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思想不断传入黄梅,主要是通过黄梅旅外学生宛希俨、吴致民、李子芬、梅电龙、王一飞、石炳乾、熊映楚等人传播的。他们组织旅外学生会,互相联系。这些爱国热血青年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对帝国主义侵略、军阀混战,人民生活痛苦,怀恨不平,每逢寒暑假就回到家乡黄梅,向人民群众揭露帝国主义和军阀罪恶。此外,还通过办书报流通处、青年读书会,推荐一些进步书籍,对帮助黄梅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起到了积极作用。
1923年冬至1924年秋,黄梅党团组织先后建立。1924年10月,在黄梅县城八角亭高等小学读书的程鹤龄、程兰田、程伯心等青年学生,根据黄梅党团组织和少年黄梅学会的指示,回到了家乡多云镇的蒋家咀村,成立了黄梅县乃至湖北省的第一个农民运动组织——蒋家咀农民研究会。
蒋家咀位于黄梅县城北部,辖区面积1.94平方千米。西靠五祖镇多云村,东邻杉木乡安乐村,南抵杉木乡沙岭村、程八房村,北至杉木乡孙坝村、五祖镇刘岳村。该村清代属新城乡。民国时期属多云镇。1949年属土桥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百胜人民公社同心大队。1959年属土桥人民公社。1961年撤社改区,属土桥区。1975年撤区并社,属杉木桥人民公社。1978年调整行政区划时,属土桥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标准化命名时,恢复为蒋家咀大队,属杉木桥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并区,更名为蒋家咀村,属五祖区。1987年撤区建乡(镇),属杉木乡。蒋家咀村共有蒋家咀、程新屋、西方墩、郝南畈(潘家畈)、於正益、孙家塥、陶家塥等7个居民点,居民有方、程、潘、孙、陶等姓,常住居民437户,2063人。
民国时期的蒋家咀土瘠民穷,当时全村83户,土地475亩,贫农和佃农67户,占户数81.7%,土地只有30亩,占总土地面积6.31%,而地主富农仅有8户,占总户数9.74%,土地则有315亩,占总面积66.3%。这种情况,对于发动农民起来革命非常有利。
蒋家咀农民研究会成立之初只有13名成员,其中5个青年学生、8个农民。5个青年学生是:程鹤龄、程兰田、程伯心、程兴汉、程协民。8个农民是:程建勋、程远清、程友梅、程世斌、方继如、方敏玉、程用舟、程正兴。农民研究会负责人程鹤龄,活动地点设在蒋家咀村程家祠堂程伯心开办的私塾学堂。
研究会订立了活动制度,每半月集中召开一次学习会,都是利用星期天的晚上。祠堂学校白天是私塾,晚上是平民夜校。研究会活动的这天晚上,平民夜校放假,以此为掩护。每次活动都由负责人程鹤龄主持,先学习《少年黄梅》等宣传材料,接着组织讨论,由几个青年学生带头发言。学习和讨论的主要内容,一是帝国主义自鸦片战争以来欺侮和侵略中国的情况,二是地主豪绅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他们在学习讨论的同时,结合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蒋家咀村各阶层对土地的占有情况。地主和农民之间占有土地悬殊,农民缺少田地耕种,而地主则有大量田地耕种不完。许多农民只得租种地主的田地,向地主交租交课,因此遭受地主的剥削。在学习、讨论和社会调查的同时,宣传党的革命主张,大大启发了大家的思想觉悟。研究会人员发展很快,到1924年底,研究会成员发展到30多人。黄梅党、团组织和少年黄梅学会负责人李子芬、石炳乾、邓雅声等,经常来研究会参加活动,指导工作。蒋家咀农民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黄梅县农民运动的开端。它也是湖北省第一个农民运动的组织,可以说它的成立拉开了湖北省农民运动的序幕。
1925年春,中共黄梅特别支部建立前后,贯彻执行党的“四大”精神,加速在工农群众中发展党员和到农村发展党组织,同时加强党组织对农民运动的领导。这时的蒋家咀农民研究会,会员数增至40多人,骨干成员程鹤龄、程兰田、程伯心、程建勋、程远清、方敏玉、方继如等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3月5日,蒋家咀农民研究会转入半公开活动,改名为蒋家咀农民进德会。它是根据《易·上经·乾》“君子讲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诫,所以居业也”而命名的,表示农民成为新时代的“君子,“进德”而“忠信”共产党,诫修共产主义大业。成立农民进德会那天,在蒋家咀村祠堂学校隆重举行了成立大会。这天,在祠堂学校大门两旁贴上了一副大红纸写的对联:“毋忘三月五日,须要万众一心。”在农民进德会的全体会员大会上,选举程鹤龄为会长,程伯心为秘书,并制定了进德会章程和活动制度。进德会每10天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在祠堂学校举行。同时成立蒋家咀农民进德会党支部,书记程鹤龄,组织委员方继如,宣传委员程远清。这是黄梅县农村最早的一个党支部。由党支部3名领导成员组成进德会执行委员会,集体领导进德会的工作。蒋家咀农民进德会成立后,将工作重心由原来研究会时讨论问题、提高认识为主的活动,发展到引导农民群众进行了许多实际的政治斗争,号召和组织广大农民起来,反抗压迫,抗租抗税。其中有两次规模较大的斗争,即4月份的开沟抗旱斗争和9月份的抗租斗争。
1925年上半年,黄梅县发生了历史上少见的大旱灾,近三个月没有下雨,受灾地区以黄梅上乡的百万畈、七里畈和独山、黄花、山南、卓壁等镇最为严重,灾民达10万以上。4月下旬,蒋家咀农民进德会抓住时机,领导当地人民群众进行开闸放水灌田的斗争。原来蒋家咀村的农田灌溉,靠一口很大的百万塘。水塘的东南、西面各有一个闸口,分灌附近5000多亩农田。这口水塘属陶、程二姓共管,但在春旱期间,陶姓劣绅把持,只开东南一个闸门,让水专放一方。清明节后,正是田地需要灌水的时候,农民进德会根据农民一致的要求,提出“兴修水利”的口号,组织500多人到东南闸门开沟接水,两天时间,将水沟由2尺扩宽到4尺。陶姓劣绅到县里告状,县知事来函命令停止开沟。农民群众在进德会的领导下坚持斗争,结果开成了水沟,接水灌了田,使农民群众得到利益,进德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望大为提高。
这年4、5、6三个月大旱,到8、9月间一般田地只有四成收成,还有些田地颗粒无收,但地主还是坚持“铁租不减”,强逼农民交租。蒋家咀农民进德会又抓住时机,领导农民向地主开展抗租斗争。农民群众要求地主看灾减租,开始时地主采取由他们单方面看灾的办法,欺骗和盘剥农民。后来,农民进德会决定由农民代表和地主共同看灾,全村推出8位农民代表,把地主程诲安等找来一起“临田踏看”,进行面议。结果在灾情事实面前,地主不得不答应只收四成地租。这次抗租斗争先从蒋家咀村掀起,后来波及到蒋家咀村所在的多云镇及附近的张林镇和项桥镇广大农村。通过抗灾和抗租斗争,农民们认识到团结起来的伟大力量,都踊跃加入农民进德会。
1925年下半年,在五卅运动的影响下,湖北全省的工农运动掀起了高潮,扩展到广大农村。湖北党组织及时加强了对农民运动的领导,中共武汉地委与共青团武昌地委联合成立了以陈荫林为书记的农民运动委员会,并创办了《湖北农民》杂志,指导和推动全省的农民运动。1925年9月,中共黄梅特支和共青团黄梅特支联合决定,支持蒋家咀农民进德会发展壮大,在多云、张林和项桥三镇大量吸收农民进德会会员,成立了黄梅县农民进德会,负责人程鹤龄,活动中心地点仍在蒋家咀村。县农民进德会下辖多云、张林、项桥3个分会,共有会员600余人,其中贫苦农民占75%,手工业者占5%,青年学生占15%。同时,中共黄梅特支和县农民进德会选送石烈凡、方敏玉去广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为农民进德会培养干部。方敏玉还和王平章、陈耀环等3人作为湖北省农协代表,在广州出席了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
在中共黄梅特支的领导下,各地农民进德会分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发展建立农村的党组织。1925年冬,黄梅县农民进德会会员人数发展到2000多人,在邓雅声、程鹤龄等党、团组织和进德会领导人的组织下,进城配合少年黄梅学会,召开了3000多人的群众大会,斗争了县城的土豪劣绅石南屏,第一次展示了黄梅农民运动的威力。
1926年初,湖北省临时农民协会在武昌成立,推动全省掀起农民运动高潮,使黄梅受到很大影响。黄梅县农民进德会派人与湖北省农民协会取得联系,开始在各地农村建立秘密的农民协会组织,土桥、大河等地区发展最快。1926年7月,在黄梅党、团特支领导下,黄梅县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八角亭高等小学召开。大会宣告黄梅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县进德会会员全部转为农民协会会员,并发表了大会宣言。宣言指出:黄梅县农协是农民自身的结合,是农民的生命。全体代表宣誓,愿将在太阳底下流的汗水来灌溉农民协会,愿将在田里花的力气,来培植农民协会,使它一天比一天繁荣、健全、壮大、普遍、集中,成为整个农民的组织,并进一步与工友们亲密结合。
1926年10月,北伐军进入黄梅,黄梅人民欢迎和支持北伐军来到黄梅,北伐军也支持黄梅革命群众团体,因而推动了黄梅革命运动的发展。黄梅县区乡各级,先后建立了革命政府,人民当家作主人,土豪劣钟和不法地主都被打倒,大劣绅程烈三,被农民用锄头打死,县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在大南门外召开万人大会,依法裁判李子万、程诲安、石结素、刘友兰四大土豪劣绅,在黄梅造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革命形势。时有“小莫斯科黄梅”之称。
1927年3月4日,湖北省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武昌阅马场召开。出席会议代表188人,其中有黄梅县农民协会代表邓雅声、程鹤龄、方敏玉、程建勋等6人。程建勋被选进大会主席团,邓雅声被第一次执委会推定为省农协秘书长。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的全国性日报《汉口民国日报》1927年6月28日刊载:《黄梅农民状况——黄梅农协会之报告》一文中编者接指出:“黄梅农民运动,发展甚速……会员人数已达10万,中有女会员4千余人,尤开湖北农运之先河。”
蒋家咀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蒋家咀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1927年7月,黄梅的大革命随着全国大革命的失败而失败,地方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组织纷纷转入地下革命斗争。在此期间,从蒋家咀走出来的优秀儿女,或转移到外地坚持斗争,或跟随红军部队转战南北,或坚守黄梅山洞斗争,许多人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转移到外地的有程鹤龄同志调到中共皖赣分区委工作,在江西弋阳、横峰交界处的磨盘山战斗中牺牲;程建勋在江西浮梁被捕经营救出狱,调回鄂东南特委工作,在广济大金铺作战中牺牲;程世斌任中共浮梁县第三区区委书记,不幸被捕在江西九江大校场英勇就义;程兴汉任浮梁县第三区区长,在安徽东至一次突围中牺牲;程远清任中共横峰县委委员,在横峰一次作战中牺牲。在江西浮梁牺牲的还有程协民、程四林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十五军并成长为红军团级优秀指挥员的有程熙、方继如,先后在与国民党反动军队作战中牺牲,而与他们同期、同一支部队(红四军)的团长王树声、倪志亮后来则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坚守本地斗争的有程兰田因党内肃反扩大化被错杀,程伯心牺牲于小溪山莲花庵,方香高牺牲于小溪山侧船地山洞,孙继光牺牲于垅坪山太平洞,黄守儒、程旺木、程用舟牺牲于县城北邙山……
他们是蒋家咀的优秀儿女,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用鲜血染红了黄梅这块红土地,凝成了鲜艳的党旗、国旗,但他们的灵魂却获得了永生,必将永远活在百万黄梅人民以及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