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冷梅的头像

冷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26
分享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冷梅

又是一年中秋节,在这个节日里,大家吃着月饼,心里是无比的快乐。“每逢佳节倍思亲”,而远在他乡的游子,在这个节日也是无比想念家乡,想念远方的亲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月圆之际,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我想起了童年时的中秋,月到中秋,农家正是收玉米、刨地瓜的秋忙季节。记忆里,我跟着大人去地里干活,忙里偷闲,会捉好多的蚂蚱、蟋蟀,还会在玉米地里找到好多的果子,如满天星、红姑娘,果子熟透了,摘满满一把,竟吃得嘴上都黑乎乎的。

刨地瓜可是一件让人欢喜的活儿,地瓜叶子有的已经鄢了,但地瓜秧却是很浓密,刨地瓜时先把地瓜秧翻到一边,露出一溜儿的地瓜土培,令人欣慰的是,当看到土被裂开的,那土里一定藏着个大“家伙”了。大人们开始用镢小心刨地瓜,不一会儿,那些红红的、大大小小的地瓜,就一个一个从地里刨出来,排在松松的土上面,等着人们收拾。 地瓜刨出来,除了运回家一小部分,大部分就用地瓜刀削成薄薄的片,摆在地上,晒成地瓜干再收回家。大人负责削,孩子负责摆,那时候,地里一块块的地上,摆着形状各异的地瓜干图案,这些几何图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个时候,地瓜好多好多,地瓜干多到摆到晚上都摆不完。我记得那个中秋的夜晚,爸爸戴着一个大厚手套在削地瓜,不一会儿大月亮就出来了,月亮出来了,地里干活的人们陆续都走了,最后只有爸爸和我了,那晚的月亮特别明亮,秋虫鸣叫得特别清脆,老家人说那声音是“拆拆洗洗、搁到柜里”,秋虫声还伴着爸爸削地瓜的有节奏的“噌噌”声。天上那轮圆月好大好大啊,照着那么一片地瓜地,那些摆好的地瓜干,在月光下,泛着白色的光,如同下了一场雪。我凝望着大大的月亮,静静地想那月亮上面有什么?可住着嫦娥吗?那些树的影子,是不是桂花树?正这样想着,突然外村的两个孩子过来了,他们提着一个篮子,问我们有没有看到他们的一双鞋子,我看到那个小一点的孩子正赤脚,爸爸从旁边的草地上捡起来一双鞋,递给了他们,他们的地瓜地就在我们地的大南边,什么时候落在那儿呢,我不知道。我想一定是路过这里休息,小孩子把鞋子脱下来,忘记了,那俩孩子走了几步,又被爸爸叫住,爸爸从筐里拿出一包月饼,拆开油纸包,拿出来两个递给了那两个孩子,那个大点的孩子拿到月饼,露出惊喜的眼神,冲爸爸说了声“谢谢”,便飞快地拉着弟弟沿着小路回家了。

“月亮奶奶,好吃韭菜。韭菜巧辣,好吃黄瓜。黄瓜有种,好吃油饼。油饼喷香,好喝面汤……”,削完地瓜干,我哼着童谣,一蹦一跳地跟着爸爸回家,回到家,爸爸拿出月饼让我们分着吃,真香啊,我一小口一小口吃,心想世上怎么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啊,月饼里面还裹着青红丝,那些青红丝透出浓浓的花香,我慢慢地咀嚼着,生怕吃快了品不出滋味儿。当爸爸妈妈还在灯光下忙着收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打瞌睡了。

多少年过去了,那年中秋夜晚晒地瓜干和吃月饼的情景,每每想起,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感动泪目。我想,或许这就是乡愁,这乡愁里面有浓得化不开的童年记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大伯是在那年的中秋节从东北吉林敦化回到了老家,奶奶高兴得老泪横流,伯伯似乎也老了,多少年都不回家来了,回到家,还是家里的一砖一瓦,可是时光却把印记牢牢在刻在身上,奶奶的头发全白了,伯伯也有了皱纹,爸爸也人到中年,在一轮轮的走亲访友结束后,伯伯还是踏上了去他乡的路,这一去竟再也没有回来,他把青春和生命都留在了吉林敦化。好一阵子,我们在奶奶跟前都不敢提大伯的事情,后来奶奶说:“我早就知道你大伯没了,当你二伯伯去东北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你大伯人不在了。”奶奶说完泪流满面,我也跟着哭。如今奶奶也已走了若干年了,二伯父也不在了,倒是大伯家的哥哥还经常来老家看看,时不时邮寄一些东北的土特产给老爸,老爸说:这里是老家,故乡在,老家就在,根就在。

“七月十五红鼻枣,八月十五打罢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红枣也正在收成。老家的院子里有棵大枣树,每逢秋天来临时,树上就挂满了青青的枣,这时雀儿也来吃枣,树上吱吱喳喳从早到晚都非常热闹,每当下大雨的时候,树下的庭院里就激起大大小小的水花儿,我们叫它们水铃铛,这时候奶奶就会说:有水铃铛了,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我会不时跑进雨幕,去捡地上落下来的枣儿,那些枣儿青青脆脆的,真甜啊。奶奶花了眼,正在做衣服,不时唤我过去认针鼻儿,旁边做针线的小篮子里,也会有小猫跑过来,绊住线儿。等枣儿红了,奶奶会把它们从树上敲下来,收满满的几箩筐。分给大家吃。临收枣子时,奶奶总会让爸爸爬到树上,摘下许多,奶奶把它们放在小坛子里,等冬天和春节的时候吃。到下雪啦,一家人围在火炉边,奶奶会拿出来一小坛醉枣,一开坛,那些红枣儿鲜活如初,伴着那么浓郁的酒香,咬一口,酒香带着枣甜,让人直流口水。中秋节的时候,红枣泥做陷,加上些冰糖、桂花、玫瑰花的香丝儿,就是我们家自制的月饼。月亮升上来了,把月饼和瓜果供奉在门口的桌子上,奶奶总是虔诚地敬香,嘴里念念有词,以感谢诸神保佑家人平安,庄稼丰收,风调雨顺。“九十日秋色,今宵已半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教师的爸爸这时候会在饭桌上,抿一口酒,诌几句诗词。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虽然不富裕,但是过节的仪式感满满的,比如这天要吃羊肉饺子,要吃月饼,要买好多的葡萄、苹果。

又到中秋,而今的生活好了,食品也丰富多了,就月饼的式样就有好多:蛋黄酥、流心酥,大白皮、广式饼等等,花样繁多。今年过节久居在外的亲人都回来过节了,在外工作的弟弟,在北京的女儿和在杭州读博士的侄子,也都回来过节。

“久客未还乡,中秋倍可伤。暮天飞旅雁,故国在衡阳。岛外归云迥,林间附叶黄。数宵千里梦,时见旧书堂。”遥想当年求学时候的那个中秋的晚上,跑到“筛月亭”去看月亮,看月亮一点一点透过小亭,透过松树洒万缕青辉。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想家,只是觉得好玩去看月亮。俗话说“娘想儿,长流水,儿想娘,一阵风”,的确是这样,人生倏然几十载,我似乎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些。“客话曾谁和,虫声少我吟。蒹葭半波水,夜夜宿边禽。”每逢佳节,父母都盼着与孩子们团圆啊。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家现在发展的好了,建起来多个景区,还有了民宿。我打算这个中秋,带上孩子们,回老家去,看老爸,看亲友,再去看看旧学堂,去“有风的地方”住民宿、吃月饼、看月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