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邓子才绝伦,羊肠历尽多苦辛。手著奇书十万字,唤醒邯郸道上人”。受挚友眉睫先生推荐,前不久,我在网上邮购了一本清末邓文滨先生所著笔记体小说《醒睡录》(1935年版),该书突出以黄梅人事题材为主,兼及世间万象,分为天地类、世运类、人事类、人物类、鬼神类共计470余篇,笔触凝练,训词深厚,醒世情殷,如暮鼓晨钟,发人深省。据说,这只是初集,还有余集二十卷、续集八十卷,“前后数十万言,大而军国大计,小而里巷琐谈,无不悉备”,一时广为传阅。为该书作序、题词题跋的都是名重一时的科举名人,如黄梅知县覃瀚元,梅邑进士、举人梅雨田、邓宗衡、宛名昌、喻灿烈、洪联芳、程应玉等。正如清末黄梅进士帅培寅先生所云:“公(文滨)所著《醒睡录》数卷,皆警示之文,其中寓有褒贬,是秉《春秋》之意也”。 笔者认为,该书是黄梅地方古籍中最具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之一,再版意义非常重大。
邓文滨?不就是周濯街先生笔下《黄梅戏宗师传奇》的男主角吗?是的,《黄梅戏宗师传奇》的男一号原型就是他,只不过剧本中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
邓文滨(1811—1892),字绣章,号雅人、又号渭卿。因其祖先受姓于南阳,故又自号南阳布衣。增贡生,蕲黄名宿,时有才子之称。清嘉庆辛未年(1811年)五月二十日出生于黄梅的一个科举世家,先世定居于张林镇邓家老屋(今属杉木乡),其祖父邓朋考取岁贡候选训导后,举家迁至垅坪镇打鼓岭紫云山(今属苦竹乡)。
黄梅邓氏自元代落籍于黄梅(迁梅始祖邓冕,文学生),传至文滨,历经十五世,代入邑庠,其中八世祖邓起凤、祖父邓朋、父亲邓士藻为岁贡生。邓氏与黄梅帅氏、喻氏、蒋氏、宛氏、吴氏等仕宦望族均有较为亲密的姻亲关系。文滨自幼聪颖好学,“读书有神,载籍一经寓目,皆能甄差派系,探索本源,为文万言立就”。道光十三年(1833年)与帅远燡(1817—1857)同补博士弟子员,先后四次县试名列前茅,晋为增广生员。“累应乡试,为南北主司所激赏”,“文艺尤为士林传诵”,然而命运不济,“富于学,不得志”,历经丁酉科(1837年)、甲辰科(1844年)乡试未中,咸丰辛亥科(1851年)始被批中,恰遇当年“九月初三日正考官卒于闱,副考官始遗之”。己未科(1859年)参与北闱顺天乡试时,题名时再次以额满见遗。时人为之扼腕不已,然而邓文滨却泰然待之:“科名为利禄阶梯,余之志趣本不在此,是今而后可以谢亲族矣”。 遂无意于仕途,曾短期任从七品的文职官员——詹事府主簿,不久亦挂冠而去,潜心研究经世之学。邑举人洪联芳在《醒睡录·序》中,较为形象地勾勒出了邓文滨先生的个性特征:“先生为邑知名士,天才宿构,困诸生累年,值粤贼挑梁,郁郁适燕赵,战北闱,不捷。遂决意进取,留心著作,以维风教而翼纲常。芳耳其名最久,岁戊辰,始亲光霁,每谈事时,目如炬,声如洪钟,不作嗫嚅态,洵所谓铁中铮铮者”。
同治三年(1866年),太平军骚乱黄梅,百姓深受其害,邓文滨“留心桑梓,不肯听其崩溃”,建议采用古之兵法,垒石筑城,与三弟文鉴(1821—1864)等在黄梅西北部创筑万家堡以御贼,断绝安徽、江西等地游寇的后路。开工之日,文滨亲与百姓一起筑工事,乡民非常感动,筑城的积极性大增,争运奋筑,大大提前了工期。在守城与匪奋战时,文鉴不幸殉难,时年四十四岁。御史得知后,亲自主持予以厚葬,并请示朝廷追赠其世袭云骑尉,崇祀忠义祠。三弟遇难后,文滨悲痛万分,带领百姓奋勇御敌,终使众贼退去,百姓转危为安,纷纷感其恩德。
邓文滨生性旷达,笃于至行。生平喜游历,“尝游京师,历西山,过齐鲁,览泰岱”,所到之处,必交贤豪。他嫉恶如仇,遇到不平之事,必当面斥责,耿直的性格,赢得了时人的普遍尊重,因而在百姓中有较高的威望。
光绪年间,邓文滨于苦竹乡万家堡安享晚年,杜门不闻理乱,洁其身以垂训于后世,亲课子孙以读,日以著述自娱,闲暇之时则与山民野老谈论古今轶事。至今,邓文滨著书处(余园)、洗笔池(五福泉)遗址尚存。光绪二年(1876年),文滨参与了的《黄梅县志》(丙子版)的纂修工作。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同宗进士邓宗衡、贡生邓廷杞、长子邓在中等人续修《邓氏宗谱》,并欣然为之作序。
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使邓文滨思如泉涌,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著述。据我所知,除了力作《醒睡录》外,主要还有《万家堡略》二卷、《余园古文》六卷、《南阳家言》一卷、《楹联触书》一卷、《示儿草》前后篇各两卷、《蚕桑辑要》两卷、《坚壁清野略》一卷、《平原堡基式》两卷、《水守事宜》一卷、《粤逆樜闻》四卷等,或刊行,或传抄,或待梓。
邓文滨与帅远燡、梅雨田、喻同模等相友善。笔者在柳林商子湾老家查阅宗谱时看到保存完好的清末贡生商可仁手抄本中,就收录了邓文滨在帅远燡(进士,帅承瀛孙)遇难后所致的哀挽联: “白简奏彤廷,数千言字挟风霜今日实践躬行,所谓不负吾君不负吾学;缟衣濡碧血,一个臣身骑箕尾后人读书论世,如此可以教孝可以教忠”。太平军进驻黄梅之时,梅雨田(进士,梅龚彬曾祖父)曾携眷到邓文滨所居的万家堡避难,其有诗为证:“古芳(即梅雨田)携眷避乱处,渭卿(即邓文滨)摩崖万仞颠。清风明月联知己,终古两人互为缘”。 喻同模(清贡生,喻文鏊孙)所著述的《一勺亭文抄》,其中有两篇重点介绍了邓文滨的事迹,其中《万家堡略序》文曰:“咸丰初,贼窜黄梅,寸土蹂躏。邓子渭卿与其兄弟居垅坪山中,出私山筑堡,曰万家堡。以号召一村一乡使各为其财谷妻孥守,而他乡村之愿附者听。于是一人之自为守,而不啻为一村一乡守,即邓氏兄弟之能为一村一乡守。而适所以自为守。负嵎乘势,力虽弱而强也;死生相依,情虽涣而聚也。使贼进无所掠,退无所据,坚壁清野之法莫善于此。邓子又绘图刊说,为文劝募,设《问答譬晓》若干言、《筹预备事宜》十一条、《闻警事宜》八条、《守禦事宜》十二条、《善后事宜》四条,名曰《万家堡略》,勒为成书,深切著明,迥非谈兵纸上”。
邓文滨除了著述甚丰外,在书法领域也有较深的造诣。只要到过五祖寺内游览的客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到后院舍身崖下驻足观赏 “福”、“德”巨型石刻,大字约两米见方,笔力伟岸、敦厚挺拔,苍劲有力,就是出自邓文滨之手。黄梅老祖喷雪崖、南山南乌崖、西山碧玉流、万家堡火焰洞等处,也都有他书写的摩崖石刻大小共约百余字,都体现出了邓文滨较为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底。喻同模另有《书邓渭卿题字刻石事》一文,对邓文滨题字梅邑摩崖之事也进行了介绍和评论,文曰“余尝感于山之碑,叹古人之重夫名也,皆其深于情者也。邓子渭卿富于学,不得志于有司,遂以山水自放。晚归里门,悦紫云、白莲、碧玉诸名胜,流连信宿,不胜其情,于是题紫云之喷雪崖曰‘龙德’而隐,题白莲峰下曰‘福’曰‘德’,题碧玉流畔曰‘泉’,题南乌崖曰‘寿’,皆就石壁为擘窠大字,字五尺有奇,深寸许,命石工缒幽凿险以成,其贤其勋足以副其碑之”;“读《醒睡录》者,微言绪论,慨然想见渭卿之为人;及游览名山,则又往往与其芳踪相值,虽未必如岘碑之堕泪,而抚今追昔,即景情生,是渭卿以山水之情生警悟之情,启后人以景行之情,固无往而不用其情者,名何为哉?”兴国州处士万斛泉先生观之摩崖,触景生情,当即赋诗曰“没世无称名自空,三生石上显神通;南阳老叟今何在,山色苍茫一望中”,此诗文亦刻于万家堡遗址。
光绪十八年腊月二日(1893年1月)晨,邓文滨溘然长逝于万家堡,享年八十三岁,属于比较高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