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永敏的头像

解永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104/10
分享

西南边地奇趣录(二)

云南,俗称云之南。置身其中,会被千景万致所缭乱,所惑迷。云有仙气,风有情致,水有灵性,树有神品,人有精气,令人无不留恋忘返。近年几次重走,感受颇深。

 

罗梭江边浴美人

刚到西双版纳,朋友就告诉我傣族的另一称谓:“水的民族”。

西双版纳属热带,一年四季气候闷热,傣家寨子又多半坐落江边,因而傣族生性喜水。婴儿一落地用水净身,生了病家人要到佛寺里为病人滴水驱病魔,七八岁的男孩做和尚前要接受水洗礼,还有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傣家人对水格外虔诚,寨子里的水井保护异常完美。上面建有保护水不受灰尘污染的井罩,其建筑造型颇具匠心,多采用傣族崇敬的大象、孔雀、塔等,千姿百态,精巧美观,极富民族文化特点。

傣族喜水,似乎从妇女身上体现的更为直接。内地妇女生产忌讳冷水,傣族妇女生产的当天就到河中沐浴。说是西双版纳的水和傣家妇女性情一样柔软温和,能给人以美好享受。那天在热带植物园门口,望着阳光下清澈的罗梭江,就想傣族怕是水做的民族,西双版纳的每一处水都透明的如少哆哩(漂亮姑娘意)的眼睛。

“天气这么好,傍晚能看到傣女嬉水。”当地朋友说。

“真的?”

“天气好的时候她们都会来江边嬉水。”

一个下午,在植物园里看得没多少兴趣,脑子里总蹦出傣女嬉水的情景。

傣女嗜水成性。早年从军驻训傣家寨子,见夕阳西下缕缕晚霞溶进江中时,傣女就三五成群跳进水里擦洗身上的泥汗,冲梳秀美的长发。沐浴后的傣女风姿迷人,杨柳细腰,五彩筒裙,婷婷玉立的样子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古希腊神话中的浴神狄阿纳。傣女沐浴或江中或山间瀑流下。江中沐浴的傣女很是文雅,她们用纤纤细指撩起筒裙,边往水中走边往上提,河水淹没胸部,才将筒裙脱下盘绕头上。在山间瀑流中沐浴的傣女,则是另一番风韵。她们结队而行,躲在隐蔽幽静处,脱掉衣服,让山崖上滚落的瀑流尽情冲刷肌体。傣女沐浴坦荡豪放,大胆无忌,她们很自然地将身体与水融为一体。相传古时版纳天气甚热,曾流行瘟疫,许多寨子十室九空。后有人在诸葛亮赠于傣家的帽子里见一写有“想命长水冲凉,要舒心居高堂”的绢纸。于是,傣家盖起高高的竹楼,人人跑到江中沐浴,从此版纳人鼎兴旺。在傣家人眼里,邪念污浊,都会在水中净化。

另有一说法:“傣女一日十浴。”想来傣女实属水做的,在热烘烘天气里不断劳作,不断洗浴,不断净身,自然洗出一副好身材。因此,傣女的确“美如椰”。

朋友说准了,晚霞融进江中时四五个傣女来到罗梭江边,旁若无人地嬉起水来。她们将色彩斑斓的筒裙盘在头上,可因水浅,不时会裸出身子。婀娜的身姿,令人赞叹不已。那一刻,游客们驻了脚步,望着江中美神一般的傣女,神情十分专注。看得出,游客没有任何邪念,像在欣赏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哦,罗梭江边的浴美人,与大自然完美结合在一起,绘出令人叹服的画图!

此时,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在《水》中的表演跃出脑际。美如天仙的少哆哩一会儿浸进水中搓洗长发,一会儿坐在岸边用双脚拍击水花……有生命的水噢,带给傣族无数欢乐。他们爱水,敬水,嬉水,是水构成了他们生命最原始的依赖。这样说来,所有的民族应该共同背衬一个巨大的布景:自然。在与自然的和谐中,人类社会才能发展的灿烂无比。

 

变味的傣家婚礼

婚俗在民族文化中占据很大比例。初到西双版纳的人,能参加一次傣家婚礼,将终生难忘。早年边地从军,曾随军内一“版纳通”记者有过一次经历,那场面让人回味无穷。

傣家婚礼既简单又复杂,处处显现着醉人的浪漫。

傣家婚礼多在女方家竹楼上举行,“拴线”仪式是主要内容。婚桌上盖着芭蕉叶,上面放着芭蕉叶做成的帽子,下面放着雌鸡和雄鸡等。主婚人坐在上首,新郎新娘跪在主婚人对面。主婚人致完贺词,新郎新娘从桌上抓一坨糯米饭,蘸上酒,掸向四周。之后举手作揖,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和祭典。接着,主婚人拿一较长红线从左至右绕过新郎新娘,把线的两端搭在桌上。然后,又用较短红线分别拴住新婚夫妻手腕,以示灵魂和心拴在一起。在坐的老人也纷纷拿起红线,重复地拴在新人手腕上,祝他们幸福。拴线后,桌上的一只鸡献给念祝辞的老人,另一只让年轻小伙儿去分享,祝他们早日找到钟情姑娘。之后,主人用丰盛的佳肴招待来客。新郎新娘殷勤地敬酒,客人们会提出各种问题让新郎新娘作答。幽默的问答,常引起哄堂大笑,气氛异常热烈。宴中,还请男女“赞哈”(歌手)对歌。“赞哈 ”大都口齿灵俐,善于表达。唱到精彩处,人们不时爆出欢呼声,将婚礼推向高潮……

又去西双版纳,漫步在傣家竹楼前,正为不能再次体验傣家婚礼的浪漫而惋惜,就有一漂亮傣家姑娘来到眼前,猝不及防地将吉祥符挂在我脖子上,并柔柔低语:“我喜欢你,玩一场婚礼游戏好吗?”姑娘煞是漂亮,婀娜的腰姿,如弱柳扶风;水灵的眼睛,满含深情。正不知如何回答,却就被她拉上竹楼。竹楼上挤满了人,七八个傣家姑娘都拉来愿意扮新郎的客官,要将傣家婚俗演绎一番。主持人灵牙俐齿,拿着话筒高喊:“抢来新郎了吗?”姑娘们拉着腔调齐声答:“抢来了——”主持人再问:“人家是有老婆的男人,你们愿意做什么?”姑娘们再答:“小老婆——”主持人又冲“新郎”们喊:“少哆哩可爱不可爱?欢迎你们留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然后,一场“婚礼”演绎的轰轰烈烈。又拴红线,又扎手腕,又背“新娘”过“独木桥”,“新娘”亲昵地伏在“新郎”胸前,情态甜蜜。结束时,主持人说傣家姑娘看上的新郎大方无比,小气鬼是招人恨的。姑娘们便伏在“新郎”耳边私语,给我拴线的姑娘缠绵着要求给钱,说活动要有经费。敢情是一种商业活动!我笑笑,抬头见“新郎”们都掏出百元大钞塞到姑娘手中,主持人表扬着“新郎”的大方,姑娘们满脸灿烂。身上钱少,遂掏出二十塞于姑娘,姑娘嘴一撇说:“可真小气!”最后一道习俗是新娘为新郎洗脸,接下大钞的“新娘”喜滋滋去做,我的“新娘”却嫌钱少,丢下我转身离去,引来观者一阵哄笑。

无法亲历傣家婚礼,能与傣家姑娘演绎婚礼场面也好,没想到众目睽睽下却被弄得如此尴尬。东西南北风,刮得都是铜臭味。小情小调的习俗,本应带给游者欢乐,可惜太流于商业化,变味了,使人无可奈何。蓦然想起作家周涛《游牧长城》里的“马文化”、“牛文化”之说,难道这也算是“婚文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