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年味儿
记忆中,小时候在陕南秦巴山区的乡下过年,每逢三十晚上半夜时分,都会被“咚、咚,啪、咚、啪……”有节奏的鞭炮声震醒,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摸索着在油灯下,穿上母亲放在我枕头边上的新衣新裤,蹬上还不合脚的新布鞋,跑到火炉旁与大人们一起守年夜。
木炭火冒着火星,发着红红、旺旺的火光,这将预示着来年日子会红红火火!吊罐中炖的猪腿肉呼呼作响,大花狗躺在火炉边伸着长长的懒腰,土坯墙上新帖的“八仙过海”年画上大神们满脸红光……
父亲正在将五颜六色的“二雷子”鞭炮展开,然后再缠在一只长长的木棍上伸出大门外,一会儿准备与邻居们较量炮声的音响,以比试来年的运势!
母亲在厨房里煤油灯下“叮叮梆梆”的剁着肉馅儿,土灶里柴火的光亮映衬出她幸福的笑脸,断断续续的哼着童谣: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我和哥哥将折叠的“孙悟空”灯笼挂在门栓上,小心翼翼地将蜡烛点燃放进灯座里,准备一会儿和小伙伴儿出去展示新年盛装,同时抢着捡拾每家未燃放的炮仗……
当山村里的公鸡第三次打鸣、东方有一抹光亮时,鞭炮声便由远而近、不约而同的响起,一时间山村里炮声回荡、鸡鸣犬吠、人声鼎沸……天慢慢亮起来了,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的芳香,新年已经来临了! 晨曦中,家家户户庭院整洁,大人、小孩纷纷走出家门,穿新挂彩,踩着厚厚的炮皮,端着大大的洋瓷碗,吃着饺子,互相说着拜年话儿,欢声笑语回荡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这就是,我幼时故乡的年味依然深深的印在脑海中,越久越清晰,永远挥之不去!
二 农村过年
随着年龄的长大,时代的变迁,过年的方式也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在慢慢改变,我们70、80年代的人初中毕业后的,命运选择大概有三种:参军上学,南方打工,本地务农。 我对过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那是因为在外读书、工作和父母、亲人聚少离多,过年就意味着能给自己放个长假,安静的与家人团聚,享受漫时光。
随着过年方式的不断改变,我们对过年的感觉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化着,漂泊在外的每个人,每逢过年都会为一张回家的车票而纠结半个多月,会为回家带点什么礼物而煞费脑筋,会为过年会见亲友而激动不已…… 鞍马劳顿,疲劳奔波数十个小时,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家里,父母已经将年货置办齐整,腊月二十三杀的那头大肥猪红白相间的腊肉整齐挂在墙上,宰杀干净的鸡鱼挂在厨房的门后,从集市上买回的蔬菜及水果放在侧房的柜子上……万事俱备,只等过年!
吃顿妈妈手擀的酸菜面后,便蒙头呼呼大睡,睡醒后再走出家门寻找儿时的伙伴,久别重逢,互相一阵拉拉扯扯,推推搡搡后就围坐在火炉边讨论着各自大江南北的奇闻轶事,各自的发展与理想,俨然一个个成功人士,荣归故里的模样!
陕南乡下的饭局,客厅当中放一张正方形的八仙桌,主位两张太师椅,其他三张长板凳布设其他三边,桌下面是红红的炭火,桌上是荤素、清白八个拼盘,一壶滚烫的自酿柿子酒冒着白气,满屋芳香,按照长幼、宾主身份的不同,参差有序的排座入席。
乡下酒场规矩,由主坐开始打通关,逢人三杯酒,猜拳行令,三拳两胜,以此类推,用餐时间是由女主人先后顺序出来的八个热菜所控制,这就是秦巴山区特有的“八大件”酒席,一道酸辣肚丝,二道炖肘子,三道青椒炒肉,四道粉蒸肉,五道清蒸鲫鱼,六道蒸酒米饭,七道板栗焖鸡,八道猪腿炖萝卜…… 通关过后,大家开始自由组合,往往感情深的,曾经酒场结怨的,主人热情过度的,都会让几个人趴在桌上睡觉,然后其他人才步履蹒跚、语无伦次的离席退场,又大呼小叫的约下一次牌局和酒场,年就是在这样吃着“磨盘席”(轮流请客)在悄悄的溜走,看着伙伴们逐日的纷纷返程离开,年也就在正月十五那晚画上一个句号,然后大家又各奔东西。
三 进城过年
交通、信息与贫困制约着秦巴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走出去的农村人却对过年消费观念在与城市慢慢接轨,但是皮鞋与毛料衣服已经无法与烟熏火燎、尘土飞扬的老屋相匹配,同时外出稍有成就的儿女就会因工作忙和带小孩等理由让老人进城一起过年,这也将成为农村人生活改变和家族发展的一个新标志。 随着我毕业后,在城里工作、买房、结婚后,父母也高兴的收拾大包小包随我进城,一把将军锁把生活了数代人的老屋关闭,怀着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进城了。
父母虽然六十多岁,但是也能够洗衣、做饭、买菜而生活自理,感觉住进城市后较好的医疗条件和生活便利会让我省心不少,原来每逢他们头疼脑热,我都会心惊胆跳,想到一旦突发状况无法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我可以高枕无忧,于是我就安心的在外忙于自己的工作,过着自己的生活,一个电话就能慰籍自己的不安的心。
每逢过年,父母还是乐此不疲的准备着年货,虽然超市方便,但他们还是会提前买回各种肉食、糖果花生、春联年画……看着他们做的一切,我不以为然的说:现在城里生活就像天天过年啊!没必要那么麻烦,老人置之不理,默默继续重复着他们自己的安排。
大年三十那天中午,父亲都会分别打电话让哥嫂,要求带上大孙子,让我和媳妇带着女儿回去一起吃饭,感觉那不是商量而是命令,也曾让我们心里有过丝毫的不悦,但是团年饭我们是雷打不动的春节重要活动。
饭桌上,父亲郑重地端着酒杯说:“过年了,你们又长了一岁,要有更大的进步,我们老了一岁,过年的团聚的日子就越来越少了!……”话听起来有些感伤,我为岔开话题,就让小孩向老人索要红包,孙子们接过红包后立即打开,崭新的十张“二十元”新币,侧眼从媳妇微妙的眼神中看出“抠门儿”的意思,妈妈悄悄告诉我,父亲是一早排队去银行专门兑换的新币,压岁钱就是图个吉利,他节约一辈子了,这在老家过年算“大红包”了。
我们匆匆的吃完团年饭,又挑剔的谈着鸡肉火候欠佳,鱼肉味道不鲜,家里卫生未做干净……爸爸抽烟无语,妈妈默默的收拾着碗筷,我们兄弟、妯娌之间谈论着工作及生活的零星琐事,父母就像听众静静听着,很少发言。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快八点了,孩子们纷纷要求回家去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也想着各自的交际应酬,就找借口纷纷告别,出门前,身后母亲又加了一句话:明天早上过来吃饺子啊!我们嘴上答复着明天看情况吧,就坐上车扬尘而去,留下的是满屋子的果皮纸屑,满厨房的剩菜剩饭,满心的无奈与忧伤……
正月里,我们很少再回父母家吃饭了,表哥表姐来了,父亲也偶尔电话催着回家陪客人,我们才急匆匆赶回去,急匆匆的吃完饭,又急匆匆的走了,有时在想:也许城里过年就是这样?也许就像陈红歌词里所说: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四 团年饭
当我们看着自己孩子慢慢长大,父母也在慢慢的变老,突然发现老人的话也渐渐变少,尤其母亲喜欢一个人在阳台上看着对面小区窗户发呆,偶尔还轻轻的自言自语,我才意识到该带老人去看心里理医生了,从医生那里知道母亲得了可怕的“自闭症”,母亲的恢复效果很差,甚至越来越严重,面对母亲的病情,父亲无奈的承担了“少来夫妻,老来伴”的责任与委屈,虽然我们在积极想法设法给以治疗,但无法陪伴老人是我们心里永远的痛,关爱空巢老人,走进老人内心世界!已成为一个社会话题。
人到中年,生活就是多米诺骨牌,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有连锁反应,有一天父亲感觉到饮食难以下咽,我匆忙赶到他身边。 当我看到长长的胃镜管伸进父亲的食道,从医生的眉头感觉出病情的严重!我拿到检查报告后,一个害怕的结果“癌”刺痛眼球,让我如同五雷轰顶!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提前知道一个不幸的结果,倒计时静待这个不敢也无奈接受的事实。
2017年春节如期而至,我提前请假回家过年,看着瘦骨嶙峋的父亲,我问他今年过年想怎么热闹?他轻轻的说:过年一定要吃团年饭,贴对联,放鞭炮……那才叫过年,还是老家过年热闹!
我按照父亲的安排,陪着母亲打扫房间,牵着母亲手去买日用品,组织全家一起准备年夜饭,嫂子娴熟的厨艺做出色香俱全的饭菜,妻子带着小朋友们去买烟酒饮料,哥哥忙着贴着春联,母亲在一边摘菜,我陪着父亲在院子指定燃放点放响长长的鞭炮……
温馨而祥和的团年饭随着春节联欢晚会在进行着。大家共同举杯祝福老人,一祝老人健康长寿,然后泪眼蒙胧;二祝全家幸福安康,内心伤感;三祝来年万事如意,悲从心来!看着老人哽咽着轻轻点头,感受到亲情的弥足珍贵,血缘的难以割舍,生老病故的无奈,可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多少年来,父母,一个像家庭的导演,一个像主演,今天他们感到人生即将谢幕,众多的遗憾只能留给后人,而他们将走向未知的远方! 今年,父亲准备的红包很厚,两个孙子每人一万,小孩懂事的推辞,父亲微笑着说:“爷爷希望你们好好学习,让孩子妈带着收下爷爷的一点心意吧!”嫂子和爱人默默的接过,背过脸去湿润了双眼,又悄悄的将红包放回老人卧室…… 感叹,年年有今日,明年还会有父亲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真不知道来年没了父亲,过年还会有年味吗?
五 回家过年
父亲走了,留下母亲一个人守着她熟悉的屋子,熟悉的家具,熟悉的花盆儿……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不愿意与我们一起相处。
每当夜深人静,我在“萤视频”中静静的看着客厅里的母亲,她斜靠在沙发上打盹儿、茶几上还放着她还未收起的碗筷、电视机停台后发出沙沙的声音……一种对母亲的思念、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一天深夜,我打开手机视频客厅里没见到母亲,只看见桌椅井然有序的放着,我想老人可能早早睡下了,但是心里隐隐约约有种不详的预感!第二天当我哥哥开门,看到卧室床上母亲痛苦的蜷缩在被子里,因为前夜烤电炉子睡着了,将裤腿引燃而致皮肤烫伤,而她却坚强的挺着!看到母亲受伤的照片,母子连心之痛无以言表,泪水夺眶而出。
我挤在春运返乡大军人流中,提前请假回家陪母亲过年。看着静静侧卧在病床上吃饭的母亲白发苍苍,强忍眼泪:“妈妈快点好吧,我好接您回家过年!
当医院里病人陆续出院,而母亲的病情还需继续住院治疗,过年的气氛已经在大街小巷中如同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
当我推开母亲的家门,地上一层灰尘,冰箱空空如也,未洗的碗筷泡在水池中,被子散乱堆在床上,空荡荡的房子,没有了端坐在沙发上的父亲,不见低头烤火的母亲,只有冷冰冰的桌椅!我整理思绪,心里默念:只要母亲在,这里就永远是我们的家!
一遍遍的拖着地、擦着玻璃,又挂上窗帘,换了新床单,屋子开始窗明几亮,井然有序,现在年货备齐,准备接老人回家过年!
2018年在鞭炮声中辞去,2019年的春天接踵而来,从医院接回母亲吃过团年饭,哥哥背着母亲下楼,女儿拍着手叫:“婆婆养我们小,我们养婆婆老!”,我推着轮椅,夕阳撒在母亲的脸上,那么慈祥、那么享受、那么幸福,我也感觉脚步是无比的轻松与洒脱!
夜深人静,想起父亲,想起老屋,想起过年,我默默的念了一首诗《老人》,是给父母,也是给天下的老人!
老人是天上的云
闭上眼睛
他就在云端
浓浓的亲情
挥之不去
老人是一杯陈年老酒
恍若间
他就坐在团年饭桌前
酒杯里斟满了
我们深深的思念
老人是一盏守夜的灯
挂在枝头
恰似他慈爱的双眸
永远守望着
那片故乡的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