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各种网红书店,装修精致,文艺范儿十足,遂有网红前去打卡,不买书也不读书,只在书店里摆摆姿势,拍拍照,发个朋友圈了事。
有人吐槽去书店打卡的网红“只赚流量不读书”之类的,其实,笔者个人倒觉得,一个书店装修成这样,难道不是让人来蹭热度的吗?其实它跟网红一样是为了赚流量的。
实体书店一度经营困难,然而,还是有很多实体书店生存了下来,他们各有各的经营之道,这里我们暂不评论他们的经营方式,但无一例外的,他们都是采取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现在的实体书店大都兼营一些文具、周边文创产品,有的把咖啡厅开进了书店,甚至经营简餐。当然,书店经营者是出于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角度,读书饿了可以直接在书店里用餐,餐后可以继续读书。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读书读到如此境界,也不知道在书店里用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是看书之余吃饭呢,还是书只是一种佐餐的装饰。
以我看来,读书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私密的事情。读什么样的书在很大程度上暴露了你是怎样一个人,或许这话有些绝对,但至少,读什么样的书暴露了你的教育、文化背景,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
就我个人而言,读书需要一个相对私密的环境,来往的人,无论怎样轻声细语,或者是蹑手蹑脚,都会对正在读书的人产生一种打扰。实际上,这种豪华装潢本身就是对阅读的一种打扰。
以前曾参观过一些城市的“最美书店”,这里只能用“参观”,厚重的红木书架,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廊柱上悬挂着仿古的油画,书架的摆放不拘一格,时不时的有一个、两个沙发,随时可以坐下来,舒适又惬意,陈设的文创产品更是件件有惊喜。书店美则美矣,然而,总感觉只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却不是读书的好地方。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心是浮躁的,眼睛总是不自觉地瞄向别处,那些精美的装饰是一只只无形的手,抓住你的视线,拉去了书以外的地方。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是因为你读书不够专心,但人在读书时,时尔思索,时尔冥想,时尔抚掌,时尔顿首,这些都是沉浸在书中的正常反应。而这些,在另一个人看来都可以看作是迷惑行为。为了不被其他人视作癫狂,笔者通常会选择一个较私密的环境,怕人打扰,也怕惊吓到别人。
以前,物质条件远不及现在,常有人跑到书店蹭书读,就是只读不买的那种,尤其是学校附近的小书店,每到放学都会挤满蹭书读的学生,高高矮矮的站成一排。以前的书也没有塑封,买书的是少数,所以也常会有买到旧书的情况。
但我没有多少蹭书的经历,一方面是不习惯在这种环境里读书,另一方面,是因为那时读书慢,站半天也看不了几页,还老得担心店老板来催。不如买回去一个人躲地角落里读的痛快,然而,又没有那么多银子,就在同学之间相互借阅,或者去图书馆借来读更安心。
现在的书大都塑封,大概就是为防止这种蹭书行为吧,非买不能读。说到塑封就忍不住要吐槽几句,塑封起来的书,只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就把人隔绝在千里之外,看不到书的内容,也不知道书的排版、印刷质量,更无法感受书页的质感。只能通过书名和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然而往往书名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就只能凭借作者的名头来判断,颇有种包办婚姻的感觉。很多书上的书腰就像一个媒婆,在婚前做些不知所谓、言过其实的介绍。
再说回书店,书店里的咖啡厅就更难苟同了。咖啡厅通常灯光昏暗,只有灯影昏黄,咖啡味暗香浮动才更能烘托浪漫气氛。而读书需要的是光线明亮,昏黄不定的灯光只会增加近视程度。在阅读过程中,时而飘来一阵浓浓的咖啡香气,伴随着奶油的香甜味道,又或者伴着一阵牛排的肉香,正在读书的你会做出何种反应?是否还能专心致志的读书呢?还是出现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肚子一并咕咕作响了呢?
我时常有这样的感受,在读某一本书的过程中听某种音乐,它们之间就会很自然地产生关联,下次再读此书的时候,耳边会很自然响起那些音乐,或者听到这些音乐,脑中自然地浮现书中的某些情节。但如果这本书是在咖啡厅里看的,你会想到什么?牛排味?咖啡香?或者是当时分泌唾液的饥饿感?
当然,在公共空间里并不是不能阅读,笔者更怀念的是学校的阅览室,宽敞明亮的房间,桌椅的间隔足够宽绰,极简化的摆设让人更容易集中精力。找个角落坐下来就可以沉浸在自己和书的世界,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那是一种纯粹的、极致美妙的阅读体验。
说了这么多,总结下来,网红到网红书店打卡却不买书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这就是各取所需,网红假装自己有文化、有内涵,以此赚流量;而书店除了卖书还在卖氛围,也因为网红提高了关注度。网红来蹭书店的环境,书店也在蹭网红的流量,即是所谓双赢。然而,真正想读书的人却未见得要去网红书店,毕竟,读不读书是你一个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