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益谦的头像

益谦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5/26
分享

辰源日志连载

写在《辰源日志》刊前的絮语

张正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观世间诸法,都会涉猎 “出世与入世”之辩。有纪以来,何为 “出世” ?何为 “入世” ?何为 “出入世” ?一直是各宗、各门、各教、各派争辩不休的话题。上偈中六祖慧能作了 “诸法不离世间法” 的表述,该是我们每一个修行人的宗导,六祖为我们点燃了彼岸的航灯,解读了 “诸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 的真谛。

《辰源日志》经诸多弟子的整编索检,搜集成册,即将刊行,甚幸,甚幸!

拜读之余,学子们邀我写个序,难为了好长时间,未能投笔,其原因是要写的东西很多,一时无从下笔,几经催促,在长慨与短叹的徘徊中,终于找到了一句颇感真切的絮语:

《辰源日志》以出世的境界,入世的妙用,源于心灵的感悟、情达济世的护念,非嘱非咐,非法亦非非法。以日记志,唯辰源,谁人与归!

愿: 诸法无量

        众生无量

        辰源无量

        日志无量

        借此徊向孟辰源贤弟!

阿弥陀佛

                                        当代著名书法家

                                        中国书法协会副秘书长

                                        2014年11月写于北京



 

我和孟先生

李密林


     孟先生如今年过花甲,但精力旺盛。我同先生相识是在九十年代末,算起来十几年过去了。第一次去他家拜谒先生时不免有些紧张和不知所措。但是我们两个很有缘分,第一次见面相互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有共同的人生观,后来成为了至交。我深刻的感悟到了先生用平常心和不平常的方式对待环境,生得有志气,活的有精神。  “苦中乐得来才是他心体之真机” 。

     先生有很多故事,有平常的,也有传奇的,但都是真实的。我们之间也有很多故事,不管是他的故事还是我们之间的故事都已经发生了。以后还会有新的故事,在这就不一 一的说了。当我们读到他的《辰源日志》时,定会从中读出一些终身受益的内容来。

     先生是一个孝子,又是慈父,也是我们很多人的老师、挚友。他胸怀坦荡、旷达淡泊,与之交往多年改变了许多我做事为人的方向和目标,知道了人间真情何在,路在何方。与父母相处、与儿女相交、与亲友往来,是日常生活更是人生大事。做人要讲艺术、先生的艺术人生可圈、可点。人们常说  “得意忘形” ,很有道理。他说做人、做事要留一点缺憾给自己,不能太满。把前面的路留宽一点,让后来的人走走,自己也好走......

     我供职于企业单位由于身体不好,多年不上班,专下心来搞书法及现代刻字艺术,近十年来也算有了点成就,这里面有先生太多的指点和帮助。他虽然不搞艺术但对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在当下人心向背的社会里,制定个目标容易,但实现起来很难。艺术当随时代谈何容易。为了创作一幅好的作品,先生时常提出他的看法和观点,从另一个角度审视作品,从作品内容到表现形势,他都认真帮助分析提出整改意见使作品完成后更具生命力。

     在家庭方面,先生自己首先做到的是他在家庭中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通过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如何善待自己的亲人,从他对家族多年的经营来看,他是成功的。

     先生是我心仪仰慕的人,笑容可掬,诙谐健谈令人感到可亲、可敬。与先生聊天是一种享受,可谓字字珠玑。他的一些经典语言可称为  “龙吟” ———孔子不是早就说过老子是龙吗?孔子见到老子以后说不出话了,发呆三天。弟子们问孔子给老子讲什么?孔子说: “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翔乎阴阳......”  (见《庄子.天远》)这故事意味深长,耐人寻思。然则孟先生的《辰源日志》寓意究竟何在呢?恐怕不只是自勉,而更积极的意义是让人们继承传统美德吧。

     自知  “词穷”  ,无以表达先生的智慧所在,但看到先生的住所里,更多时是谈笑结缘份,往来无白丁。

 



 中国书协会员

河北省书协刻字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

2014年10月中浣

写于工作室南窗下






受益之源

董振怀


     孟宪顺先生的力作《辰源日志》即将付梓,本书应该是他这些年思想观念与经验积累地释放。先生出版此书让我感到惊讶,况且是用微信结集而成,就更让人佩服。

     细细想来也并不意外,在与先生交往的近二十年间,我深知先生的能力和水平。他是一个勤奋学习、与时俱进的人,先生学历不高却有超乎常人的天赋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做事极为认真。有时对一个方案或一段文字反复修改,字斟句酌真有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尽头儿,可见此书的出版也确在情理之中。

     我们一次次地交流畅谈,讲古论今、谈儒释道、谈人生、谈家庭、谈事业、谈艺术,有时竟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常常谈到深夜,在一个个寓言故事和先生亲历事件地讲述中,总能让人得到一些启发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先生做事一向强调  “独特”  ,思维犹如神来笔,做事不与他人同。每一次的创意都会让人折服,每一次办事都会出乎人们的预料,有些事做的甚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先生对  “一”  字和  “艺”  字独辟蹊径的解释,使我对中国文字有了新的认识,才有了我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对  “打磨”  、  “结构”  、  “规矩”  等文字的理解和研究。
     先生善于用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做事大气,办事缜密。我不止一次地向朋友提及我对先生  “仁和大器”  的激赏,  “仁和大器”  乃先生零五年凝练出的词句,意指人要有较高的德行和宽厚的胸怀,这个词应视为和谐社会、和睦家庭、管理企业和修养个人的基础理念。这一论述对我的绘画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就有了我对《苍岩圣境》国画作品整体地把握,使得画面气势磅礴、气象宏大。也暗合了中国山水画精神境界的大气。
     从先生的  “春和景明”  中我悟到:做人做事要抓住万物初始、阳光和煦的时机,好好打下发展的基础,犹如破土的胚芽,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蓄势待发。也使我的淡墨山水有了四季的清新和透彻,有了我
《西湖十景》的明丽与淡雅。

     我们的首次合作即是我为先生创作的国画《灵光》,而他为该作品撰写的一幅“混沌盘古开天地,三奇六异断乾坤”的对联可以品出先生的修为和内涵,实乃天合之作。
     与先生的第二次合作是策划我已出版的画册《水墨味象》。作为策划,他亲力亲为,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局部、从图片到文字都一 一认真的审核,精雕细琢,体现了先生认真和严谨的态度,和他的聪明与才智。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业内人士的好评。也促成了我  “淡墨清岚”  山水作品在徐悲鸿纪念馆的成功展出。
     想说的,还有很多,但我想先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可以  “穷天地造化之奥秘,悟自然万物之灵机”  ,那深深蕴藏在先生头脑中的智慧,谁知何时又会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出现呢?若要领略先生思想的精髓,最好还是读一读先生的《辰源日志》吧。
     在先生众多的感悟中,最让我欣赏的还是他对孝道的理解和身体力行。  “天季道者,天之经、地之意、德之基也。”  感恩孝为先,因为孝可以感天动地、孝可以出现奇迹、李能充实自己生命的立足点、孝能引领生命之旅的方向。所以先生才能不着一墨却能勾画出宏伟的蓝图,不着一色却能绽放出五彩缤纷。
     今天《辰源目志》的出版让我找到了做人之源、孝道之源、智慧之源、艺术之源,这将使我受益终身。



中国美术协会会员

甲午立冬日于墨香斋






感悟与传承

张晓海



初识孟先生

     初识孟宪顺老先生于2009年冬日,吾自深圳设计界闯荡数年回沧州老家创业,开办设计公司近两年,自认专业精湛,却业绩低迷,实为不解。是日,恩师董振怀引介,为一位孟姓老人做图集家谱。闻其设计颇难矣,经众广告公司为之而不果,吾怀年少轻狂,自信接手。待至孟老书房,见一精神矍铄老者坐于书案前,衣着朴素却颇有风范,面带笑颜。
     我与董老师坐于先生对面,几句寒暄,我便惊觉孟先生社会阅历之丰富、精明无比。攀谈间自知才疏学浅,对此设计已有退意。当孟老将
家谱资料拿出与我观看,我不由大吃一惊,观其草稿,乃和孝之风扑面:这哪里是普通意义上的家谱,图文并茂且深入生活,有渊源有典故,有感悟有诗句,真乃一部自家忠孝百科全书!溯祖先、忆长辈、观今朝,尽得收纳。见到如此精彩的资料,如获至宝,立即来了设计兴趣。先生问道: “有把握否?”  我答曰:  “要做此设计,吾必视己若孟
氏族人,非细细品味贯通而不行!”  先生首肯: “极好!实为年轻有为者!”  面对孟老夸奖,吾面有惭色,将公司无奈现状如实交代。先生笑曰: “不难,吾识汝乃忠厚之人,如能做好吾家族集册,必好运相伴,命运改矣!”  做孟氏族谱即能改变命运?是时自然不信,只当一句笑谈。
     随深入了解发现:一家族如此团结一致,老幼一心,热忱于祖墓修缮之事务,世间少有!吾公司为此举深深感动,聚而策划多次,穷吾辈之能,力为之。
     期间,接触孟宪顺老先生及家人,感其家庭之美满,观其待人之热情,  “亚圣”  后人非浪得虚名。我当时初创业,还未有汽车,每每进出孟老之宅,其皆命家人以汽车接送之,未见厌烦之色,只言吾之  “辛苦”  。孟老作为族谱总策划,与吾辈沟通甚密,其事无巨细,老当益壮之精神异于常人,虽学历不高,却造诣深远,虽身体欠佳,却超常人之体力投入,废寝忘食。其文字质朴无华,却能让观者心随跌宕。吾尝问日:  “先生如此不眠不休,累否?”  先生笑日:  “为后辈留一份和孝家风,复累足矣!”

     孟老为人耿直,正气凛然,常直言不讳。三言两语即识吾优缺点,语言犀利直道破内心,总叫人难以接受,不敢再次登门。然退而思其言,即惊觉:先生之言句句属实,皆为真语。难接受,皆因无人能识人如此之快而言无不尽。忠言逆耳,人生中得夸奖易,得直言寡矣。进而复至,望先生再次点拨一二,直至闻其道而欣欣然。

     于孟老处识得众位企业人士,均以兄长相称,观孟老言笑自如,进退有节。唯有虚心学习,孟老对吾直言点播,从不厌烦。

     说也奇怪,自从接受孟老点播做人做事,人际关系转好,连公司业绩亦突飞猛进,正中先生预言!

     通读孟氏族谱资料:自孟氏族人  “家和万事兴”  中,得识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于孟氏族人朴素团结中,得识  “仁和大器”  ;观孟老苛求完美之做事精神中,体悟  “细节定成败”  之法则。感叹!孟氏族人乃中国和孝楷模之人,孟氏族谱乃传统美德之百科全书,华夏得以延续昌盛,皆由此传统美德推动而得以延绵不绝。
     孟氏族谱最终制作成功,观者无不拍手称赞。感吾辈生活之迷滥,人心之不古,孟氏族谱真乃一剂心灵良药,有净心灵、舒意气之功效。其册之深远,平淡出真知之味,竭吾毕生思想不能比肩矣!设计一本书,识得万道理。此设计不但使吾重新做人,孟先生也将吾命运改变矣。先生实乃一通达世间万事万物之大智慧者!从此拜孟老为师,进退皆行叩礼!
     其后两年间,吾公司业绩步步提升,接连拿下  “沧州市全民创业"    “诺基亚内部吉祥物”  两个全国征标形象一等奖。沧州电视台慕名前来专访,我也成唯一设计行业之《沧州人物》。自此,业务纷至沓来。吾
深知此与孟老教导密不可分,孟老实乃我之贵人矣!






孟老印象

     孟先生认定  “万物一理”  ,于精微处入手,通达世事。观察事物眼光独到,于乱麻棘手中快刀理顺,迷津指点间令人豁然开朗。众多企业人士专程慕名而至,望先生不吝赐教,而能言语间悟得几许发展格言。而先生皆以互相学习为目的,探讨处世之本,悉心交流。其秉承  “企业即人道”  之理念,惜人才,重志士!厚德入手,树企业做人做事方向,为社会大众价值观领航。众企业人士得识先生后,遂成公益慈善家矣。循先生指导者,企业步步为营,成道德典范;有悖先生劝阻者,多为眼前利益蒙蔽,而今不成功者亦是众多!然历失败复拜于先生身前之人,先生一概不计前嫌,仍包容备至。此等  “跌倒者”  更重先生之言,更为亲近!先生之无私,大智若愚,终换得社会大众趋之若骛。如今先生花甲之年,仍不辞众望,为多个企业策划形象。
     先生观世之角度极其精准,毫发无差。他人请教时,先生得闻事情大略,即指出症结所在;如有掩饰,先生即告知不通情理之处,定有隐情。叙述者则不敢再隐瞒而和盘托出。曾与先生交流之人皆知:孟老面前,我等皆透明人矣!
     先生毅力惊人。常人戒烟难成,偶有成功者,皆于循序渐进中改掉习惯,而从每日四包烟至一根不燃,还要将香烟置于眼前来戒烟者,非先生而无他人矣!习惯无改是假,毅力不足是真。心无杂念者,定能成
功!此事不仅使得吾辈众多吸烟者戒除烟瘾,更与我国环保倡导同行。
     “谦虚好学”  已成先生之  “基因”  。少时深知文化重要,家贫辍学,却未放弃学习,苦读书本多于常人,却仍自觉无知,悉心研读中华传统文化,于为人处世中融汇贯通。而今思想已达纵横微观与宏观之境界!
     先生熟识中华传统精髓,尤以  “孝”  文化身教晚辈,以  “家文化"  贯穿  “企业文化”  。以大家庭团结为己任,以孟氏族人兴旺为目标;感恩祖先,激励后辈,虽身体多病而不顾,三次组织家族为先人立碑铭志,不辞辛苦汇集家族图文资料整理印刷成家谱集册,发放于家族每人手中珍藏。于儿子婚礼之上,慷慨华夏传统与孝道之言,发人奋进。

     先生母亲去世早,为尽孝父亲而无需烦劳子女,专程买电汽车练习自驾,只为每周往返老家探望年迈父亲。每年冬日供暖四个月间必将老父接于城内,大家一并关怀备至,且常亲自载老父于城中各处游览,拍照留念.从先生作七言律诗《父亲路》可见其对父之崇拜与真情。其为父亲仙逝所作《给天堂父亲的一封信》中,老父亲九十余岁卧病在床已不能言语,仍能感受先生与父以心交流之最后一刻:  “我屏住呼吸,感觉到心在紧张地颤抖,脉博在怦怦跳动。父子的血脉在两只紧握的手中相通,干言万语在血液中迅速交流着。”  每每阅读至此,吾总饱含热泪,感叹先生对父如此眷恋之情,感受我等炎黄子孙心中对辈辈祖先之爱。
     孟老父亲仙逝后,先生对老家之牵挂依然不舍。不仅常返老家,并将老家庭院翻修,打造成一处心灵净地。平整大院开阔幽静,四周环绕巨大影壁,山川巨松、雄伟长城等画于墙上,彰显先生雄韬伟略,蓬勃之心;墙下鲜花盛开、座座石雕小鹿于花丛中呼之欲出。再进于小院内,葡萄藤缠绕院中粗木,密密织架于院顶,如伞盖遮于顶上,串串葡萄水灵滴露,果香四溢;古琴声缓缓入耳,绕梁三日而不绝;翠竹挺拔、空气新鲜;微缩假山上瀑布缓缓而下,汨汨清流为古琴音律作和声,小桥流水间,见一微  “蓑翁”  安享垂钓,衬出先生内心一份恬静;入东厅檀香缭绕,内有先生仙逝老父亲之照片仍微笑慈样,落座根雕茶海,一幅幅字画映入眼帘,悠哉,美哉,唯使人流连忘返矣。
     家乃心灵之港湾,先生以身教使我等参透古人  “家和万事兴”  之合义.古有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生所为让吾懂得:忠孝于心得家庭和睦,家庭和睦促社会和谐,社会和谐则天下太平。此乃华夏祖先留给我辈之大智慧也!





微信之缘

    孟先生因少时辍学而勤奋读书,无师亦能刻苦钻研中华传统文化;非官非贾,却人尽敬之,实慈善仁厚之典范;居闹市僻静之所,却引得人杰串流,论大千世界于茶盏之间。每每得众人赞叹其广识渊博,先生笑言:  “非也,吾乃小学生矣。”  然奇就奇在,无论老少男女,无论贫富贵贱,与先生交流,皆能受益其中!人人常备笔本,于先生交谈之间,记下只言片语留藏回味。
     文以载道,厚德载物。我等虽感先生语言之妙,遗憾未能尽录其言,皆望先生能立文以明其道。然古人孔孟、老子等,皆有  “传法悟道,不立文字”  之说,唯以师徒  “以心传心”  理解契合。每每催其整理成文,先生不为所动,皆一笑了之。
     天命之年者,一般不喜新生事物,高科技之物均由子女代劳,每日以无事挂心为宜。孟先生非一般老者,每日于网页上浏览新闻通达世界各类实事,生活紧随科技发展,所用皆潮流前沿之物,Ipad,Iphone,Mp5等电子设备,皆把玩于手掌间。
     一日得知  “微信软件”  能交谈,能留言,能推送信息,能交换资源,先生即感微信之重要,盖无前者矣!尝  “朋友圈”  推送文字及小故事,且广览众人推送之言,得其趣,乐此不疲也。

     自此,先生每日更新,所感所悟推送至  “朋友圈”  ,观者日渐众多。而后已然成先生之责任与习惯,累年而不辍。逢节假、琐事、病痛、治疗而铁定发送。哪怕唯一人得见,也要坚持更新,一天无休,一直至今。此毅力之至,实乃我等后生皆不如。每段约百字之言,微信内容无所不包:故事,寓言,道理,感言。语言质朴无华,道理深入浅出,包罗  “做人做事,仁义修德,企业发展”  等,纵观世界,无所不言。
     其文字能量之大,非语言可形容。能催人泪下,能生定生慧,能启迪励志,能激发潜能。既为处世妙计锦囊,又似人际交往利器。读通者,势必明理得道,纵横乾坤;欲离婚者,读孟老微信能夫妻感恩,互爱有加;失恋者,读孟老微信能怀父母之恩,立人生大志;企业家读孟老微信,能从中汲取斗志能量,成仁和大器;初识微信为何物者,皆因欣闻孟老之文字而学习微信矣。先生不立文字之习惯终被打破,我等后辈终得先生之文字,欢喜有加。每日握手机观微信而心生喜悦。文字精炼之至,令人拍手称快。社会人士,每日清晨等待文字若望眼欲穿。观者无不极尽方法散播传颂,已成习惯矣!






结语


     先生能以  “微信”  辐射思想,后知先生微信者皆因未能尽读其言而遗憾,我等遂生成集册之念。而积年累月,已聚齐四百五十五条目,而今印刷成本册,一并赠予亲友留念。先生对我辈之教导,浓缩于此册,得其一者乃有福之人。

     参与此册编算之众兄长皆为社会知名人士,吾乃先生众弟子中最不成器之人,得众人信任设计本书形象,实乃众人爱护有加。晓海在此对所有关注先生微信之亲友与一直相伴先生及在本集册努力付出之恩人们一并感谢!






2014年11月18日
写于海阔设计公司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