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总是在单位忙碌,一年四季,只有一次探亲假可以待在家里安安稳稳的度过三十天假期。这样以来,远隔千里的父亲和家就成了扯不断的一个牵挂,偶尔不是父亲给我们来信问寒问暖,就是我们给父亲去信深表牵挂。当然也就少不了,每年逢年过节,不是父亲扛着行李回家探亲,就是我们母子拎着大包小包去在父亲的单位团聚。
1973年的十月国庆节那天,父亲单位放假一天。忙碌了一年的父亲,终于有了一次难得的休闲。清晨起来,父亲站在门口,拿出一个长方形的黄色铜制小盒,打开盒盖,取出刀架,放上刀片,拧上把柄,然后,对着一块不到三分之一手掌大小的镜子残片,左照右看。刮一回儿,停下来,伸手在刮过的脸上摸摸,也许是刀架中塞满了胡须,也许是刀片刮老了的缘故,父亲的脸上的胡须,好像怎么也刮不干净似的。于是父亲放下手中的镜片,小心翼翼拆开刀具,看看这,瞧瞧那,把毛巾放在大腿上,滴了几滴水,又在缺少水分的毛巾上“噗!噗!噗!”,冲着刀片使劲喷吐几口吐沫。接着拿着刀片来反过来,倒过去像磨菜刀般在腿上的毛巾上来回磨蹭。这时,母亲走过来,轻声细语地对父亲说:“瞧你那胡子长得跟猪毛似的,刀片老了怎么能刮净?要不,我上街给你买一个新刀片换上!”父亲说:“你说错了,不是刀片不行,而是我的胡子大硬了!新刀片我已经买了,就是舍不得换!你看,旧刀片不是还能用吗!”说着便又把刀片、刀架、刀柄、重新组合在一起,放在脸上“哧啦”、“哧啦”刮起来。
刮干净胡须,父亲换上平日里舍不得穿,过年时才穿的深蓝色中山装,系好纽扣,说:“走,今天咱们一家人暂不吃苞谷面做的发糕了,到街上改善一顿生活!”到了街上,父亲看看这,问问那,总觉价钱太贵,转悠了一大圈,结果什么也没有买。过了一会儿,母亲说:“咱俩一顿二顿饭不吃都可以,可孩子总得吃点什么吧!要不,先给孩子买点吃的!”,一句话像似提醒了父亲,父亲摸了摸口袋,三步并着两步地走过去,在对面的商店里花了一角五分钱买了三支冰棍走过来说:“来!快拿着!一人一支,赶快吃!不然,一会儿就化了!”我和母亲吃着,父亲面带微笑地看着,不时地对我说“孩子,快点吃,吃完了,爸爸的这支也给你吃!”母亲说:“你就吃吧!孩子只吃一个就行了!凉的东西孩子吃多了会肚子疼!”然后,父亲打开裹在冰棍上的彩色包皮,张开嘴巴,伸出舌头,在露出的雪白雪白的冰棍上舔一下,“哎呀!好凉吆!真甜!真舒服!还是留给孩子吃吧!”说着重新把包皮裹好,举在手里,让我狼吞虎咽般的消受。
“快看,那边围那么多人他们在干吗?”母亲用手指着前面密密麻麻的人群说。“他们在排队买电影票,看电影!”父亲答。“电影是什么东西?”母亲越发好奇地问。“电影就是,就是,喔,这么给你说吧,就像家乡的皮影戏!不过有所不同的是电影里是真人说话,皮影戏里是耍皮影的人说唱。”父亲解释着。母亲听了半晌,也没有听出个所以然。
过了好一回,母亲说:“要不,你带我们到附近看看!”“又不像皮影,站在露天就能看,电影是在电影院放映,在一间大屋子里,你到跟前能看个啥!“看不见,咱就听听声音,这总可以吧!”母亲补充说。父亲知道,生在乡下,长在乡下,东门不出,西门不进的母亲,从来也没有看过一场电影!说实话,连自己也仅仅看过有数的几场电影!想到这里,父亲说:“那好吧!走,咱们一起去看场电影。”就这样母亲带着好奇的神态和父亲在电影院门口排了二个多小时的队,才挤到买票窗口,用六块钱买了两张《十月革命》的电影票!到了门口,牌子上写着:“为防止在节日期间发生意外,谢绝带小孩观看,一律凭票入场!”父亲看到规定,想退掉其中的一张票,让母亲一个人进去看,可又担心母亲一个人进去后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再说万一把电影票退了,两个人只有一张门票,不要说看电影,连电影院的门也进不去。
父亲把看电影的原由向有关人员大致说了一遍。两位执勤人员得知乡下来的母亲是第一次看电影时,就说:“这样吧,同志,还是你进去你陪着大嫂看比较合适,孩子是绝对不能进去的!不然出了问题谁负?你们把孩子留在门外,把孩子交给我们给你们看管,保证没问题,看完电影后,你们再来领孩子,你看这样行不行?”就这样我被留在电影院的门外,足足等了两个小时左右。看完电影后,父母见我哭成了泪人。母亲扑上来抱起我就说:“妈妈实在对不起!好孩子,不哭,妈妈现在不是已经回来了吗?”就这样,当时每月只领四十二元工资,维持四张嘴,平日里一向省吃俭用的父亲,居然花了六元钱,让妈妈看了平生第一场电影。
现在想起这些,实在觉得好笑。仿佛过去的日子历历在目。自从1982年家买了第一台十二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再也不用深根半夜跑来跑去,走几公里的路,到附近村庄看露天电影了!1985年嫌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太小,信号弱,雪花点太多,就改换成了十七英寸的黑白电视机。1992年,十七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又换成十四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母亲说:“彩色电视机看起来就是比黑白好,红是红,白是白,绿是绿,花花绿绿,怪清晰的!”
电视的普及,使电影院进了家入了户。现在足不出户,蹲在家里,就能蹲在家里,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天天日日看“电影”,每时每刻看“电影”。谁还愿意跑到外边到处吃苦受罪找电影看?这些年,家家户户,电视机换了一台又一台,从原来只能收看几个频道,到现在不然能收看中央台、本省台,而且还能收看到兄弟省市的自办栏目等几十个,成百个频道。“村村通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方兴未艾,进入千家万户。随着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电影院很有可能成一个时代的缩影和象征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童年时的两张电影票,在我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它不但印证了一段刻骨铭心,令人难以忘怀的往事,而且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