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明海的头像

李明海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4/24
分享

三游北京

三游北京

文/李明海        

去年暑假携妻儿再次来到首都北京,说实话这是我第三次来北京了。第一次是和妻子结婚时度蜜月,行迹匆匆,收获甚少。第二次是随单位同事们到北京参观学习,那次带了三四岁的闺女,只顾得照看她了,收获平平。这第三次来北京,收获满满。

并不是因为来的次数多了就有了收获,而是因为带了“多嘴”的儿子,他总爱 “打破砂锅问到底”。一路上儿子看到什么都稀罕,其实儿子也并不是第一次出来游玩,不到三岁就开始带他远游,这次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

儿子向往北京已经很长时间了。或许是我经常提起在北京打工的二妹,或许是听幼儿园阿姨常讲北京的故事,或许是母亲经常给他说毛主席在北京,或许想亲身感受一下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

天刚蒙蒙亮儿子就醒了,他说有点“迫不及待”了。我不知道他哪来的词汇,把我和妻乐坏了,抢着问他意思。“迫不及待就是等不及了”,我们惊讶地看着儿子笑。

第一站和其他游客一样,首先来到天安们广场。虽说起得早,但还是没能赶上升旗仪式,令人遗憾。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没看到,就领了儿子到到国旗台附近,向国旗肃穆敬礼。儿子指着英姿飒爽的士兵说:“他们站得真直啊!”“是的,国旗是祖国的象征,他们必须地站直了,把她护好。”

我给儿子讲人民大会堂的故事,讲博物馆的故事。儿子并不听我多讲,早就被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的人流吸引了。儿子手捧鲜花随着“长龙”来到纪念堂,工作人员指挥着人流分两侧依次进入,四名武警护卫在“主席”两旁。儿子把鲜花轻轻放入花篮,生怕吵醒了他老人家,然后深深鞠了一躬。我惊讶儿子的举动,一阵酸楚涌上心头,泪水润湿我的眼眶。

出来纪念堂,我一一解答着儿子的问题:毛主席的战争策略,讲毛主席的诗词歌赋,毛主席的神秘故事。

不觉间已经来到城楼下,儿子站在画像前呆了很久。不知道是在想毛主席的神秘故事,还是被画匠的精湛手笔给震撼了。我赶帮打开手机查找画像知识一一讲给他听,不管他听不听得懂,都一一塞给他听。

北京——五朝古都。步入故宫,依然是人头攒动。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紫禁城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遗憾的是紫禁城里的各大宫殿都没有开放,只能掂着脚挤在人群后看个大概。紫禁城——北京城的中心,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是皇帝、大臣处理朝政的地方。内廷是皇帝、皇后、皇妃、皇子、伺人们生活的地方。紫禁城……我一一给儿子讲解着,儿子用他看的宫廷剧知识一一跟我交流着。美丽的紫禁城不再统领江山,成了现代人们学习文化,探寻历史的基地:

“金碧辉煌紫禁城,红墙宫里万重门。

太和殿大乾清静,神武楼高养性深;

金水桥白宁寿秀,九龙壁彩御花芬,

前庭后院皇家地,旷世奇观罕见闻。”

由于跟团游,没能完全领略天安门此处的历史、风光,我们就草草吃过午饭来到长城处。刚进入八达岭游览区,就看见山上残垣断壁的旧长城。儿子惊呼“长城!”又过十多分钟,我们来到熊乐园入口处。进入入口拾级而上,刚开始儿子兴奋满怀、劲头十足,一个劲地往上爬。可是,不大一会就软了下来,我双手插着儿子腰的两侧用力往上推,到了第一个烽火口,我们坐下来休息。

“这么高的山,这么大的砖,打工的人是怎样搬上去的呢?”儿子好奇地问。

“这不是打工的人搬上去的,是秦朝的劳苦大众用手抬、肩扛弄上去的。”我给儿子解释着。

“谁是秦始皇啊,他为什么要修长城?”儿子接着问。

“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了保护中原,为了稳固江山,也为了保护老百胜,抵御匈奴的进攻……”我又一次给儿子普及历史。诸如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 、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凡是孩子看到的地方他都会问,我也心悦诚服得一一解答、讲解,生拍错过了普及历史知识的机会。

刚站起来要继续往上爬,儿子被远方的景色迷住了:蜿蜒的长城盘旋在起伏的山顶之上,绿树、红花映着蔚蓝色的天空,攒动的人头如蠕动的蚁群。“好美的山景啊!”儿子再一次被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所震撼。

蜿蜒巨龙盘山岗,

中原御胡它来降。

今朝引得天下客,

美好风光话悲凉。

“爸爸还是诗人哪!”听了儿子的夸赞,心中不觉欣喜。“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闺女也跟着吟咏起毛主席的诗词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我们诵诗会还没结束,老婆大人就发话了:“我们要冲向好汉坡。”借着诗兴,循着历史,我们向“好汉坡”迈进。

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北京科技馆。这次组团旅行,大人们大多带了孩子,目的就是带孩子们领略一下先进的科技发明,从小让他们在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下午,领略了皇家园林——颐和园。第三天,我们祭拜了帝王祖先——天坛,尝了什刹海的水,品了王府井的小吃,欣赏了香山的枫叶。

离京前陪闺女来到“清华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鎏金大字。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学校的一次演讲《君子》中提到此语,《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

竺可桢、茅以升、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马寅初、钱钟书、曹禺、季羡林、吴晗……一个个浮现在眼前,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后人敬佩。

清华——一个人才辈出的发源地,一个积淀底蕴丰厚文化的学府,一个传播中华文明的摇篮。踏上回去的列车,载着希望而归。

《礼记·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希望我和妻目的不枉此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