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盈川的头像

杨盈川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4/22
分享

厚植书香底蕴 深化全民阅读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读书方面一直是大力倡导、率先垂范。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倡“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他在阅读方面有过多次谈话,介绍自己的阅读经历,而且表示阅读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2022年4月23日,习近平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毛泽东同志终生手不释卷,临终前苏醒过来还是请求看书,看了几分钟又昏迷过去,然后溘然长逝,他是用读书这种形式告别这个世界的。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这句名言是对读书学习的召唤,对于党和国家的建设具有相当深远的指导意义。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读书的传统。翻阅中国浩瀚如海的典籍,可发现围绕“阅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诸如牛角挂书、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2500多年前,孔子就曾给儿子开列必读书目,告诉他“不学诗(《诗经》),无以言”“不学礼(《礼记》),无以立”。自幼博览群书的苏轼,以“读书万卷始通神”“腹有诗书气自华”等千古名句,点燃一代代中国人的阅读热情。黄庭坚提出的“读书种子论”(黄庭坚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至今还警示着我们,读书这颗“种子”无论对个人还是国家和民族来说都不可断绝。

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重视读书的民族。从图书馆工作与名人关系来看,中国一直是一个重视读书的文明之邦。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史官的设置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如《春秋》《战国策》等的出现,离现在就有2000多年这么远。在周朝的时候,朝廷还有了图书馆,那时称为“藏室”,收藏朝廷的档案和地方上的报告。当时是谁来当图书馆馆长——那时称为“藏室”的“藏室史”呢?其中之一就是伟大的古代哲学家老子。这在《史记》上是有记载的。这也就成为一个传统,图书馆的掌门人也应当是饱学之士。后来就有许多学者、专家从事图书馆事业,古代有司马迁、陆游等,现代有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等,当代有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任先生生前最后一个职务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我国是书籍之邦。中华民族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书籍有关,一是造纸术,二是印刷术。有了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广泛流传到东南亚和西方各国,为推动世界文明和人类传播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只是由于我国当时受到封建社会的各种社会条件制约,印刷事业长期停滞在小作坊手工作业和人力劳动的水平上。直到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在德国古登堡印刷术发明之前,我国古代留存下来的书籍品种数量在全世界称得上首屈一指,占到全世界同时期留存下来书籍品种的一半,有8万多种。书籍出版使得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能绵延不断,使得中华民族的很多理念、很多知识能够传承下来。

有人问,为什么要倡导读书?读书,从民族发展来看,是要形成民族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精神家园、共同的记忆的需要。从个人来看,理由更是多种多样。我们不妨看看各种人对读书的各种期许。“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对读书一种非常高蹈的追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为了救国济世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读书,也包括“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或者用现代人的大白话来说“读书改变命运”,这些也都是正当的人生追求。有人读了书,就去改变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式,然后获得了大丰收;有人读了书,学会了一些经营的技巧,然后就先开小铺子,再变成大富豪;有人读了书,知道了一些金融知识、证券知识,然后成了一个非常有成就的炒股高手、炒汇专家;或者,有人读了书,处理好恋爱中的纠结,有情人终成眷属;甚至,有人读了书,文章写得漂亮了,作品发表了,成了远近闻名的作家。这些都是我们倡导阅读时要包含的内容。然而,请大家注意,我们所倡导的全民阅读不能仅限于有用。如果仅仅是为了有用,那么对于六七十岁的人来说,他读书是为了什么?对于许多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来说,他们未必就是为了“一朝成名天下闻”而去读书,他们可能想的是每天打工能挣到自己的一份工钱,跟老婆孩子过一个平安的生活就很好,读书只是他的一点爱好,完全没有必要凿壁偷光,悬梁刺股。那么,社会倡导阅读跟他们还有没有关系呢?如果说没有,那还叫什么全民阅读呢?

倡导全民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要倡导所有的人都来读书。过去几千年,讲的是精英式的读书,是读书后成为社会精英,是职业式的读书,是读书后在社会上谋到一份职业。可是全民阅读,主要指的不是这个意思。全民阅读,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来,并且把那一年定为“国际读书年”,口号是“全民读书,书为人民”。1982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世界图书大会,提出“走向阅读社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4月23日,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和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两人都是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的。1995年,先是西班牙政府提议,把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而后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时,俄罗斯政府又提议不仅是读书日还应该强调为版权日。于是形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4月23日为世界图书及版权保护日,后来又简化成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发表了宣言: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个宣言,讲的就是全民阅读的精神。全民阅读的精神,就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每一个人都能热爱图书,每一个人都能尊重知识产权。现在,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经常会宣传一些经过读书改变了人生、改变了家庭、改变了社区,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例子,这些也是应当提倡的。但是,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核心意义,却是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人都喜欢读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今祖国大江南北、城市乡村,图书馆的覆盖更广、设施更美、服务更暖,人气也随之旺起来。这是社会发展阶段使然,也得益于科学规划的引领带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自2014年起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多年来,全民阅读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逐步实现了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随着这项事业的不断深入,全民阅读已经从理念到行动,迈上了新台阶。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全民阅读的提法:

2014年: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2015年: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

2016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017年: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2018年: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

2019年: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2020年: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倡导全民健身和全民阅读,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

2021年: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

2022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2023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2024年: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可见,从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到2017年“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到2022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再到今年“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全民阅读的受重视程度逐步增强。党的十八大和二十大报告也有“全民阅读”的相关表述。“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已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

有人指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理可证,一个不读书的社会是缺少理性的社会。因为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大家都是凭着各人的感觉、意气甚至是偏见在交流,与人往来,会造成很多非理性的事情。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政党,是盲目的组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执政党,一个不读书的政府,则更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因为你可是监管着全社会的啊,不读书行吗?前边已说过,毛泽东同志讲,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所以,我们的政党如果是不读书的政党,那肯定是一个盲目的组织、愚蠢的组织。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单位呢,不是一个合格的学习型组织,也就不可能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单位。此外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修为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一个不重视读书的个人难以达到很高的人生境界。人类的文化知识的传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最重要的路径,是人类成长、全面发展最重要的路径。阅读应当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已从古代“读书人”的事情,变成了所有人的事情,不分职业、性别、年龄。全民阅读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全民”的价值导向,而要覆盖“全民”,必须不断“走实走深”。我们国家逐步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和服务,确保每个人都有书可读,想读的时候都可以找得到地方。各地纷纷通过加强图书馆、书店、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阅读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手段,提升运维效能,建成了覆盖村(社区)、企业、市场主体等载体多元、形态丰富的阅读设施体系,为喜欢阅读的人提供“充电储能”的地方。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不仅要关注阅读的数量,更要关注阅读的质量。要从原来的泛泛而读、打发时间的消遣,引导人们甄别精华与糟粕,主动选择那些有益身心健康、能够启迪智慧、提升学识素养的高质量的阅读内容,让阅读成为一个个知识的课堂、一场场心灵的旅行、一次次智慧的碰撞。这些年,各地创新推出“互联网+”“书香音乐节”“‘风花雪月·诗意大理’2024大理诗歌季”等契合时代发展、符合年轻人习惯的阅读推广活动,更好地让人们感受阅读的魅力与力量,由内而外激发人们对阅读的兴趣,助推阅读成为“悦读”,甚至与衣食住行一样,成为每个人的日常。

民族因读书而兴旺,国家因读书而富强,人生因读书而美丽,阅读不仅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人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化全民阅读的跨越,是对精神世界丰盈的向往与追求的一种折射。发展讲究可持续,阅读也如是。如何保持阅读的“全民性”,让阅读成为民众的行动自觉,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饶,让越来越多青少年在阅读中找到人生方向、越来越多成年人在阅读中提升自我修养,是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题中之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将愈发浓厚。作为文旅人,让我们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实现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