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过年
记忆中,陕南秦巴山区乡下过年,大年三十晚上半夜时分,都会被“咚、咚,啪、咚、啪……”有节奏的鞭炮声震醒,幼时的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摸索着穿上母亲放在我枕头边上的新衣新裤,蹬上还不合脚的新布鞋,跑到火炉旁与大人们一起“守年夜”。大人们围坐在火炉边谈古论今,谈家长里短,孩子们则吃着爆米花,把玩着手里的玩具……一副温馨而又祥和的“农家团年图”成为我对新年的最初记忆。
火炉里的柴火烧的很旺,发着红红的火光,用火钳一捣,冒着点点火星,这将预示着来年日子会红红火火!吊罐里猪腿肉炖萝卜的香味四溢,大花狗躺在父亲的脚边伸着长长的懒腰,煤油灯将土坯墙上新帖的“八仙过海”年画上大神们照的满脸红光……
当半夜鸡叫第一遍时,父亲就开始将长长的、五颜六色的、大小不一的“二雷子”鞭炮展开,然后缠绕在一只长长的木棍上,等待一会儿与邻居们较量炮声的音响,以比试来年的运势!
母亲在厨房里“叮叮梆梆”的剁着肉馅儿,准备着新年的饺子;铁锅里放着高高的蒸笼,里面有我们拜年用的“蒸馍馍”;土灶里柴火的光亮映衬出她幸福的笑脸,母亲轻轻地哼着童谣: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我和哥哥急不可待的将新买的有“孙悟空”图案的纸灯笼挂在门栓上,小心翼翼地将蜡烛点燃放进灯座里,准备一会儿和小伙伴儿出去捡拾每家未燃放的炮仗,以备整个正月享用……
当山村里的公鸡第三次打鸣,鞭炮声便由远而近、不约而同的响起,父亲在听到邻居第一声炮响后就打开大门,点上一支烟,让哥哥举着木棍,交待着炮响后要在院子里来回的走动,以便让炮皮坠满整个院坝。一时间山村里炮声回荡、鸡鸣犬吠、人声鼎沸……
鞭炮声由密密麻麻,逐渐变得断断续续,天也慢慢亮起来了,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的芳香,这意味着新年已经来临了!
晨曦中,家家户户庭院整洁,大人、小孩纷纷走出家门,穿新挂彩,踩着厚厚的炮皮,端着大大的洋瓷碗,吃着饺子,互相说着拜年话,欢声笑语回荡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
这就是我儿时故乡的年味儿,依然深深的印在脑海中,越久越清晰,永远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