,中间装有刮水板,逐节连接成链条状,置于车槽之内,车槽下端设被动齿轮,上端置车架,架上设有车大轴,中间安有超齿,两端各设踏板。车架顶端置横木一根作扶手。提水时,将被动轮一段置于水中,又将龙骨套在车轴超齿之上,民国时期最为盛行。1964年坝区仍普遍利用。自1966年建立电力提水站后,数量逐减。1970年后,水车很少利用,到1997年已无利用。
天车。形似转轮,也称轮车,是一种水力冲击的汲水工具。由轮轴、叶板、竹筒、支架、水槽等竹木构件组成。轮径约5米置于河边,利用水流冲动叶板,使轮旋转。随轮转动,盛水向上,到最高位置时筒内之水自动倒入水槽,流往需水点,24小时提水约200立方米。天干旱时置龙街中,汲水灌田。
龙街的农业至今还在半机械化与传统农耕两种方式一同存在发展,特别是到了春夏插秧时节,你会看到水牛犁田耙田的情景。看到传统与现代共存的现象。犁,用两头牛在前面牵引,人在后面扶着,犁田是一项很耗体力的活。犁是一个杠杆原理,犁田时,提压扶手容易改变铧(略呈三角形)一样的金属物叫犁头,在土中的深浅度,犁头表面很光滑也很尖锐。蚕豆收割后,就要把土翻松,农民扛着犁,把牛赶到田里,把牛担子(长1.5米左右×10公分的一根光滑的半圆状的木头,两边凿眼拴上绳索分别固定牛的脖子。再在木头的中间弄一个挂钩,把铁索挂上,另一边固定在犁的弯弯处叫犁鹰头)架在两头牛的脖子上懂事的牛不用吆喝,就会拉着犁一步一步向前,不听话的就要拿棍子边打边吆喝,春天的田野和着布谷鸟的歌唱,混杂着农民吆喝牛的声音抑扬顿挫,在田间奏成一支优美的春耕曲,田犁翻后肥沃的土壤裸露在阳光下,风吹日晒几天进行光合作用。田里放满水接着是耙田。耙。同样是两头牛在前面牵引,架上牛担子。耙是长方形的,要在长木板的中间两半端,分别栓上一小根耙索,这时牛担子上的挂钩,连着铁索要固定在耙索上。犁田是深耕把沉睡的土壤唤醒,耙就是细作了,把唤醒的土壤轻言细语的呵护散开。耙有些像回字形,最早的耙齿是木头做的,后来变成锋利的铁耙齿,耙又像一把梳子,人在后面扶着耙,用棍子边赶牛边吆喝,就像美发师修剪头发一样细致。人操纵着耙和牛在田里来回转圈,梳理平整粗大的泥块切割耙细,捣碎成糊状。就可以插秧了。犁和耙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不管过去和现代的耕田用具如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土壤精打细弄的敲碎,好使种子禾苗农作壮成长开花结果。
在笔架山山脚余脉有一个名叫塔底的村庄,村里有捏土成陶的技艺。
塔底村前有大面积的制陶高岭土,烧瓷粘土,早在清朝时期就充分利用优质粘土这一资源,遍请工匠,修建砖窑、瓦窑、坛罐窑,碗窑,烧制青砖、瓦片、碗、坛罐等产品。
1935年前后,牟定戌街卢氏工匠入驻龙街塔底的白瓷寺,修建了陶窑,烧制仿瓷碗、盛菜的钵和花瓶等,白瓷寺的仿古青瓷技艺堪称一绝,烧出的仿陶瓷器美观耐用,深得百姓喜爱,周边商客云集。1958年塔底合作社因地制宜,率先恢复了已经歇业10多年的烧碗厂,烧制当时比较畅销的土陶碗。塔底有名的碗厂的师傅有卢显勇、卢中周、张连平等师傅在那里烧制。
龙街仓屯永胜合作社充分利用好土的资源,把牟定戌街的卢道发师傅全家的户口,举家迁到永胜落户。办起了碗厂,在精心烧制土碗的同时,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了他儿子卢文有、谢国富等工匠。卢家的工匠师傅又到五湖西冲火山老卫家建碗厂。
制陶技艺有轮制陶坯、直接捏制和模型法两种。轮制陶坯程序复杂。挖回来的泥土搅拌成浆,然后,把浆打起来装在池里沉淀,待晾干成块后,再搬进房子,用水合软,再用铲叠透,最后,把泥一坨坨取来放到一个石头做的陶轮车盘上,陶轮车盘由一面圆木盘架上一根立锥木柱上,轮的下面设有脚架附件固定。以脚为动力转动车盘,手持泥坯一个个地车,做成自己所需要的造型,晒干,再一个个拿回来车底后拿去蘸墨画图,上釉。釉是用当地的米康和石灰烧成灰后再兑上上好的高岭土而成。凉干后放进窑室烧制,烧好的陶器一般要冷却三天,方可出窑。
有的是直接捏制法。把湿粘土直接用手捏成器形,不需经过陶轮车盘即可成型,此种工艺适合制造小型陶器,如小钵、小罐、小碗、小杯等。
有的是模型法。用草、竹、藤一类编织成原型的器物作模子,将湿粘士涂抹在上面,凉干后放人窑内烧制。出窑后,编织物本身烧尽而留下粘土容器,就成陶器了。
烧制出来的陶器马帮驮到元谋、永仁,昆明等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