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乌延永安的头像

乌延永安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8/04
分享

试论《关中麦熟》的麦客形象塑造

李子丰先生的散文《关中麦熟》2024年6月6日发表于中国作家网,并被重点推荐。《关中麦熟》全文9000字,是一篇深情厚意的乡土文学作品,它以关中平原的小麦种植和收获为线索,全景式描绘了关中农人的劳作场景、外来麦客、生活习俗、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等。

麦客形象塑造是《关中麦熟》的重点之一,也是全文的情感基点。通过对麦客的描绘,作者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勇敢、淳朴、乐观等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活的麦客形象。本文只对文中涉及的麦客形象塑造进行评析。

一、生存的重压下麦客命运的无奈

文章中这样描述麦客的生存状态,“麦客,来自遥远乡村,被人临时雇佣,下田割麦的流动人口。”这句话简洁明了地概括了麦客的社会角色,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流动性。他们并非关中本地人,而是来自外乡,是被人临时雇佣的劳动者,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

作者进一步指出,他们来自贫瘠的陇东高原,“这一带土地跷薄,十年九旱,土壤肥力不足,小麦稀得象猴毛,十亩顶不上关中一亩。”这里用“跷薄”、“稀得象猴毛”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陇东土地的贫瘠,也暗示了陇东人民的贫困生活。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富庶的关中,“陇东人穷困,年年粮食紧缺,月月塌腔瘪肚,为生存昼夜熬煎,生养极为不易。”这句话将陇东的贫瘠与关中的富庶形成鲜明对比,也揭示了麦客命运的无奈。他们被命运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流动人口,一年一度的麦客潮,是他们无奈的生存方式。

作者还引用了一位陇东农妇的歌谣来展现麦客生活的无奈:“做啥哩,缝衣哩,我给他大(爹)捉虱哩。他大黑是黑,给他大个黑锅盔,出门当麦客。”这首歌谣不仅展现了农妇的辛苦生活,也暗示了麦客生活的艰苦和不易。

麦客的漂泊精神也深深地刻画在陇东人的骨子里。作者用“教养小儿的曲子”、“背锅盔,去关中,当麦客”等细节描写,展现了陇东人民对麦客生活的习以为常,甚至将其视为一种传承,代代相传。这种无奈的传承,也成为了麦客命运的宿命,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一代代地奔波劳碌。

二、对生活的热爱造就不屈的灵魂

尽管命运多舛,关中麦客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作者用“陇东男人骨头硬,有西方吉普赛人的漂泊精神”来形容他们,展现了他们的坚毅和勇敢。他们“家家户户出麦客,或兄弟搭伴,或父子牵手,没有哪一年不去关中割麦”,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不怕辛苦,不怕劳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作者还引用了麦客们的话语来展现他们的乐观态度:“有吃有喝肚子不受穷,吃了湿的拿干的还有钱挣。”他们虽然生活艰辛,却依然怀揣着希望,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在他们对“碌碡”的渴望,“粗手大脚撺些钱,跟着碌碡过个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过上一个安稳富裕的生活,能够与家人团聚,能够在年节的时候享受生活的幸福。

三、淳朴善良、坦诚豁达的独特性格

作者描绘了关中麦客的性格特征。他们“手提水罐,颡戴草帽,两杆长把麦镰,高挑一件黑棉袄”,他们的形象朴实无华,却充满着力量。他们“心胸敞亮”,对关中人“一律尊称‘掌柜的’”,不卑不亢地讨价还价,只为多挣几个工钱。

这段文字用简洁的笔触,展现了关中麦客的淳朴善良和坦诚豁达。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反而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他们对关中人充满着尊重,即使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也保持着应有的礼貌和分寸。他们的坦诚豁达,也体现在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他们不畏艰辛,敢于面对挑战,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作者还通过“一麦客圪蹴地头,一个拳头似的大蒸馍三五口咥下肚去”以及“一麦客从怀里摸出杏核凉眼药,一边轻轻柔柔地涂抹,一边接替着不断线地往下说”等细节描写,展现了麦客的淳朴善良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虽然生活艰辛,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麦客文化成为历史的回响

关中麦客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缩影,更是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见证。他们以自己的血汗和生命,谱写了一部关中麦客的生存史,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作者用“麦客铺天盖地,如蝗虫簌簌过境”的比喻,展现了昔日麦客潮的壮观景象,也暗示了他们对关中土地的依赖和对生活改善的渴望。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作者还用“没见过三个老汉走长武”,“一列列煤车顶上挤满了难以计数的黑沉沉的麦客,一过牛背梁,一阵风冲出宝鸡,如一支嚆矢直攒潼关”等细节描写,展现了麦客们长途跋涉的艰辛,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

陇东麦客,这个古老的群体,如今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随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传统的麦客角色在悄然改变。近年来,借助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农机设备的普及使得大批劳动力从田间地头解放出来,形成了“新麦客”。在现代化农业的浪潮下,许多原本依赖于人工收割的小麦田,如今已由机器轻松完成。

无疑,传统麦客以及古老的麦客文化,正在成为历史的回响。

2024年6月26日初稿

2024年8月2日定稿于燕云书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