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凡弟
提前秦腔,不由人忆起太多过往的云烟,有些云烟成雨,有些云烟化作云雾腾空而去,这其中就包括藏在记忆里的那些人,他们曾经真实,如今虚空。
说心里话,我是感谢秦腔的,提到感谢二字,我最想感谢的人是我的爷爷,如今他还健在,生命已经80多岁高龄,但是秦腔却深在他的骨髓里,而秦腔亦深在我的骨髓里。
很多时候在学习心理学做精神分析的时候,或者在深耕某本著作时,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我曾经年纪轻轻,为何老成?似乎除了懂事还是懂事,更重要的是懂事背后人格的形成及性情的熏陶,这一切由何而来,讲真的,我的家里亲人读成书的占少数,但是爸爸会经常在家里时不时的读书,更多的是他个人喜好的那些风水方面的书,我有些看不太懂,但是我知道他喜欢历史,从小到大的电视剧除了历史就是历史,除此之外,我能想到更深的便是爷爷的秦腔。
爷爷爱秦腔,正如鱼爱水般的深情与真诚,到如今还会时不时的听到爷爷会唱上几句秦腔。
我想这或许是文化的熏陶吧,虽然现在看秦腔不如儿时看得多,但是我能够深深的觉察和意识到,我对秦腔是深爱的,这一点我家里人是知道的,奇怪的是与我一般大的同龄人能够如我般爱秦腔的却少之又少。
亦或许是投射心理,还记得小时候每次蹲在电视机前看爷爷播放秦腔时,我永远是最忠实的粉丝,以至于很多秦腔片段和剧情我都能够熟记与倒背如流,多年后的我,在北京生活时,偶尔也会专门打开童年的时光机,找来几部熟悉且旋律好听的秦腔,会美美的看上一看,非常专情的欣赏,真的是身心的美滋滋与甜蜜蜜。
到现在我都能够在脑海浮现出《窦娥冤》中主角窦娥的天地之冤与六月飞雪之恨,对秦腔悦耳婉转的灵脆之音永远听不够,尤其那抑扬顿挫的曼妙,真是唯美动听。“岁月离歌,清风送父……啊……啊”唯美的曲词,只能感叹关汉卿的厉害。《游西湖》中李慧娘对于白郎的深情与专情,宁可做鬼怨也不甘嫁于贾贼,她深爱的白郎是我儿时对于爱情虚无缥缈的幻想和引领,这才导致长大后的我对于深爱的人痴心不改,我想仔细深究,或许这才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吧。《火焰驹》中的大小姐黄桂英对于李彦贵的痴情与坚贞,虽然爹爹爱财生怕被李彦荣的官场失意连累,便亲自退婚于李彦贵,即使被李彦贵及母亲冤枉,黄桂英一路追随,最终为李彦贵的被冤枉而刀下留人,结局大快人心,其中能够浮现于脑海最深的是,小小年纪的我却最喜欢李彦贵的扮演者,虽然不曾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但是喜欢的却是他对戏曲深入骨髓的演绎与真情流露,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李彦贵这个角色在我脑海深深挥之不去的原因和根由吧。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我还喜欢《买妙郎》中的妙郎,小小年纪不仅懂事,还理解母亲的孝道,为父榜中在朝廷做官,为了前程似锦,不仅做了姑爷,还写信休了妻,气到年迈父亲不说,可悲的是妻子为了孝顺公爹,无可奈何下只好选择卖掉亲生儿妙郎,妙郎在清官府中被抚养长大,不仅没像自己的亲爹爹一样忘恩负义,而是深深铭记亲生母的贤惠和孝顺,榜中之时接亲生母与爷爷,共享荣华富贵,这才是中华传统的优良美德,无论任何时候,天下孝为先,这便是秦腔的魅与美。
我时常想自己,为什么对人对事忠心耿耿,即使被冤枉,受到委屈,也选择隐忍退让,很多时候不是说不懂得争,只是不愿意争,或许这也是秦腔带来的深入骨髓的根深蒂固吧,以至于长大以来,在职场遇到小刺,也不愿意多看几眼,因为觉得争无谓,又何所求,伤及身心,影响情绪,或许如中国人的性格之共性,隐忍,便又自慰:“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还喜欢《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梁兄长与九妹,十里长亭相送,你想我来,我想你,难舍难分……”那一声声悲切切,泪涟涟,此时此刻我都能够忆起儿时初次听此秦腔曲目时的情景记忆,那是一个下雨的清晨,似乎是不上学的周末,爷爷一大清早打开电视就播放此曲目,那时的我不懂得为何他们时喜时悲,亦不懂为何有跟随的丫头与小公子,长大后,多次听时,才明白那是爱情爱而不得,言不由衷的无奈和伤痛,天下之事,最伤人之心莫过于爱情的分分与合合,生离与苦痛。
去年疫情期间,鉴于王极盛教授的请求,那几日便帮教授做餐整理工作,其中有几日清晨,便会放此曲目让王教授听,了后还打趣问王教授如何:王教授微笑言到:“还不错,挺好听。”
除了上述列举曲目外,还有太多太多的精彩秦腔片段都深深印于脑海,就像最近,下班回家后,便专门搜索秦腔视频再次欣赏观看,看完后便会感觉感受完全不同,如果说长大后看是看懂,那么儿时看便是意会,便是投射,我们会有意无意的把内部心灵投射于外部看到的事物与人中,因为这样才能真正释放内在的压抑与情感,才能得到心灵进一步的成长与发展。
儿时的片段多之又多,可是陪伴儿时一起观戏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村里同样爱看戏的裴太爷兄弟二人当年都是80多高龄,如今虽已逝世多年,但是他们认真观看戏的神情与爷爷一起说戏的认真就如这戏曲一样,一旦被放映,便会重启,这也许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轮回与出现吧,但是更多的却是精神的融合与升华。
如今我依然能够想起我的奶奶,她是秦腔默默无闻的陪伴着,亦是爷爷一生以来爱秦腔的守护着,因为在奶奶的身上,我能够真真切切的学到,何为善良,何为朴实。
就像最近我在西安的街头一样,很多次看到那些奶奶们的背影,朴素的妈妈们,有些母亲或奶奶皮肤黝黑,腰肩不直,好似从她们的神情中,我看和观察到岁月的印痕,又似悟道生命的虚空与真实。
秦腔,两个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名词,却是我骨子里血液流淌的部分,因为它不仅属于我,更属于整个西北及深爱它的人们。只要悦耳的二胡声响起,那些悠扬,那些撼天动地,那些花团锦簇,那些泪眼婆娑,似乎都在演绎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感谢秦腔,这便是我向你深深的表达与爱意,虽然语言真诚且朴实,但是它也是我的深情与并茂,希望它长存,皓月当空,悠然见南山。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