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梵净山》的头像

《梵净山》

内刊会员

散文
202407/29
分享

万山三题

朱晓东


  奇石王国话朱砂

我的书桌上摆设着由几颗万山朱砂晶体制作的盆景,那箭簇的橙红砂粒与菱形石英相间,红白绚烂,一处葱绿的兰草辉映其中,绿的是那样鲜活,红的是那样奔放,犹如一团凝固的火焰,给我的陋室增添了无限情趣。

朱砂,又名硫化汞。可入药,三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称朱砂能“养精神,镇惊悸,敷疮疡疥癞诸毒……”药用以外,朱砂与其化合物汞(水银)除和黑面铁哥比较疏远,几乎能与所有金属结成良缘,古希腊诗人赞美它是金属的母亲,其用途是小到温度表和日关灯,大至原子反应堆和宇宙飞船,洋洋洒洒数千余种。

朱砂分沉积状和结晶状两类,以体大有棱结晶体为佳品,到蚕豆大以上便称为“宝砂”。宝砂神韵天成,它往往衍生在石英晶体上和石英晶体内,模样就像冰海中漂浮的红色破冰轮,又像冰塔林中的红色金字塔,更似一波雪浪花中亭亭的红色新荷,鲜活的透着精神,绽露迷人的魅力。至于那种石英晶体内嵌进的一粒红日似的宝砂和流淌在石英晶柱里的活水银的尤物,你除了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拍案叫绝为“天造地设”而外,任你费尽世上所有华美的词藻都无法描述它的绮丽。据资料说,全世界产结晶状宝砂惟贵州汞矿一家,而号称“宝砂之乡”的贵州汞矿岩屋坪分矿所产的宝砂最大,最亮,最美,也最珍贵。

1980年6月的一天,岩屋坪分矿的井下防尘工吴应泽像往常一样穿着工作服与他的工友们一道往刚放过炮的采场走去,浓浓的硝烟被高压水枪冲散,加长手电筒强烈的光束在岩壁上晃荡。“噫!那蛤蟆窿子里闪闪发亮的红坨坨,怕是宝砂呢。”当班的吴应泽嘴巴里似乎在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手中的电筒死死照着那个地方,三步并着两步跑了过去。

其他几位工友也被这意外的惊喜惊呆了,吴应泽在工友帮助下,小心翼翼地用电工刀把那宝贝撬了下来,用防尘口罩包好,径往矿部走去.......宝砂经科学测量,长65.4毫米,宽35毫米,高37毫米,净重237克。晶体形如三角鱼鳍,质地纯净,色呈暗红,闪闪金刚光泽,菱面体形完好无损。此颗举世罕见的特大朱砂晶体一侧与乳白色白云石晶簇连生,恰似一颗少女的心深谙美之真谛,精镂细刻,错落有致,线条简洁明快,阴柔中蕴藏阳刚之气,雍容华贵的气质投射出贵州奇石王国瑰丽奇特的王者风范,人们赋予了它世界“朱砂王”的桂冠。1982年8月25日,在邮电部发行的t73《矿物》邮票的第3枚上,留下了它卓绝的风姿。“朱砂王”现珍藏于北京中国地质博物馆,世界上的奇石收藏家更是美誉它为矿物晶体里的“旷世神品”。

我常常想,朱砂为什么红得这样醉人,美得这样典雅。也许,只有经过宇宙风雨的洗礼,历经地心烈火的千万年熔煅才能获得。你敲打吧,你碾压吧!即使散成齑粉也是满地零落的红泥,迸射凝敛千年的精髓,闪耀血的灵光。怪不得世人还把它看作天生的相思红豆,视为忠贞纯情、镇邪避凶的吉物。能工巧匠们把它用氧化处理后做成鸡心项链或订婚戒指,戴在少女的酥胸和纤指上,不知倾倒过多少风流才子,商贾绅士,其身价远非珍珠、黄金等俗物可比。

朱砂在中国发现的年代是很早的,比国外较早利用汞资源的希腊人、罗马人、古埃及人都要早一千多年。贵州省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山海经》成书前,就已对其进行的开发利用。《淮南子·天文训》里还记叙有古代科学家用铅汞作抛物镜观天体的了不起的科学壮举。公元前201年,中国第一张海洋河流的气象地图也是以朱砂为丹绘制下来的。在发掘的商代盘龙城遗址中其棺椁外壁图案中有朱砂颜料,更可见我国开采并利用朱砂历史的悠久了。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书画篆刻艺术上,也在很早就懂得用朱砂调制颜料研制印泥,赋笔丹青,当时人们称为“朱红”。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奇迹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那鲜亮生动的色彩就是朱砂作颜料绘制的,可见几千年前古人工艺的高超。

隋唐时期,朱砂印泥东渡扶桑,为日本人所钟爱,成了传播华夏文明的信使。然而,可悲的是一个本该疗疾救灾、富民利国的朴朴实实的大自然的矿物,到了穷奢极欲的封建统治者手里,却沦为愚昧荒唐的殉葬品和造化登仙的“丹砂”,被蒙上一层虚幻飘渺的色彩。赵晔在《吴越春秋》中提到死于公元前494年的吴王阖闾中水银池广六丈,梦想用水银以涵养“龙体”。秦始皇气魄更大,司马迁的《史记》上记述着,他的骊山陵墓中,也“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汉武帝刘彻终日沉溺炼丹之术,还派出驿马使臣广招天下方士,搜尽天下丹方,来求长生不老。愚蠢的贪婪演出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朱砂这颗奇石王国里的“无冕之王”因其种种神秘自古以来不仅为皇室所重,而且也是商贾争求的宝物。有史可查,自唐以后均把它列为贡品。公元686年,长安城瘟疫肆虐,万山土司贡朱砂以避邪,武则天见朱砂光泽艳丽结晶精妙绝伦,赐予“光明砂”的美名。此后唐宋典籍又多以光明砂作为朱砂的官方称谓。

而早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古人以经营朱砂为业的著名记述:“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这则史料告诉我们早在先秦时期,今重庆市涪陵一带有位名叫清的妇女,开采朱砂矿,富足天下,但她仗义疏财,多以财货救济诸侯争战中流离失所的四方民众,广得人心,可谓富而不骄,富而不奢。秦始皇敬待她为上宾,并在当时涪陵永安县东北七十里筑寡妇清台,山又名贞女山,颂其功德。近代著名地质学家王曰伦说秦汉时万山朱砂已被人发现并开采。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日本地质工作者在福阙的一些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朱砂矿石,日本不产朱砂,而这些遗址都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些矿石源于何处。成了日本专家的难解之谜。

为解开此谜,2002年夏秋之际,日本地质博物馆馆长丰遥秋,率领了一个10人的地质考察团到中国,在中国科学院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正明研究员的陪同下,来到万山进行考察,希望从中找出两地朱砂矿石中的某些必然联系,后经杨正明研究员采用硫同位数和考古科学分析,日本发现的朱砂矿石文物为公元200年左右我国东汉时期万山生产的朱砂矿,更有力地证实了万山朱砂开采历史的悠远辉煌。

现存北京柏林寺图书馆孤本,清朝举人邵廉革的《牂牁夜谈》中提到,唐时万山黄道溪发现朱红沙粒,因其具金刚光泽而谓名曰:朱砂。《贵州通志》(清乾隆六年刻本)中说万山黄道溪因盛产朱砂闻名朝野,在隋唐间,还曾有过丹阳县的建置。宋代万山地区已出现专门从事贩卖朱砂,水银的商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万山生界伶佬副洞官吴自由子等3人从黔东货朱砂湘西麻阳等地,当时他们用猪脬盛水银,木匣装朱砂,筏船沅江运往辰州(今湖南沅陵)集散,这即是人们常把朱砂叫做“辰砂”的来历。庆元元年(1195年),沅州通判朱辅撰著《溪蛮丛笑》中即有“辰锦砂最良......砂出万山之涯为最”。“伶佬以火攻取”等记载。此地区公元6到9世纪在今侗族居住地的专管少数民族的州对所辖地区称“峒”或“溪洞”。这是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并加以编号。现在该地区的一些村寨仍叫“洞”。由此书可见,当时“烧爆火窿法”这一原始采矿方法已为万山侗族人民广泛采用。随着原始汞工业的发展,明洪武初年,明朝官府在万山司设鳌寨苏葛棒朱砂局和大崖土黄坑水银朱砂场局,在国内始出现专门以朱砂,水银为业的工人。此时因钎锤,凿斧在采矿中的大量使用,采场已有地井、斜井、天井、平巷等,具有相当规模了。明末清初,万山地区有人在天然小孔洞蛤蟆窿内,装黑火药震矿,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于是以铁条手锤打眼,以自配黑火药爆矿,取代了因循几百年的“烧爆火窿法”,冶炼工艺也因生产经验的积累而演变成天锅地锅的“土灶”。此后数百年官办民营的更迭兴起,蛮荒之地的万山随之遐迩驰名。

1860年至1890年间,世界上出现了许多结晶美丽的朱砂,其中最好,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贵州的万山。在世界著名的大英博物馆、挪威奥斯陆博物馆、纽约的美国博物馆和斯密森博物馆,都收藏有万山的朱砂矿物珍品,美国康乃狄克州的收藏家罗素·比亨收藏的嵌入九公分石英中的朱砂矿物晶体,更是被国际奇石界给予“朱砂皇后”的桂冠。万山所产的世界最美丽的朱砂和优质水银在十九世纪就轰动西欧。清王朝后期,万山朱砂自然也成了英、法侵略者窥视的“美食”,不远万里,不惧险阻,寻径探幽来到万山,用尽卑鄙手段于1899年强行在万山滑石坡成立了“英法水银公司”。英法列强的大肆掠夺,将一个丰饶美丽的古老矿山挖得千疮百孔,一派凋零......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1949年冬,万壑群山奔突的岩浆冲破千年的漫漫长夜,带着历史烙下的累累创伤,迎来了绚烂的新春:万山-“中国汞都”的盛誉蜚声中外。朱砂这闪烁在贵州高原、黔东大地的瑰宝,华光璀璨,“红菱”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享有免检资格,出现在博物馆和商品交易会上的朱砂和它的兄弟姐妹-----“银河牌”汞、钛汞、氯化汞、等汞系列产品各显风采招引着四海客商。1986年,国家标准计量局在测定许多汞矿水银的密度基础上,得出贵州万山汞矿水银密度最接近国际标准密度(13.6克/立方厘米)的结论。所以,国家标准局和国家气象研究院指定,专用贵州省万山汞矿资源生产高精密度的仪器、仪表。据报载,创造了卫星回收成功率100%这一航天奇迹的我国航天战线的科技人员,还首创了用水银作推进剂并使火箭发射成功的崭新成就。

朱砂,这一自然界的奇葩由“委身”帝王墓穴到终于“嫁接”到国防科技的生命之树上,红颜绯醉,青春盎然。这,当是历史的必然吧。

寻石中华山

此石出自古寺中,

压倒朱砂几千重。

因缘造就独一品,

落尽红尘万山秋。

一块灵性的石头,就是一段山水的浓缩。没有媚姿,没有俗态,于方寸之间,包罗万象,有着山的雄奇,水的空灵,云的变幻,风的色彩,让一颗尽染尘俗的心,在刹那间过滤的干干净净。

2009己丑牛年,端午将至,惠风和畅,独自踏青中华山。

中华山位于万山敖寨侗族乡,明清时期相传是黔东观音菩萨道场,山上有一石天然成佛,古人称和尚岩,仙风道骨,神灵感应福佑四方,明清时四川峨眉山的香客居士经常前来朝拜“三九”。中华山下有一古村,民风淳朴,为古代湘黔交通要道,明清设苏葛棒朱砂场,归政府管治,朱砂交易的繁荣为中华山寺的兴旺提供了发展基础。

老百姓的信仰就是这样简单,发财了还愿,倒霉了叩头,熙熙攘攘历经数百年香火鼎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聚财聚宝自然仙气浮涌,最繁荣时有上百僧侣,诵经声数里可闻。

山下村户不多,春天的阳光里桃李灿烂,氤氲里世外桃源一般。见一老人院坝里做酸菜,酸菜香气喷喷,古旧的陶缸上压一鹅卵石,形如婴儿,皮质滋润,长有半米,大气典雅。乍一看幽兰的碧玉酥光,黄色的金斑纹自然成观音菩萨貌样,此物非凡物,却落到压酸菜坛子的地步,人生的波折和石头都是一场躲不过的轮回。

我主动和老人家攀谈起来,知道他是民国时期的人,八十多了,从小生活在中华山下,小时候还上山砍柴卖给和尚得二个铜毫子留着过年买新衣。

我问起中华山数百年传承的佛堂三宝——象牙经书,紫金铜钵,蜜蜡念珠。

老人家说日本投降那年,庙里主持佛香会祈福新年,他当时看到就供奉香案上,后来没两年万山开始闹土匪,据说被土匪头子杨四麻子抢去了。杨四麻子被打死后,中华山庙里的那些珍宝也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话题转到那个鹅卵石上,我也好奇,“老人家这鹅卵石怕不是万山的吧,万山又没有大河,出不了这样好的鹅卵石。”老人家说,“哦,是的啊,这个是山上庙里的,破四旧时我们村长召集一伙人上中华山庙里把泥菩萨木观音全部砸烂烧毁,还有个和尚坟也给刨了,我看佛龛上斜躺着这个石头,正好拿回家压酸菜坛子盖,就放在背篓里背回来了。”我心里一算,“破四旧”到现在也三十年了,看来老人家也真的留得住东西,一块鹅卵石不当宝贝却压他家的酸菜宝贝坛子,一压三十年,也是一份咀嚼的耐缘。

说到他孙子,正在万山民族中学美术高考班学习,因为学艺术要去铜仁参加贵州省专业艺考,正在为500块钱犯愁。我趁机说老人家,要不我拿钱换你这个鹅卵石好没,你压酸菜可以随便拿个青石板压,也可以呀。老人家说,也是,这个鹅卵石跟着我三十年了,虽说是中华山寺庙里现在唯一流承下来的物件,蒙垢淹尘几十年,苦了这个好石头了。

你要,就500块钱,拿去。

我说老人家,石头我拿去,你哪个时候想这个石头了,我还可以拿来给你看。

就这样约好了。

我回家拿着存折取了偷偷攒下来的私房钱,第二天马上去抱着鹅卵石回来了。我当你在万山汞老板成立的贵州汞行业商会做秘书长,每个月600块钱工资混饭吃,抽烟喝酒都不敢沾。也是缘分惹的祸,拿了500块换来个鹅卵石,成为别人嘴里的笑话,成为自己收藏的心肝宝贝。

现在,一晃眼十二年又是一个辛丑牛年,在2021年暮春四月,记录下这段轶事。藏石养石,陶冶情操,也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吧。

有意无意把玩一方美石,足以让人沉浸其中,自得其乐。如此说来,养石该与养人同道,无空养人,有闲养石,表面上养的是石头,骨子里养的却是心性。

晚清粉彩“诗文筒”

万山,因朱砂闻名世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北海道考古发现的东汉时期的朱砂晶体粉末,经硫同位数分析研究出自万山朱砂矿硐,科学的佐证了地质科学家王曰伦“万山,秦汉时出朱砂”的论断。

万山小地方,大格局,自古以来就是行商天下、商贾云集之地,在被称为明清社会市井生活百科全书的小说《金瓶梅》中,就有朱砂、水银等同黄金,作为私人财产的记叙。而朱砂水银在明朝因思州二田争坑,使中央政府直接划云贵川湘之地建立贵州省,成就了铜仁贵州开史的地方这一历史光环。

万山,在这历史光环中自清以来人文荟萃,因为朱砂富得滴油的万山人,自然有钱好办事。1990年,我在万山汞矿三角岩一位年近90岁的老中医家里,花半年工资,淘得一方诗文筒,一直精心保存,算来又是三十多年了。后来贵州汞矿破产,我有时间拜访“北上广”深古玩店老板,确系清代同治粉彩民窑精品。只是古玩店老板们文化底蕴浅薄了点,说不清楚画片的典故。看见上面有个人拿着琴,都喜欢说什么高山流水,携琴访友之类用烂了的说辞来搪塞。幸亏我从小喜欢大量阅读一屋子无用之书,到2020年才弄懂这个方笔筒上画的是《工之侨献琴》。说的是,工之侨做了一张琴,是绝品,但无人赏识,后来工之侨把琴加工做旧,结果被众人以为是古琴而大加赞美。工之侨看到人们喜欢追求外表的浮华而不关心内在的质量,非常失望就归隐山野种红苕去了。

此粉彩诗文筒,使用痕迹自然,施酱口,形方品美,橘皮釉,风起涟漪,着五彩艳而不俗,画工精炼老辣,人物性格鲜明,神情顾盼生姿。在笔筒上画有献琴者,双手捧琴微躬谦卑之中自信满满;执扇者一童仆奚笑之态惟妙惟肖,一权贵锦衣富态面对献琴者睥睨不屑之神情跃然而出;书案上胆瓶插莲,和和美美一品清廉表示传统文人不媚世俗的道德操守,案上四书五经饱学经纶,蝠在眼前寓意书中自有光明前景;花几上万年青,翠玉如意钟鼎香炉,演绎完美的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颜如玉。

小器大雅,缩龙成寸,美好的理想和残酷的现实相映成趣,以古讽今充满浓郁的晚清民风,实属同治民窑精品。置于书房案头,赏物醒神,似乎在告诫人们为人为文都要务实戒虚。每当把玩这个流传了近二百年的人物寓言故事诗文筒,总让我萌发许多人生的感慨,好像只有我懂得,这冥界不取之物,第六感无法解释的灵动。

想不到万山这个芝麻钉小的地方,居然有如此雅致的文房雅器,也是我留得住东西,喜欢看书思考的优点。要是在“北上广”深古玩老板三瓜两枣的金钱买卖下,那肯定一辈子都不会知道这个方笔筒蕴含的文化魅力。

2023年,兴起抖音直播间,我无意间闯进一间挂有贾平凹书法,云集了西安画家书法家制瓷的博主房间。我好奇的问,可否定制一个工之侨献琴方笔筒,博主居然不懂我说的是啥意思,后来百度一下才明白了我说的,他满口答应了我的要求,同时博主说他以前是在景德镇烧瓷的买卖人,回到西安,弘扬全手工瓷器,在西安建了一座电窑。他说一方抵十圆,要烧方器,做瓷胚容易,难在窑里烧制的过程,搞不好会开裂或变形。特别是在旧社会,窑内温度没有现在电窑精准,所以一般窑工当时做方笔筒要的价格要高于圆笔筒,那些流传下来的精美的方笔筒,在旧社会基本都是定制之物。毕竟价格比圆笔筒贵,不好卖。

做东西,自古以来都要讲究成本的。只是现在人不懂历史,觉得是简单的事。不过博主理论能力强,我要求他做的工之侨献琴,几百天后都画不出来,我就不再去他直播间了。因为刘伯温寓言故事,不是佛像,不是《西厢记》,不是花鸟虫鱼这些有现成的模板样式,可以参考。

刘伯温鼎鼎大名,他写的《工之侨献琴》却是一般人不懂的寓意故事,而且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事情,要用笔画出来,那是艺术创作,非一般人有那个功夫的。在这个虚名满天飞的社会,玩古董,应该比什么打麻将、刷视频更加有味道,当你真金白银的血汗钱砸出去,那是刀刀见血封喉。难怪民间传说乾隆皇帝在古董面前都不敢说天下第一,只给自己起了一个“天下第一嗜古客”的浑名。

如今这个诗筒在我手里又有三十多年了,想来从1990到2024,中间多少悲欢离合,特别是新冠病毒时期,我有个朋友才40岁就死了,而一个笔筒可以让我保留30多年,胡乱的对比一看,居然也是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收藏玩古古玩人,很多东西以前觉得是迷信的东西,现在人老气衰,才渐渐觉得,冥冥中注定了一两命的八字,发不了天王老子的横财,就平平淡淡的有一二个好玩的东西,无聊的时候解解闷,其实是蛮好的事情。

旧社会古玩行,有句“尺瓶寸宝乃无上之器”的俗语。这个清同治粉彩刘伯温寓言故事“工之桥献琴”人物博古诗文筒,高8.8公分。因为太小了,搁毛笔未免头重脚轻。不是文房实用器的笔筒,应该是文房雅器把玩之物的文房陈设器。我2000年曾去北京故宫里游玩,看见有个8公分高的玉雕方诗筒,介绍说是古代文人雅士案头作诗稿放诗笺的。不经意想起万山古时诗人官员潘文富的《赋雪》:汉家盛世在中州,误入秦关愁更愁。五老峰前频立马,银花飞上万山头。那位老中医能够有这个晚清的诗筒,不知道是不是潘文富遗留下来的宝贝,据人介绍老中医民国的时候就住在万山没有离开过,其医术也是祖传的,特别懂得治疗跌打损伤和风湿病,按照万山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几乎不可能有如此完美雅致的传世器物,说不定来自晚清政府派来万山督采朱砂的某位官员之手,也是符合逻辑推断的。

也是有我这样一位热爱历史的老百姓,才没有让诗筒在万山汞矿破产时,被丢弃打烂。在2024,龙行龘龘前途朤朤的阳春中,如今可以品相完美的搁置在过去贵州汞矿一位老技术员送我的清代灯挂椅一品清莲的花板下,也是对朱砂文化千年文脉的一种精神膜拜,和对古人的尊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