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泗耀
摸奶巷是一条古老的巷子,早在乾隆年间就有,这么多年来,这条古老的小巷依然保护的十分完好。巷子两边的房子里至今还住着十几户人家,看得出这是一个同宗同性的大家族。
上头数次把摸奶巷列入了动迁工程,数次又没有急于动工,最终还是被搁置下来。听说是上级有关部门早已把这里纳入了重点文保名单,每年都会拨下一笔不菲的经费进行不断地修缮,为的就是日后将摸奶巷发展成为“旅游区”,也好给新农村建设助一臂之力、增砖添瓦,繁荣和带动当地经济。
摸奶巷所处的区域位置在里仁镇上杭村,与上杭村搭界的下杭村据说当年同样也有一条这样的巷子,除了所取的名称不同之外,建筑式样、巷子布局几乎没什么两样。村里的老人们说,“破四旧”的时候,下杭村的那条古巷连同不多的房屋全被一伙不明来历的人一夜之间给捣毁了,要是现在还在的话,下杭村的知名度一定也不会比上杭村差到哪里。因此,作为一个巨大的遗憾,烙印在了下杭村人的心坎上,只能是看着上杭村每天都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络绎不绝的参观的人流艳羡不己。
曾一度,下杭村的村书记找到上杭村的村书记商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如将两个村子进行合并。再说了,两个村在以前的时候,原本也是一个大村,只不过到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硬是将两个村子分割了开来。眼下,下杭村的名气与名声远不如上杭村名声在外、响彻四。所以,下杭村的村书记心里急哇,要是真的能够将两个村子并在一起,势必是一件双赢的事情。虽然说下杭村的古巷、古屋没了,但是残存的遗迹和一些古物还在,巷子边的钟楼、石碑还在,那些钟楼和石碑上有的甚至还镌刻着名人名联。下杭村的书记就觉得仅凭这些,就足以跟上杭村进行谈判,上杭村除了摸奶巷这条古巷、古屋还在之外,钟楼和石碑是完全没有的。下杭村不仅有钟楼和石碑,并且保护得很好,一旦两个村携起手来,在发展旅游资源方面势必会是取长补短、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这倒是双赢的选择。上杭村的村书记和村长就有些心动,他们答应下杭村的村书记、村长会积极考虑他们的建议和提议。只要是有利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任何好的建议和提议都是值得商榷的。
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市里和镇上一向是十分支持的。村里的报告报到了镇上,镇上很快又将这一报告交到了市里有关部门。很快,上级便批复了上杭与下杭两个村合村并居的报告。喜讯传来,两个村的村民们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共同庆祝这一大好的喜事。
早在十多年前,其实在这两个村子中,不少的年轻人就外出打工,村子里留下的大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这么些年来,在城里买房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无论上杭还是下杭,村中闲置的房屋越来越多,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倒塌的房屋也不在少数。上杭与下杭两个村也几乎同周边的村庄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巢村”。更为典型的标志是,大片土地在春天里撂荒着,去年的玉米秸秆有的甚至连片的还立在板结的土地上,被风吹得瑟瑟地发抖,与这个春天的景致很不协调。村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能眼睁睁地瞅着土地就这样大片地闲置和撂荒,尽管也想了不少办法对外实行租赁承包,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似乎并不是那么高涨。
两个村合并之后,村里的两套班子合成了一套班子,上杭村的村书记依然当村书记,下杭村的村书记成为了村长。很快,两个人商议后召开了村委会,达成了共识后又紧接着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向村民们宣布了开发利用村里的旅游资源的倡议,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村里还向市里旅游部门、文保部门等单位发出了邀请,请上级部门帮助村里制定助推乡村旅游振兴的发展规划。上杭村村委的一班人早已描绘好了村里的发展前景和画图,那就是通过旅游振兴,让村民们都富裕起来,让在外打工的游子们都尽快地回到村里来,共同建设、见证上杭村的发展、振兴之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鉴于上杭村的历史比较古老、悠久,又鉴于摸奶巷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格局,市里比较慎重,又请来了省里的专家来到上杭村实地调查研究,商定助推发展战略规划。在资金方面,市里还优先拨付了一大笔经费作为保障,无疑,这给上杭村未来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上杭村村委的领导们更是信心满满。
经过近一年的规划、建设、修缮,上杭村首先在村庄的整体布局上进行了大的“手术”,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先前看上去脏乱差的局面没有了,继而出现了环境整洁、绿化美化亮化,达到了规划的初期效果。接下来重点对摸奶巷的古巷道的石板路和古屋进行了改造。改造的重点和原则是修旧如旧,在古巷的周边布设商铺、摊点,增加旅游、休闲设施。
市里相关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制作了不少的铭牌、铭文,尤其是对摸奶巷的来历、称谓、风俗等都一一作了妥切的考证与说明。
一年之后,摸奶巷正式开张了。市里高度重视,市里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了隆重的剪彩仪式。省、地、市各级电视台的记者也都现场进行了报道,营造出了浓郁的舆论氛围。随着电视画面的不断切换,大家看到,一条古巷呈现在面前,古巷的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古老建筑群,楼上楼下开着茶馆、餐馆、旅馆及各类商铺,古巷的边沿上晃动着一些手艺人。人流穿梭不止,小巷的石板缝隙里,厚厚的青苔被游人们踩在了脚下,古屋一角的风铃响着清脆悦耳的声音,此情此景,像极了“清明上河图”。
上杭村因摸奶巷而迅速地闻名遐迩,不仅国内的游客接踵而至,而且还有不少外国人来到这里一睹摸奶巷的风采,觅寻当年古村落的影子,体味老村的风土人情和美食滋味。游客的到来,给上杭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昔日的这个半山村靠着摸奶巷、靠着古屋迅速图腾,村集体的经济规模日益壮大,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家家户户靠着售卖桃木梳子、桃木剑等工艺品发了家。家乡的日新月异的变化,还是吸引了常年在外打工的男男女女,他们不再背井离乡,相继回到了自己的村庄,回到了摸奶巷,回到了古屋的身旁。他们回来,也要为家乡建设出把力,他们的根原本就在这里。
一位外国游客在看了下杭村的钟楼和石碑之后,对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赞叹不己。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上杭村的“摸奶巷”以及具有明显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在铭文上,这位外国游客好奇的看到了关于“摸奶巷”的这样的文字记载,大意是:
据传乾隆年间,上杭村的一位妇女正在田地里劳作,忽闻不远处的玉米地里有小孩的凄厉的哭啼声,于是循声找去,终于在玉米地里找到了这个被包在襁褓中奄奄一息的可怜的孩子。此刻,孩子的头部、身上爬满了蚂蚁、虫子之类的东西,正啮咬着孩子。农妇见状心疼的流下了眼泪,赶紧抱起孩子回到家中进行救治。农妇家里由于很穷,没有更好的东西给孩子吃,农妇只好借来了些小米,在石臼里将米捣碎,熬了些米粥喂养孩子,孩子吃饱后这才不哭,只是啊啊地望着农妇在笑。农妇当时其实是有着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后来因为一场意外的病情,自己的孩子还是夭折了。两个孩子几乎是般大的,也都还在吃奶。自己的孩子离去后,农妇一下子哭坏了眼睛,也就哭没了奶水,面对玉米地里捡来的这个可怜的孩子,农妇不知道该如何养活他。家里借来的小米吃光了,为了抚养他,农妇不得不带着他四处讨饭,尽管生活艰难,农妇也没有放弃他,依然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着他。农妇希望自己还能有充足的奶水来喂养孩子,可是,农妇越是焦急,越是没有奶水,这可急坏了农妇。一次在梦里,她梦见一位白发仙道,仙道附耳告诉她:你只需要到一条巷子里去摸一摸一块大青石头,这块大青石头就会很显灵的,不出三天,你就会有奶水来喂养这个孩子。农妇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就按着仙道在梦里指点自己的方式去做了。果真,到了第三天早晨的时候,农妇挤出了自己的奶水。从此,农妇用自己的奶水喂养着孩子,也救活了孩子,最终将他抚养长大成人。后来,这个被农妇含辛茹苦喂养长大的孩子考取了进士,成为了驸马爷,而那时农妇也早已不在人世间。这位进士为了感恩感念于养母的救命之恩,就将自己生活过的这条小巷更名为“摸奶巷”,将自己住过的茅舍改建成了雕梁画栋的建筑群,将那块巷子尽头边上的大青石认作了“养母石”......
外国游客看完了“摸奶巷”的有关介绍,被感动的直摇头,他的眼里也好像噙满了泪花,他没有想到的是,“摸奶巷”竟然深藏着这样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像这条古巷一样深邃、悠长,令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