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伯祯的头像

伯祯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07
分享

奔跑的山丹

在儿时的印象中,山丹是一匹军马。记得有一天上午,在玩耍时,看到有许多人围在一起议论着什么。出于好奇,我们几个孩子也赶过去凑热闹。透过人体的缝隙,只见一匹体态匀称的马儿站在中央,除了前额和踢腕有一坨纯白色的竖毛外,其余通体毛色呈枣红色,屁股上烙有鲜明的五角星图案和阿拉伯数字编号“6”的印痕。说它是来自山丹马场退役了的一匹军马。如果陌生人在它身上摸摸,它就会竖竖耳朵,并摇摇头,然后抬起一只前蹄,在地面上刨一刨,以示抗议。别看它身体有点消瘦,但走起路来,叮叮咣咣,干净利落。它那威威刚健,英姿飒爽,不凡的气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军马的影子在脑海中翻来覆去,挥之不去。有时候,会独自一人,猜想着它曾经的过往,也许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时受了伤?要不就是生病了,或者是有些老了,总之不能再胜任原来的工作了,不然,怎么能够轻而易举的退役呢?

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山丹军马的影子渐渐在记忆中淡出了。但近年来,随着山丹菜籽油在市场上热销后,再次唤醒了我对山丹与军马的浓厚兴趣。山丹的菜籽油,方圆百里,无人不晓。不论是炒菜做饭,还是煎炸烘烤,只要倒进锅里,它遇热不起泡,不冒烟,不起沫,不溅油。用它加工制作出的各类食品,味道纯正,香美爽口,没有油呛气,是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

每当走进商场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山丹菜籽油,或每当路过大街小巷,听到叫卖山丹菜籽油的吆喝声,就会不由自主联想到山丹,联想到山丹百万亩花田的油菜花,联想到山丹牧场上一只只膘肥体壮的牛羊和一匹匹纵横驰骋的军马。

山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从空中俯瞰,南部的祁连山,东部的焉支山,北部的龙首山,像三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展开了有力的臂膀,把山丹这片具有传奇色彩的热土,牢牢地揽在怀中。斜躺在怀里的山丹牧场,悠闲自得的像个孩子一样享受着母亲般的哺育和爱抚,又像是镶嵌在河西走廊腰间的一枚溢绿滴翠的碧玉,撩人心魂。

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山丹马场,气候宜人,水草茂盛,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之地。每年春夏秋三季,这里绿草如茵。到了隆冬时季,草场叶枯,一片金黄。如有大雪降临,飘飘洒洒,银装素裹,一片神洁。这里自西汉开始养马以来,是历代皇家的养马繁育基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今天它不仅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也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同时,还是西部主要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深受观众热捧,轰动一时的电影《牧马人》等三十多不影视剧,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搬上荧屏,与观众见面的。

每年七八月,是山丹牧场最美的季节。竞相开放的百万亩油菜花,像似敬献给焉支山的一条米黄色的长长的哈达;又像似为游人们精心编制出的一条金光灿灿的花廊。站在牧场,放眼望去,远处,近处,一群群牛羊,一片片马匹,或走动,或嬉闹,或追逐,或安静地低头吃草。时不时,从身边传来一阵阵牛羊“喵喵”“哞哞”清晰的叫声。奇怪的是,牛群或是羊群中,只要其中的一只牛羊发出叫声,其它几只也跟着叫起来,像似在有意起哄。有时候,牛羊密集的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仿佛是在欢迎着游人们的来到,或是向游人们发出了不允许来这里的抗议,因为这是它们的领地,不允许任何人侵犯!有时候,也会看到几个放牧人,或骑马追逐走远了的个别马匹,或扬鞭驱赶自由散漫,离群了的几头牛犊,或牵马围堵走散了的几个羊只。

如果你胆子够大,爱好骑马,大可包你过瘾。让牧主人随便选一匹马儿,踩上马镫,飞身跃起,骑上马背,拽着缰绳,双腿用力一夹,吆喝一声“嘚”,在漫无边际的草地上溜几圈,马勃上系着摇曳的铜铃,“叮当叮当”,有节奏的发出的声响,在空气中弥漫着。这时仿佛整个人都要飘飘然了,觉得自己就是这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际的绿宝石的主人,懊悔自己没能生在这里,成为一位剽悍的放牧人而深感遗憾。

窟窿峡景区,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分布在山峡,碧水,草地间密密麻麻大小不等的一个个“窟窿”,极像似一块绿毯上散落了一块块“小镜子”,从“小镜子”中不断溢出的一股股清澈明亮的水流,像巨蟒一样,蜿蜒穿行于石罅隙或草地间,发出不同的声响,有的听起来“叮咚叮咚”,有的听起来“哗啦哗啦”,有的听起来“咕嘟咕嘟”,演奏出耐人寻味的乐章。也不知是为四周的青松翠柏叫好呢?还是遍地的野花鼓掌?使人不得而知。

在窟窿峡中端,有一块鬼斧神工,浑然天成,与骠骑将军极其神似的巨石,被人们敬称为“将军石”。相传这里是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与匈奴展开激战,打败匈奴,大获全胜的地方。“将军石”是霍去病将军去世后的化身。

但你靠近气宇轩昂的“将军石”,仿佛能听到昔日凶奴人发出的“失我焉支山,领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叹!但你抚摸“将军石”,仿佛能够上感悟到霍去病将军真真切切的存在,和捍卫疆土,守护子孙后代的那种豪迈情怀。虽然“霍将军”早已离我们远去了,但是,“霍将军”的英灵时时刻刻护佑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不容侵犯。

今天的山丹牧场,虽然再也看不到当年隋炀帝杨巡河西,召见突厥及西域27国使者时的那种浩荡;再也听不到来自西域等地《龟兹》歌声器乐的悠扬;再也看不到昔日杨广与群臣使者,觥筹交错,开怀畅饮的激荡场面;再也听不到晚清时期,仅有数百匹马儿出没在马场有气无力的惨叫;再也看不到军阀瓜分草场,设立私人马场的尴尬局面。看到的是,连天的碧草,旷野的群马,成群结队牛羊。看到的是,错落有致的松雪和清澈见底的大河水韵。看到的是,翘首壁立的烽山峡谷,和伤痕累累的古城遗址。看到的是,远山近景,相互映衬,山石松林,遥相呼应。

但你漫不经心的地走近油菜花田,满眼的油菜花,在微风中你推我搡,摇摇晃晃,仿佛整个人都在金色世界里晃动着,仿佛自己被坠入了一个黄色大染缸。飞起又落下的蜜蜂和蝴蝶,像似在与花朵打情骂俏,又像似为了与花争宠,在花间争风吃醋。这不由不让人让人联想到了十几年来,山丹采取“走出去”的办法,为大城市输送了大批的优质劳务人员,其中有“艾黎月嫂”与“焉支牧工”,有“丝路硬汉子”和“焉支铁人”,这些活跃在大江南北的山丹“艾黎月嫂”与“焉支牧工”,就像是一只只多彩的蝴蝶;奔走在各地的山丹“丝路硬汉子”和“焉支铁人”,就像是一个个辛劳的蜜蜂,它们舞动着翅膀,走出故土,用辛勤的汗水,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带动了家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浇灌开了家乡新农村建设的幸福之花。不经意间,楼高了,树多了,路宽了,车多了。旱厕改成了水厕,使农村“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的现象得到了彻底改观,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年轻人意气风发,老年人笑容可掬。

通过在山丹大地上一些人,一些事的耳濡目染,对于山丹零散而模糊的印象逐渐清晰了起来,山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渐渐的变得丰满了起来——山丹的大草原,油菜花,“将军石”,焉支山,大佛寺,汉明古长城,著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创办的黎培学校等,绘制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图,勾勒出大美山丹婀娜多姿的倩影。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山丹的建设者,创业者们推动了山丹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促进了山丹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发展。

在返回的路上。望着车窗外不时掠过一段段夯筑的土墙——山丹的汉明长城。心里这样想着:这里的每一段长城,就有一个故事,或者说它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悲壮和传奇,虽然,今天的我们对于这些故事和传奇也许永远没法去解读,但是,岁月的侵蚀带不走它们的存在,也抹不掉它们留在心灵深处的记忆。昨天的长城已经成为历史,今天将会筑起一段段全新的长城。

山丹与军马有着不解之缘。这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军马的故乡,所以用军马来比喻山丹再妥帖不过了。山丹的经济是一匹奔跑的军马,山丹勤劳的人民是一匹匹奔跑的军马。他们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竭尽全力地奔跑着,在全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一刻也不停地奔跑着,在为了更加富裕幸福美好山丹的明努力奔跑着。他们的前面有鲜花,也有掌声。那黄黄的油菜花,是送给他们最美的鲜花。那一桶桶黄闪闪,亮晶晶,香气四溢的菜籽油,是送给他们最好的回报;那“嘚嘚咣咣”,催人奋进的马蹄声,是送给他们最好的掌声。我们深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山丹会展示在世人的面前。一段崭新的山丹“长城”,像“将军石”一样,傲立于祁连山北麓的焉支下,让世人和历史发出:“壮哉,山丹。美哉,山丹”的赞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