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冉小东的头像

冉小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23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没有父母的年味有多少

    过年,意味着团圆、幸福。围绕在父母身边拉家常,放着红红火火的鞭炮,吃着香飘四溢的年夜饭,一家人开开心心、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多么幸福呀!

    可是,对于我家来说,这美好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2017年。2017年正月初七这一天,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这天中午十二点左右,我敬爱的母亲不幸去世,把母亲的丧事办完后,接着就是传统元宵节。那一年的元宵节,我们一大家人全部团聚在一起,可以说很多年都没有这样团聚过了。那天的元宵晚餐,吃的最没有滋味,全家人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中,哭哭啼啼的,没有一点年味。好在父亲及时安慰我们,叫我们要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才对得起逝去的母亲。

    母亲去世后的这两年,我们一家人无论如何,都要聚在一起过年,陪陪健在的父亲。两年来,没有母亲的春节虽然过的不算圆满,但毕竟还有父亲健在,心里也还有些踏实感和幸福感。本以为父亲还有一段时间享天伦之乐,本以为我们还会陪伴父亲过很多春节。没想到一向健康的父亲,生命定格在了二O一九年四月份。时间如流水,一晃2020年的春节如期而至,而掐指一算,母亲去世马上三年了,父亲去世也九个多月了。说实话,自从二O一九年父亲去世后,对于过年就没有了很多期待。二O一九年腊月二十九日那天晚上,我回到老家,吃好晚饭后,我一个人悄悄走进父母生前住过的房间,房间空空的,只有父母生前睡过的床还仍然摆放在原地,当看到此情此景,顿时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泪水模糊了双眼,这一刻多么希望是我产生了幻觉,父母没有远走,他(她)们只是出门在走亲戚,明天就会回家的。

    著名作家毕淑敏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以前对这句话一知半解,自从没有父母后,感受颇深,感觉每天心里总是空荡荡的,总像缺少了些什么,莫名的说不出来,特别是回到老家,这种感觉十分明显。二O二0年的春节已经过去几天,但是这个鼠年过得索然无味: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搞得人心惶惶;NBA一代巨星科比及其二女儿吉安娜不幸于1月27日上午坠机去世,一代巨星就此谢幕,令人无比惋惜;加之没有了父母,像是丢了魂一样“不知所措”。自父母走后,虽然回到老家,家里的岳父岳母、哥嫂等家人和亲人也很亲热、也很关心,但心里总是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法用语言形容。

    父母在时,每年都特别期望春节早点到来,以便回家好好陪陪父母。自从参加工作后,这么多年来,因工作繁忙,每年都是腊月二十九或三十那天才匆匆赶到家里。但无论回去的再晚,父母都没有一点怨言,都说要以工作为重,晚一点回来没关系。每次回到家里,当看到他(她)们慈祥的面容,心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在外受到的各种委屈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父母健在时,总感觉七天的春节假期一晃而过,完全不够用。每年过完春节后当我们要出门远行时,父母相送至车门边,双手紧紧握住我和爱人、以及他们可爱的小孙子的手,不停的叮嘱在外要注意安全、工作上要认真细致、要好好学习等温暖的话语,此情此景倍感温暖至极。每当听到他(她)们这些温暖的话语,总感觉自己还是个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而如今,没有了父母的陪伴,没有了父母的相送,没有了父母的叮嘱,日子过得就像煮菜没有放入盐……

    人世间往往就是这样,很多东西失去后才知道珍贵,父母健在时,感觉每年的春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当没有父母后,才知道没有父母的春节还真的特别的不一样。

    自我出生以来,与父母共度过了三十多个春节,每当想起除夕夜与父母吃完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看春晚、拉家常、通宵守岁等温馨的画面,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回首往事,最怀念的还是儿时的春节。那时候,特别期待过年,一来有新衣服穿;二来有好东西吃;三来有鞭炮放。在那物资紧缺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部农村,每到快过年的腊月里,父母除了要做点冬季农活外,余下的时间主要就是筹办年货了。尽管那时物质贫乏,父母也要节衣缩食给我们添置新衣服,领着我们去赶场买鞭炮等年货。在筹办年货的那段日子里,母亲把糯米、高梁、豆子等原材料铲好、簸好后,其他家庭成员就参与进来,开始做豆腐、打糍粑、做米子、做绿豆粉……,全家人忙前忙后至少半个多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母亲做的绿豆粉,软绵绵的、绿油油的,用萝卜排骨汤烫一碗吃,香飘四溢,真是人间美味。父亲的拿手绝活是做“酥食”(用糯米面加糖制作揉成面团,放在特制的模具里制成各式各样的形状,最后再放入锅里蒸熟的粑粑),每到过年的时候,父亲就会做很多“酥食”,他做的“酥食”又香又脆,形象好,入口酥,味道好极了。父亲做的“酥食”除了在过年时用来接人待客外,余下的就是我们一家人平时的零食了,每年都要到三四月份才吃完。我父亲年轻时是一名木匠,他心灵手巧、技艺精湛,他用梨花木雕的那个“双面酥食印头”(印制“酥食”的模具),图案有鲤鱼、兔子、肥猪、山羊、鸡冠花、百合花等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就被村寨上的乡亲们借得满寨转,一个多月不“归家”。

    小时候,我对过年感兴趣的还有三件事:一是与大哥、二哥及父亲早起燃放鞭炮。在我们老家有一种习俗,就是大年初一早上,邻里之间比谁起的早鞭炮燃放的多。每年我都和哥哥、父亲早早起床燃放鞭炮,然后再跑到邻居家去与小伙伴们争抢掉到地上没燃放的鞭炮。我们有时候也要放点“烟雾弹”,三更半夜就起来把鞭炮点燃后,再上床睡“回笼觉”,听到鞭炮声后,有的邻居以为天快亮了,也迷迷糊糊地起来燃放鞭炮,一时间鞭炮声响彻大地,把还在沉睡的村庄吵得鸡犬不宁;二是陪父亲上坟山烧纸祭拜逝去的亲人,每年过年的时候,父亲都要亲手准备很多纸钱,从大年初一那天开始,就带着我们几兄弟上坟山,一一把逝去的老祖宗和亲人烧纸烧香,扫墓祭拜,每到一座坟墓前,父亲都要详细地把逝去的亲人的身世给我们介绍一遍,要我们知道整个家族的来龙去脉;三是陪父母把亲戚拜年。我们土家人是特别重感情的民族,每到过年的时候,父母都要准备很多自制的拜年礼物,过了大年初一,父亲或母亲就领着我们几兄妹出门开始给亲戚们拜年了。小时候,我最喜欢去把外婆和舅舅家拜年了,舅舅家老表多,借此可以和他(她)们尽情玩耍,同时也可以得到一些回礼。

 最近十年来,我成家立业后,因工作和生活原因,每年除了回老家陪伴父母过年外,有时也接父母到城里过年。但是不管在哪里过年,只要父母在身边,总感觉幸福满满,年味十足。父母一生勤劳,生前尽管随着年龄增大,行动逐渐不便,但他(她)们还是闲不着,每年都要喂几头大肥猪,年底待我们有空回家将大肥猪杀掉,除了请邻里吃“刨汤肉”外,余下的肉就自家食用。每次吃着他们亲自喂养的肥肥的、亮晶晶的土猪肉,别提有多幸福。

 如今,父母都远离我们而去,除夕夜里的团圆饭桌上没有了爹娘、正月初一全家大合影上没有了爹娘、往返老家时没有了爹娘的迎送,成功与喜悦没有了爹娘的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没有了爹娘的倾听和安慰……。唉,没有父母的年味有多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