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商宏志的头像

商宏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26
分享

矿山古冶焕新妍

曾说炉山事已稀,闲寻旧迹尚依依。谷中剑锷埋黄土,洞口仙灵现白衣。金气已随朝雾散,烟光犹作暮云飞。相传下有桃花径,疑入秦源是也非。

——明·程梦麟《矿山古冶》

明弘治十四年《黄州府志》记载了黄梅最早的一批古“十景”,即:大港渔歌、多云樵唱、龙湫应祷、凤台仙迹、矿山古冶、泮水遗碑、凤池夜月、龙骨春花、东山夜灯、双峰晨梵。

“大港渔歌”在县东二十里的源湖,清代移址太白湖,改为“太白渔歌”;“多云樵唱”在多云山,清代沿用此景;“龙湫应祷”在大庙的团山黄龙潭,相传为晋代道人宋益的修炼、得道之所;“凤台仙迹”在城郊的北邙山,旧有凤台观,相传罗致福真人升仙于此;“泮水遗碑”即城内的文庙,又称儒学、学宫,旧址位于南街的马号;“凤池夜月”在北邙山下西边的明月池,后更名“西池夜月”;“龙骨春花”元代生于城内谯楼的东墙,玉色奇香,时与扬州之“琼花”比美,早已失传;“东山夜灯”在五祖寺,后更名“东山白莲”;“双峰晨梵”在西山四祖寺,双峰山即西山,因寺前有“碧玉流”,更名“西山碧玉”。

那么,“矿山古冶”的遗址在哪呢?

它,就在黄梅县城东的五里墩、观塘岭一带,过去叫“铁岭”。目前当地居民点全部拆迁, “高铁新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合安九高铁也将在那里设立“黄梅东站”。

“铁岭”这个地名,曾经承载着“黄梅冶”的历史记忆。

“黄梅冶”自元代开始出铁,铁炉口位于观塘岭,那时叫山南坂。清代举人余锡椿《记黄梅冶》:“邑之山南坂有铁炉口,志称元立铁冶局于此”。明洪武七年,全国共置官办 “铁冶所”13个,即:江西南昌府进贤冶、临江府新喻冶、衮州府分宜冶,湖广兴国冶(即黄石大冶)、蕲州黄梅冶,山东济南府莱芜冶,广东广州府阳山冶,陕西巩昌冶,山西平阳府富国冶、丰国冶,太原府大通冶、潞州润国冶、泽州益国冶。

当时的“黄梅冶”规模有多大呢?全国排名第二!在黄石大冶之上,仅次于江西进贤。不知何故,到了清代,“进贤冶”和“黄梅冶”逐渐淡出,只有“兴国冶”依然红火,同时还发展了采煤和烧炼石灰石。

据《明实录》记载,洪武七年三月“置铁冶所官凡一十三所,每所置大使一员秩正八品,副使一员秩正九品”,每个国营铁冶所年度产量有明确规定:全国十三冶年度总产量指标为905.2987斤,其中进贤冶每年163万斤,黄梅冶每年128.3392斤,兴国冶每年114.8785万斤,此三冶产铁量在全国产铁总量的44%以上。由此可知,是当时黄梅冶“日日热浪扑面,夜夜霞光冲天”的冶炼景象,成就了黄梅一景——“矿山古冶”。

关于铁炉口,有这样一个典故:某日,挖铁的矿工们入矿准备作业,时山体有坍塌之险,而大家浑然不觉。就在此时,有一位容貌姣好、打扮奇异的少妇从此经过,提着篮子吆喝着卖鱼,大家觉得稀奇,纷纷出来围观。瞬时,矿场山体崩塌,少妇随之不见,矿工们幸免于难,才知是观音娘娘化身相救。于是,后人于此立 “紫荆庵”供奉观音娘娘,今庵废,而“观音娘娘救矿工”的故事在当地流传至今。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而勤劳智慧的黄梅人民总在发展中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曾经的国家重量级金属矿冶基地“黄梅冶”退出历史舞台后,黄梅人民栉风沐雨,重在此地开山辟壤,种上了庄稼,在“矿山古冶”的遗址上发展了农业生产。如今,当地群众为了城市的发展,又主动支持和配合高铁新区建设,纷纷离开祖居故地,再次融入了全新的黄梅城镇社区,这种奉献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大书一笔。明代名宦曾维伦(字惇吾,江西乐安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嘉兴府同知)理署黄梅时,曾有感于黄梅民风淳朴,在其《风教论》中记述:“黄梅,地沃风醇,士习礼教,好学而谨,朴而不陋,彬彬有邹鲁风。”

令人称奇的是,历史总有许多机缘巧合,从古老的铁炉口、到铁岭,再到现在建设中的高铁新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矿山古冶的“铁”元素依然还在。我认为,如果高铁新区在建设后确定新的地名命名取词意向时,一定要协调城市建设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关系, 传统的“铁”文化、“古冶”文化千万不能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