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泗耀的头像

郭泗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07
分享

与鸟闲话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这首脍炙人口的《鸟》诗,再次读来,令人神思遐想,内心深处未免生出几许慨叹和些微的怜悯之情。

鸟作为人类的朋友,与我们共生于这个世界,相互依附、相互温存、和谐共处。可以说,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鸟鸣花香。

报刊中电视上经常会看到一些这样的新闻:某地某人以取乐为乐,故意袭扰、猎击鸟类,致使一些鸟遭到猎杀云云。每当看到这样的报道,心里总会涌起愤懑,会为那些可怜的鸟儿们抱打不平。

看得出,白居易当年写这首《鸟》诗的时候,应该是胸怀了悲悯之心。他同情小鸟,更同情它们的命运,他希望任何一只小鸟都能够快快乐乐的生活,能够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翱翔在自由的天空,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的羁绊。他对小鸟的悯爱甚至达到了对自己的子女关心的程度。在他的潜意识中,小鸟都是天使,都得要受到人们的保护才对,就如同一个父母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它们。因为,它们的存在,将会和人类一样,生命理应受到保护和尊重,来不得半点亵渎和践踏。任何一条生命,于诗人而言,价值都远高于存在的意义。

如果不多读几遍《鸟》诗,如果不仔细品味诗句的含义,你是断然不会透彻的理解白居易当时的心情的。这也是为什么杜甫能够在唐朝那个时代成为著名诗人的原因所在,对小鸟尚且如此悲悯,何况对百姓黎民之苦的深切眷念?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位千古著名的诗人,忧国忧民,寓意爱国之情也溢于言表。

读《鸟》诗的现今意义还在于我们一定要把鸟类真正的当成人类的好朋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口头上。我就经常会看到一些打鸟的人,尽管小的时候我也曾经用弹弓打过小鸟。在我的记忆深处,好像还有两只小鸟被我击伤过,不过后来看它们着实有些可怜兮兮的样子,我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将它们全部放飞了。现在想来感觉很有些对不起它们,尽管它们早已不在“鸟世”。

公园里、树林中一向成为鸟类聚集栖居的天堂,晨练的人们听着鸟语,心情自然会好上许多,偶尔也会跟树上的鸟儿闲聊几句,权当问候。小鸟感觉自己受到了人类的关注,往往会叫得更欢实一些,声音也更加格外的嘹亮、甜润。

素来与小鸟没有太多的交情,除了喜欢还是喜欢。在我的印象中,有鸟的地方必是幸福的所在。小区的树林里,早晨五点多钟的时候,有几种鸟儿就开始唱歌,那应该是多年来再熟悉不过的声音。醒来后推开窗户,习惯了这种清脆、清澈、纯净的叫声,像极了小溪潺潺的流水,荡漾着心旌,推开了每一天早晨的门扉,愉悦的一天必是新的开始,如此周而复始,生活律动着温柔的气息,令人总会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之感。

周末游走于散步的路上,无论山上山下还是林中、公园的任何一处所在,鸟鸣声都会不绝于耳,舒心爽肺,清纯至极,你会忘了什么是烦恼,除了心情大好,其它的你已经完全忽略不计。

偶尔也有戳破心灵阵痛的时刻,也许你会在某个地方看到不愿看到的一幕。比如,有人还在打鸟,鸟受伤了,鸟从高耸的树枝上扑棱着身子落下来,一下子摔得个半死不活,你目睹此情此景,断然是会十分的伤心,或者婆娑了泪眼,不为别的,只为同情与怜悯,也为那么一股憎恨。你会恨恨地盯着那个打鸟的人,眼睛里会充斥着怒火。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还感知不到鸟类的亲情与别离,那是一个怎样悲壮的场面。一个社会闲人瞄准那只觅食的老鸟的时候,我的心其实已经提了起来。还好,弹弓打得并不算精准,那只老鸟衔着好不容易觅来的食物踉踉跄跄的终于飞回到了并不多高的树上的巢穴,里面几只嗷嗷待哺的小鸟正用期待的眼神盼着母亲的归来。看上去,老鸟显然已经拼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好不容易挣扎着飞回到巢中,尽管它受了伤,而且伤势很重,它还是像放下了积重很深的心事,慈爱地望着自己的孩子们,因为一个个孩子尚在襁褓中,一个个都嗷嗷待哺。此刻,母爱的柔情尽显眼前。我还是阻止了打鸟人再次对它打击的企图。我说,小鸟可怜,如果你能放过它,善莫大焉。打鸟人看似有些惭愧,作为一种心理的愧疚抑或对自己鲁莽过失的弥补,他临走时还是给树上的那一家鸟儿们留足了一些食物放在那棵树下。大概这也是一种良心的发现。

目送着打鸟人消失在林荫深处,我在咀嚼着他刚才说过的一番话,也许他是潘然悔悟后的真情的流露,也许是对生命真谛的一种敬畏。总之,我看到他的态度应该还算是有些虔诚的。真诚也好,假装也罢。他说,鸟儿的天堂,也应该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幸福家园。鸟儿也是母亲,也有自己的孩子,我们不应该欺负它们,虽然它们不像我们人类一样可以过“母亲节”,还是要祝福它们,尤其是祝福那只受伤了的老鸟,希望它能够尽快的好起来......

与鸟闲话,希望平安。鸟的世界如此,我们人类的世界,也期望如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