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商宏志的头像

商宏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23
分享

青山碧水伴忠魂

这里,天地澄明,山幽水碧,风光圣洁,犹若方外之境;这里,绿树葱茏,清泉流淌,空气清新,宛若世外桃源。

戊戌年秋,应友人之约,我首次登临黄宿边界的猴子山。当我登上山头,向下眺望,眼前一片金黄金黄的稻田。在稻田的缝隙里,若隐若现的水泥路面,连接到远处高楼林立的村庄。还有,山下那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眼前的美景,更觉格外的好看。

“剑寒吴楚沙场月,血染松梅岭上云”。谁曾想到,八十多年前,这里竟然是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就在这山上,掩埋着上百名抗日川军烈士的遗骸!他们没有名字,更没有照片,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是,他们却永远守护着我们的安宁与和平。

山风低吟,松枝摇曳,仿佛向我们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往事。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为了占领中国,以“卢沟桥事变”为导火索,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9月1日,川军将领杨森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从大西南的贵州出发,战士全凭两条腿,风雨无阻地强行军,路上走了37天,10月8日抵达淞沪战场。川军上战场前,军长杨森曾向部队训话:“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为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人民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穷苦农民出身的川军士气旺盛,进入战场后纷纷给家里写遗嘱, “失地不复,誓不返川!”

10月11日,日军在蕴藻浜南岸部队的掩护下,向中国守军阵地发动强攻,企图攻占大场、南翔,截断市中心中国守军的退路。20军133师在师长杨汉域的率领下,未经休息即投入到陈家行,替换了只剩不到两个营的第802团和第804团阵地。杨汉域命第397旅为正面防御部队,第399旅797团为预备队。第397旅刚进入阵地,就碰上日军步兵第7联队主力和第35联队一个大队的猛攻。旅长周翰熙亲临一线督战,所属794团团长李介立甚至亲自进入重机枪阵地直接参战。在团长李介立的带领下,794团利用蕴藻浜左岸至陈家行的棉花地形向日军阵地进攻,突入日军阵地,与日军展开残酷的肉搏战,不仅恢复了陈家行阵地,还夺获了一批枪枝弹药。日军虽占据炮火优势,但不擅长夜战,守军就利用夜间赶筑被日军摧毁的防御工事,并输送弹药和伙食,而且往往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尽管如此,794团官兵的斗志依然旺盛,师长杨汉域曾打电话问团长李介立:“李团长,你们团已经伤亡重大,现在敌人又来进攻,你准备怎么办?”李介立当即坚定地回答:“请师长放心,只要我没死,阵地就能固守!如果我阵亡,请师长另派部队来接替。”而后,又坚守阵地数天,直到援军接防。

1938年7月,133师在桐城园塘铺向西撤退后,794团西撤至舒城桐城间大小关附近山地,与日寇发生激战。因日寇这时已截断安合公路(安庆至合肥),该团与军、师失掉联系,形成孤军作战。因伤亡较大,乃采取化整为零,以轻快灵活战术在山区与日寇周旋,同时利用夜间越过舒桐公路,由潜山、太湖、宿松经湖北黄梅撤退到汉口。其中,该团约有一个连的兵力在撤至宿(安徽宿松)黄(湖北黄梅)边界狮子山时,再次遭遇驻扎在杨树山头的日军伏击,虽该部官兵顽强反击,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百名官兵全部以身殉国。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1938年底,日军撤走后,当地群众自发将烈士遗骸收敛集中掩埋于黄梅县停前镇童寨村猴子岭,“恐日久湮没,无从识别,以没精忠”,故在烈士墓地立一石碑,题为“抗战烈士遗骸总墓”。直至今日,每年的清明时节,在烈士的长眠之地,当地仍有一些村民前来缅怀川军先烈,祭奠川军英灵。

近年来,随着对抗战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更加肯定,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了对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关怀力度,在全国多地修建了纪念抗战正面战场的纪念馆,并将国民党将士纳入抗日英烈名录中。2015年清明节,湖南省永州市政协干部田武登利用回乡祭祖之机,向当地政府真实反映了这段悲壮的历史,引起了中共黄梅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拨出专款修缮抗日川军烈士墓地。修建了专门上山的水泥台阶路面,在墓前竖起一块高大巍峨的纪念碑文,上书“抗日川军之墓”,两侧立有“抗日救国血洒黄梅战疆场;取义捐躯功垂青史壮楚乡”的挽联,以供后人前来祭奠、凭吊。

四面青山环烈士,一弯碧水照忠魂。

今天,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这段抗日英雄舍生赴死、保家卫国的历史,不应被遗忘;这些浴血奋战、英勇捐躯的人民英雄,永远值得我们深切怀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