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樊泽宝的头像

樊泽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7
分享

年味.有钱的饺子

过年的重头戏是五更头的年夜饭,无数人为此不辞辛苦,千里归家,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围着餐桌吃饺子,自古就有好吃不过饺子的说法。饺子与“交子”谐音,又鼓、又圆,还扁、还长,代表团圆美满,既是天地方圆,又是长长远远,寓意吉祥,含义很多。

除夕夜包饺子、吃饺子是过年的重要仪式,而且这个仪式至今传承。当下很多仪式没有了,但代表年味的饺子,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即使没有菜肴,家家户户都会在大年五更下一锅热气腾腾的饺子。五更头吃完饺子,代表着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

因为饺子的特殊性,因此,人们对饺子也寄予了很多期望,为图吉利,在包饺子时,还故意包一些带着钱、年糕、大枣、豆腐和糖块的。谁吃出了钱,说明新年有财运,年糕是步步高升,枣和糖既是甜甜蜜蜜,也是好运囍事早来,豆腐是有福,意味来年年顺利、吉祥、有福气;还要包些素饺子,祈求来年“肃静”、“平安”。借用不同物品的谐音寄托对未来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是迎合了过年那种喜庆年俗文化的氛围。

童年时,母亲在除夕下午就为包饺子做准备。先找出10个分钱(一分、贰分或五分的),当时叫银子、6个大枣,放在锅里煮沸;然后,捞出放在碗里,再用刀切6块豆腐、黄糕放在碟子里,让我找出6块水果糖放在桌子上;然后拿棵白菜放在菜板上让我们剁馅子,她再和面。

晚上七点左右她便领着包饺子,有擀皮的、有包的;先包好猪肉白菜馅的,再包6个黄糕、大枣、豆腐和糖块的,寓意百财早来,六六大顺;最后包10个白菜馅里带个分钱的,寓意十全十美。因我家人多、孩子多,如包得少,担心吃不着的说不吉利的话(五更头的话是金口玉言)。所以包的饺子也多,在生活清贫的年代,唯有五更头的饺子可敞开吃。另包那么多有寓意的吉祥饺子,让全家人都有中彩的机会,都有彩头、来年幸运的人。

在没有电视的年代,包完饺子后,大人年前相互到各家串串门,一般是拉拉当年的收成,聊聊来年的打算等,母亲和姐姐在家为来人泡茶递烟,我和邻居的小伙伴则跑到街上时而“啪啪”的放个小鞭炮,时而看大人“嗵嗵”的放呲着花的大花爆仗;11点左右,寒气重了,基本都就回家“迎岁”了。后来有了电视,基本都守着电视看春节晚会。

11点后,全村各家就开始迎年了,鞭炮声此起彼伏。母亲和姐姐也开始烧水下饺子,饺子下锅前,我和哥哥先到大门口、天井(院子)放鞭炮。鞭炮放完了,饺子也出锅了,全家人围坐在炕上,一起吃饺子,过大年。

第一个吃到钱饺子的,会说“有银子了”,然后把吃出的分钱漱净面菜后,放在吃饭的穿盘上;随后会不断地听到“有钱了”、“我也有银子了”、“我也有钱了”、“早(枣)好、好早”、“甜头、甜”、“来福了”、“有福了”等吉祥话,期盼来年如意吉祥;我若开始吃不到“银子”,便继续猛吃,本身日常吃饺子的机会就不多,此时饺子既满足了食欲,还有钱的诱惑;即使开始吃到一个,还想吃第二个,且吃到其他馅的、尤其水果糖也是日常的奢侈品、甜甜的也很满意。

小时候,手里有几个零花钱几乎是不可能的。父母手头紧,不可能给我零花钱;即使长辈给个毛儿八分过年问好、磕头钱(那时没有红包一说),但是这些钱很快就被母亲“没收”,因为那是来往,各家都不宽裕,你来我往只是为了好看,为了打发孩子个高兴,孩子只是一个焐不热钱的“二传手”;唯一能得到、且个人自己能花的零花钱就是五更头吃出的“银子”。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年夜饭有没有菜无所谓,最关心的是吃水饺,最最重要的是多吃饺子、吃出多个“银子”,让自己“有钱”了。

参加工作后能创“银子”了,但每年五更依然希望吃出“银子”,因在心里那是个彩头,是个吉祥物;期盼新年好运,三星高照!

后来结婚有了孩子,在她两三岁知道钱了后,一大家人的孩子围在一起,因为那几个孩子都吃出了“银子”,有说有笑,平时不喜欢吃饺子的她那天尽管吃得特别卖力,但就是没吃着。后来直接将筷子一扔,“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且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没有钱”,急得我们赶紧哄着她,用筷子从其他饺子里插着找有钱的给她,不停地说着“有钱、有钱,你再吃个就有了”。她吃出了钱,也破哭为笑起来。从此,为图孩子高兴,我们把包钱的饺子做成元宝状,出锅时捞到孩子碗里。

现在有了外孙,条件也好了,买了专门用于包饺子的纯银子“钱”,小外孙对此也很感兴趣。如在我家过年,就会让姥姥给他包钱。同样是做成元宝状,出锅时捞到他碗里,他一样吃的很兴奋;为了“银子”,吃了一个又一个,有时看见我们吃出来,他会很着急。我们就让他慢慢地吃,小心磕伤了牙;他就一小口一小口地咬开饺子,看看里面有没有钱,不时就会咬出一个,我们就让他吐出,放在跟前的桌面上,他稚气地笑着、喊着“有钱了、有钱了”,一边看着吃出的钱一边继续吃。从此,无论是在他爷爷家(在外地)过年还是在我家过年,打电话拜年时他总会先汇报谁吃出了钱,再问这(那)边谁先吃出了,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过大年的福气、运气和财气。

全家人过年聚集在一起,吃五更年夜晚的饺子,除夕贴春联、年画、窗花、糊墙,挂大红的灯笼,放绚丽多彩的烟花爆竹及亲朋好友年后相互拜年,构成了浓浓的年味,是中国年的主要文化元素。三十晚上的一顿团圆饭,是国人内心最深的温暖。

新时期科技发达,电子时代的出现,让人们的时间节奏加快,脚步匆忙。时代告别了苦难,物质不再匮乏,任何物品不再稀奇;农耕文化逐渐减少,过年的很多仪式既有淘汰的,也有因生活繁忙顾不过来的,但年夜的饺子依然盛行!

她既是我儿时的过年记忆中的一朵浪花,不仅流进我的心灵深处,也将随着岁月的海洋奔腾不息。她充满了人间挚爱亲情,在未来会更加多姿多彩,让中国年这个美好的传统民俗,凝聚吉祥,彰显快乐,无论社会多进步,科技多发达,任何物质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之根。

让我们年年过年,年年新!年年过年,年年盼!期盼着全家幸福美满,期盼着国泰民安,期待下次团圆的激动,续写人生的新华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