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敏桢
儿时,我家的屋后有一条路。有一天,村中远房的一位祖奶奶记不清她是干什么活了,只记得她一整天在屋后的路上来来回回地挑着担走。我出门或回家都遇到这位祖奶奶。
小时候父亲每天饭桌上都教我们要有礼貌,无一例外地都以我前文提到的祖奶奶家教子有方,每一个孩子都对人有礼貌作榜样。因此进出家门遇到挑担的祖奶奶我无不对她打招呼。可是对于当时尚未上学,愚笨无知(现在依然愚笨无知)的我来说,怎么懂得发散思维,每次见到那祖奶奶的问候都是“祖奶奶你挑什么什么担啊!”前文提到了了,该祖奶奶教子有方,听到我千篇一律的问候,面露不悦之色:"怎么老是说这句话?”
祖奶奶的责怪,我跟成年人打招呼的热情犹如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从此路上遇到成年人,即使当不了缩头乌龟的时候,我硬着头皮打招呼,也已失去往日的热情。我的热情到哪里去了呢?转移到比我更小的孩子身上去了。
众所周知,遇到小孩子,道理上应该是长幼有序,年幼者首先向年长者打招呼是理所当然的。小孩子遇到我,热情向我打招呼,是该小孩有礼貌的表现;我不向小孩打招呼没有人会责备我。但是如果遇到长辈,不主动向长辈打招呼,往往会视为无礼。乐于向成年人打招呼,会更容易融进成年人的队伍,获得成年人的赞赏。可是我“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弥天真”。我的大姐也曾说我,往往对成年人敬而远之,小孩子却热忱有加。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这样的表现究竟是怎么样的心态。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或许我还是以愚笨无知评价自己吧!愚笨无知的我有时候感觉走进成人的世界,讨成年人的欢乐,从而获得欢乐实在太难了;走近小孩子往往轻而易举地收获满满的欢乐,给他(她)一个笑脸,他(她)便给你一个微笑的春天;给他(她)一颗糖或一个果他(她)仿佛便还给你一个甜蜜的世界。
这段时间常习作的我,甘于面对的读者也是小孩子。我喜欢我的习作有读者,但不欢迎戴着有色眼镜专挑我的愚笨无知的成人读者。我希望我的习作引起哪些拥有一颗纯真之心的读者的共鸣,特别是拥有一颗纯真之心的小读者。希望小读者读到我的习作之后学到知识,学习发散思维。比如儿时的我进出屋时,遇到整天挑担的祖奶奶,除了说,您挑什么什么啊!还可以问,重吗,累吗,渴了吗,饿了吗?该歇歇了等等。也可以用现在推广的问候语,你好!
以前我读初中的时候,品德课上老师提到,某某孩子如果成年指责他遇到长辈不打招呼,从此以后该孩子遇到成人更三缄其口了。的确会出现这样的一种逆反心理的现象。痛定思痛,回想起几十年来,我对成年人抱着戒备的心理,应该跟小时候被祖奶奶责怪问候的话语不会灵活变通造成的心理阴影有一定的关系。
记得以前,有一位初中的体育老师每次上体育课排队的时候,唠叨来唠叨去都是学生们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既然不懂,那就教啊!从始至终未见他教过任何体育知识,学生们除了听到他唠叨这也不懂,那也不懂,跟他什么也学不到。
家族聚餐,吃饱饭,离开餐桌前,得跟七大姑八大姨逐一道"慢吃”,对于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来说也是一大难的功课。长辈们最好抱着同理之心对待孩子。平时教育孩子,鼓励孩子跟长辈说声,我吃饱了,大家慢吃,这样就行了。
作为过来人,我希望长辈对孩子的教育要遵照循循善诱的道理,千万别以自己丰富的履历,充足的经验去衡量孩子的知识,评判他的是与非。要懂得,你好,孩子才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