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五月,朋友开始谋划端午的文友雅聚。南方的端午有赛龙舟习俗,我们决定以车代舟,绕龙湖骑行。
雅聚也是古来有之。其中曲水流觞流传千古,人心向往。一千六百年前,青青竹林,潺潺溪水,王羲之和朋友们齐聚兰亭,沿溪水席地而坐,酒觞顺流而至面前,端起饮罢,赋诗吟唱,消灾祈福。这画面太美,美得脱俗。
端午本是一个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节日。两千二百多年前楚国大夫兼诗人屈原,作得《楚辞》,郁郁不得报国之志,又不甘忍受亡国之恨,五月五日愤愤然投进汨罗江。人们纪念他,吃粽子、划龙舟,哀婉凄楚。
这日清晨,朋友会聚青莲阁,准备出发。青莲阁,诗意盎然之地。兖州城东南临水而建,楼阁高两层,李白曾在此处居住,故用其号命名为"青莲阁"。文友们仰慕文学巨星,常常在此相聚。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深厚,且脉脉传承。东晋王羲之、楚国屈原,唐朝李白,如朵朵浪花奔流不息滔滔向前。
怀着对先贤的敬畏,我们开启了骑行之旅。去时路上阿笑很是兴奋,已当婆婆的年龄居然像个孩子,一会儿学布谷鸟,一会儿变身百灵。铁路桥洞下回声悠长,"唧唧、啾啾、布谷布谷",几个人很是铆足了劲吟唱一番。
下过夜雨的湿地空气澄清,带着各种草木气息,草叶沾着露珠。零零星星的野花闪烁其间。清晨已有三三两两骑行人,还有湖边撑伞的垂钓人,湖边的人悠闲惬意。凉爽的风吹着,扫去了前几日的炎热,欣欣然。这么好的心情,骑行定要高歌一曲。放开喉咙,唱一首童年的歌,湖边倒影,正好应和《让我们荡起双桨》,骑行的队伍欢腾起来。我想该写一首诗,拟好《让我们一起龙湖骑行》做题目。
几滴细密的雨点落下,雨雾迷蒙的龙湖妩媚起来,如一位拢着轻纱的女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雨中的龙湖足以和西湖媲美。
雨中临湖诵诗。
有低沉男中音的子君正好配上屈原的《九歌》,"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我心随诗一起飞扬起来。
李白的《将近酒》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虽由女诗人田田朗诵,但这种霸气却也展示得淋漓尽致。我喜欢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皇,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会一定不能漏掉。阿娟歌喉轻转吟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我们共同的祝愿。
风起天阴,毛毛雨飘飘洒洒。一丝丝凉意由脸而遍及全身,竟是通身的舒畅。风吹雨沐,临湖而诵。
小雨助兴,因了这雨我们的心湿润着,和千年的古诗融合在一起。
放眼望远处伫立兴隆塔,历经风雨。十三层,八角楼阁,天覆地载,高天厚地,天地合一。菩萨护佑着这一方水土的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小小雨点停停又落下,沙沙沙!
记得沈从文笔下端午那天也落了雨,翠翠带着她的狗狗,看龙舟比赛,惴惴不安地坐在高高的吊脚楼台,想那个想起来就脸红耳热心跳的人。
雨大了,哗哗哗哗!
平民过平民的端午,侯门贵族的大户人家也有他们的端午活动。
印象深刻《红楼梦》中,"这日正是端午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第二十九回,贾府按元春吩咐去清虚观打櫵三天,祈福。端午中午饮雄黄酒、吃粽子,桑葚,赏石榴花。他们过端午更隆重些。
走进寻常百姓家,端午一样过得有声有色。
为迎端午,婆婆从一周前就开始准备,忙着买苇叶和糯米,有时用江米,也很粘。
初四晚上婆婆包粽子,她带着老花镜,吹着风扇,将绳子一圈圈缠住碧绿的粽子。苇叶散发着香气。三兄弟媳妇看网络视频学会了包粽子,婆婆看着她包得好,眼馋新办法,非要跟着她学习。
包好的粽子上锅了,煮时压一块大石头。大青石年年用,已磨得溜光。粽子煮好,再闷一夜。端午早起吃时粽子还温热,温度刚好适宜。
香香甜甜的粽子!端午粽,咬到嘴里的香甜正慢慢沁到心里,心开始变得香甜,满足和幸福瞬间在咀嚼中闪着光飘然而至。端午粽裹住的是浓浓的爱意。
端午的茶叶蛋自然要加艾叶煮制,盐、花椒等香料必不可少,喜欢喝茶的有时会放茶叶煮,煮好后,漏勺轻轻敲破蛋壳,浸泡一夜的鸡蛋就有了味道,吃起来喷香可口。
吃过粽子、鸡蛋,端午要给小孙女系五彩。五彩绝不是五彩缤纷的花色,而是特定的红、黄、蓝、白、黑编成的丝线,轻柔地系在手腕脚踝上,避邪祈福。苏轼有诗云:"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这天小孙女身穿汉服,系五彩,戴香囊,满院跑来跑去,自然满心欢喜。
插艾,也是端午必备习俗之一。今年的艾草,朋友送来直接插我家门口可暖心。
文友环湖骑行、端午诗会还有拉面馆聚餐,庆祝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可缓缓归矣。
独诵乐,与人诵乐,孰乐?与众诵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