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敏桢
"在家尊父母,出门敬师友”,小时候一回到家,靠近厨房,父亲用白粉笔在厨房的木门上写的家教标语便赫然映入眼帘。
本文暂且不探究“出门敬师友”这个话题,估且谈一谈这么多年来我摸索出关于"在家尊父母”粗浅的认识。
小时候,我总以为“在家尊父母"的表现形式是,对父母言听计从,这样就能安抚父母,取悦父母。但事与愿违,小时候总不明白为什么除了过年,可能是抱着新年新气象这个心愿,难能可贵地见到父亲心平气和,别的节气他却往往脾气特别暴躁,常常莫名其妙地发火。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过节,饭餐前我做一些搬搬櫈子、摆摆碗筷等的家务,竟发现父亲比以往任何一次过节时都和颜悦色。咦,父亲是不是过节时特别繁忙,累得心力交瘁,而我们众子女却视若无睹,甘当甩手掌柜,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惹得父亲的气不打一处来?那一次的经历,我隐隐约约悟出做家务的重要性。
但是真正懂得做家务的重要性,还是我结婚养儿育女之后。结婚前后,我从在娘家几乎没洗过一次碗到一家四口吃喝拉撒全包揽的角色大转换。从最初工作之外,还要做繁重的家务活的苦不堪言,心生怨言,到习以为常,再到认为理所当然,并乐在其中,对家务的认识,我经历了这么一个长远的心路历程,从而渐渐地明了家务重要性。
如果把挣钱比作奉献给家的这棵树的主干,那么家务就是树的根,做的家务越全面,树的根系就更多,做家务越用心,根扎得越深。树大根深,每个日子的绿叶怎能不繁茂发亮?一个适时适量做家务的人,心爱家,情系家,无论走到哪里都挺天立地!一个既无所事事,又不乐意为家务奉献力量之人,心岂不是流浪在外?我庆幸我的女儿,即使如今的我,工作已不忙碌,也能轻轻松松完成家务,但求学期间的女儿懂得体谅父母,适时主动“请缨"洗洗碗筷、晒晒衣服。看到她主动做家务,我看在眼里,乐在心上。她求学期间,未能自食其力,但爱家,通过做家务,情根扎于家,便能汲取到来自家的幸福之源。如果小时候的我,及早懂得节假日在家,懂得多为父母分担,多做家务活,就不至于无所事事,心不知该如何放置,只有烦恼和迷茫,还惹父亲生气了。
也许有人都提问,做家务会不会占据了孩子学习的时间,耽搁了学习?应该不会的。真正繁重的家务是家中身强力壮的成年人做的,孩子只是适时地搭把手,父母做家务的时候,孩子适当地搭把手,从小学会跟父母分担,分担父母的苦与累,分享苦与累之后的快乐,长大后怎能不跟父母情相牵,心相连?
也许有的人,会反问,你说得好听,那么你又做得怎么样?我将无愧告诉你,我不是书呆子。我每天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每天写作前,我都首先干好打扫卫生、下厨煮做好饭菜、洗好衣服等等家务活。做家务耽误我的写作吗?不,我写作的灵感往往是在干家务的时候举手投足中不期而至。我甚至庆幸自己悟会把做家务当作是爱家,把情根系于家的表现,所以防疫抗疫期间,虽然少出远门心有遗憾,但是每天多居家我还是觉得其乐无穷。每天早上当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迎着霞光,走进我在院子里的厨房做饭菜的时候,我便懂得我做家务的同时,当天写作的构思也开始了。
愿全天下的家长和孩子都懂得家务的重要性,爱着家,情系家,合家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