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道祥先生悄然离世,享年70岁。先生虽退休多年,但在我心中,那份记忆与敬仰却从未离开过。
得知先生离世这个不幸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川西游历。那天,我们从稻城亚丁出发,沿G227国道途经理塘至新龙,准备去甘孜,次日再前往色达。在理塘吃过中午饭后,进入全新行程。路很平坦,两边是郁郁葱葱的草地,肥美的牦牛、绵羊遍地都是,美景绵延,却渐渐令我感到审美疲劳,眼皮渐沉,困意袭来,打起了瞌睡。
正迷迷糊糊打盹,同事刘应德的电话如惊雷般响起,告诉我说老陈陈道祥老师病逝了。若晴天霹雳,将我猛然惊醒。回想起,的确是很久没有和他联系了。细算来应该是今年3月和他通过电话了,也没有说些什么,聊的大抵就是一些日常生活的问候,到贵阳了要和他联系一起耍哈之类琐屑。现在想来,那时他已经知道自己是生病了,希望我们去探望他的,可他却难以启齿,不好直接说,只以这种闲聊的方式结束了通话。
而我,竟全然不知道他的病情,或许当时他是告诉过他生病了,我却未曾在意,任由时光将其淡忘。其实来川西之前,我也是去贵阳的,只是觉得暑假时间还很多,等过些日子,从川西游玩回来再联系他一起耍。可这机会一下子失去了!来不及打声招呼,说走就走了。唉!这人生怎么就这么无常呢!未曾料到,这一次的闲聊,竟是永诀。
道祥先生1954年3月出生于玉溪镇大路村,1977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梦想,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道真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先生先后在隆兴、玉溪、大路等中学及县民族中学任教。2001年9月,我由忠信中学调入民族中学,有幸与先生认识并为同事。
与先生相交已近二十三年,他不仅在工作中对我关心和帮助,在生活上他更是我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共同热爱,让我们成为无话不说的挚友。他退休后搬去贵阳居住,我们的联系才渐渐少了。可每次回乡,他都会盛情邀请我去他贵阳家中作客。
道祥先生的离世,对道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挖掘,无疑是少了一积极份子,对我们这个民族而言,一定是不小的损失!于我而言,当然是少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兄长。
初次邂逅道祥先生,是在县民族中学的语文课堂上。那时,他已是一位资深的语文教师,而我,则是初出茅庐,刚走上讲台没几年,对教学还充满憧憬的青年。记得那天他上公开课,讲授的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先生身着简朴的文化衫,满脸络腮胡,一副“夫子”形象(王茗老师语)。可他眼神深邃,仿佛能穿越时空。他声音洪大,时而激昂,时而低沉,仿佛他就是那位醉卧山林、与民同乐的醉翁,引领学生们步入那片山水之间。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先生与欧阳修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那份超脱与自在。因为他平时太不注重穿衣打扮,不修边幅,学生并不喜欢他,也许是老教师的缘故,他的课并不为同行所喜欢,却深深打动了我。后来他改教地理,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更是到后勤做了宿舍管理员。然而,不管在那个岗位上,他对教育的情怀却从没有改变过。
2014年春季是老陈在学校工作的最后一学期。临近退休,他向学校提出,希望再上一节语文汇报课。学校同意了。先生的最后一课,讲的也是《醉翁亭记》。那天,他将自己精心修饰一番,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身着笔挺的中山装,手里拿着泛黄的语文课本,眼中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先生一字一句地吟诵着,那抑扬顿挫的语调,仿佛在为这幅山水画卷配上最美的音乐。民族中学的三十多位语文教师,五十多名学生跟随着先生的引领,仿佛置身于那片醉人的山水之间,感受着醉翁的那份闲适与自在。课毕,先生深情地望着我们,眼中满是不舍。寄语我们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像醉翁一样,醉在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中。那一刻,我被先生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也更加珍惜与先生相处的每一刻。
除了课堂上的精彩讲授,先生还与我共同参与了民族中学校本教材《神奇道真,美丽家园》的编写工作。那段日子,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学生宿舍管理,白天时间相对清闲。为了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我们几乎每天都泡在男生宿舍管理办公室,翻阅着各种关于道真的历史文献和民间故事,一起讨论、修改,从道真的自然风光到人文历史,从民俗风情到民间故事,先生总是耐心地指导我如何筛选材料、如何组织语言,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和王茗老师的心血。他的严谨和认真,让我受益匪浅。同时,先生对道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之路,成长为一名历史文化和民俗爱好者。
退休后,道祥先生迁居至贵阳。搬家那天,我去帮忙整理书籍。先生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种书籍,有文学名著、历史典籍、民俗研究等等。在整理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业务书籍,这些书籍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当我犹豫是否开口向先生索要时,他却主动将这些书籍送给了我。“这些书对我来说已经没什么用了,但它们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先生的话语朴实无华,却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关爱和期望。
接过这些沉甸甸的书籍,我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激。我深知,这些书籍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先生对我未来的期许和鼓励。我会好好珍藏这些书籍,并将它们作为我前进道路上的灯塔和心灵的慰藉。
先生虽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但他从不以身份自居,更不屑于世俗的交际应酬。我曾听他淡然提起过,他与某位省级干部是同学,但两人之间并无过多交往。先生常言:“人各有志,我也不想去攀附权贵,只想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令人钦佩的是,先生曾预言那位同学迟早会出问题,结果不幸言中。先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让我深感敬畏。
先生性格刚烈不屈,作风直率坦诚,让他在学校里也并不讨领导喜欢。他因直言不讳而多次得罪一些人,还一度成为学校末位淘汰的候选对象,被调到另一所学校任教。然而,每每谈及此事,他总是以豁达的心态笑对人生百态,表示无论身处何地,都是教书育人之地。但靠耍手段整人,靠关系,靠吹捧巴结来谋求发展的人,就是丧失了做人的原则,这样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道祥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造诣深厚的地方民俗专家。他一生致力于收集整理道真方言、熟语及民间故事,为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还是贵州省作协会员,很早就在《山花》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如小说《请耍》、《柏香树下的故事》等,散文《魔笔》等更是被《中国作家名篇欣赏》收载。先生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如今,每当回想起与道祥先生相处的那些点点滴滴,我心中总是充满感激和怀念。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智慧和力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或许会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每当想起道祥先生时,我都会提醒自己:要珍惜眼前的一切,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愿道祥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