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泗耀的头像

郭泗耀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0/11
分享

本事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看上去没有本事

                                                      ——题记

张三在单位里是大家公认的“窝囊废”,也是最没有本事的一个人。

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一直以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过着平平淡淡、与世无争的日子。由于波澜不惊,太过于平淡无奇,对任何人都构不成什么威胁,单位里的人几乎全都将他忽略了。对此,张三却并不在意,整日里脸上依旧挂着不易令人察觉的笑。

单位是好单位,能在体制内这样的好单位上班,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三十年前,张三大学毕业后很顺利地分配到了这家单位,按理说,有文凭又能干的张三应提拔得更快一些,也不知怎的 ,张三的进步一直就很缓慢,在机关混了大半辈子,至今还在副科长的位置上逛荡着。当然,这并不是说张三的业务能力不行,张三的业务能力在局机关那是数一数二的。跟他一起进入机关的同学有的已经成为了副局,有的升为了其他机关里的正局、副处级,还有更牛的已经升为了副厅级。到了他这个年纪的人了,今后升迁的机会恐怕会不多了,不过,张三却好像从来不热衷于这些,他只管干好自己的活,活好他自己。在他看来,升官发财都是身外之物,他追求的似乎并不是这些。

张三平素喜静,并有着自己的生存、处世哲学,除了工作之外的事情,其它事情一般都极少掺和。几年前局里的酒场还比较多的时候,能不参与的他也是尽量不去参与,即使偶尔参与,酒桌之上几乎从不多言,就像木头一样戳在那里,这让跟他同席的人们感觉他的存在似乎有些多余,久之,此后有些酒场大家便不再叫他。对此,张三也并不在乎,甚至心中暗自窃喜。他的不合群在局里出了名。

酒局中的张三不仅极少发言,会议中的张三即使偶尔发言也是谨小慎微、惜字如金。有人说这是与他的内向型的性格与个性分不开的,其实不然。张三在单位说话少,在家里的话却不少,教育起两个儿子来,说得头头是道,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语言。所以,张三的两个儿子的性格既有些像他,又有些不太像他,反正是比较活跃的那种。张三经常告诫儿子的话是,说话一定要谨言慎行,说话也一定要分场合,多说无益,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这几个字还是当年他老爹在世的时候经常在他耳边叮嘱过的,张三自此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并且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张三的老爹以前是一名退休的机关干部,深谙机关里的人和事,他以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诫张三,在机关做事只要学会微笑就足够了,吃亏是福,什么时候都不要想着投机取巧,因为机关里的人都是削尖了脑袋挤进去的个顶个的人精。老爹还曾敲打过他,最好的进步其实就是把自己手中的活计做好就行,其余的,只要开心就好,高处不胜寒。张三进入机关上班第一天起老爹就是这样给他灌输的人生经验,张三的谨小慎微可以说完全是继承了老爹传承下来的衣钵,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么些年来,张三在机关之所以一直混得波澜不惊、平平淡淡,就是真正践行了老爹的叮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默默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还不显山不露水,做人做到这种地步。

局里每年都要评职称,每年张三都要申报职称,连续三年,张三申报的职称都是高级,接连三年都没有审批下来。张三心里清楚,不是自己的工作不够努力,也不是自己的业绩不够突出,更不是自己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够,论文的质量也不是不高,每一次职称评审,他都在边沿上,置于评不上的理由,其实他心里明白。在他的帮助下,有的同事和领导都评上了中级或者高级,局里的人都知道,张三尤其擅长写论文,张三写的论文,一般拿去都能发表出来,当然,发表论文的途径有着很多种渠道。局机关里的人有求于张三的时候会觉得张三特别重要,张三也乐意帮助大家润色一下需要发表的论文,几位局领导的职称论文都是张三帮着写的或者帮着润色的。张三就想,职称评得上评不上并不着急,反正每年的名额有限,自己不去跟大家争,好事尽量先让给大家。张三评上高级职称是在三年以后,那时,局里想评高级职称的人差不多都已经是高级职称了,张三的高级职称才批下来。

张三除了工作,业余时间全部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张三喜欢旅游,周末或者节假日会骑着山地车到附近的山区转转,借此放松一下心情。张三还喜欢钓鱼,他在钓鱼的时候,心里总是在想,鱼儿为什么会咬钩。张三在左思右想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因为鱼儿想法太多,鱼儿一旦想法太多就会自投罗网。从钓鱼中张三得到的启示是:做人,千万不要学鱼儿,一定要洁身自好,远离诱惑。张三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文字,发表了不少作品,还写出了几部影视文学剧本,有的甚至还得到了导演的青睐。半年前,一家晚报的记者无意中得知张三喜欢文学,就慕名采访了他。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张三表现得更加谨小慎微,唯恐别人知道了他的秘密。他想拒绝记者的采访,无奈记者还是盯上了他,非要采访他不可,张三只得接受了采访。但张三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许记者拍照,也不允许记者发表采访文章时使用真名,使用化名他才肯接受。记者妥协了,记者同意了他的这一要求。记者问他为什么非要隐姓埋名?张三说,自己本来就很普通,只不过对文字热爱一些,也只不过是利用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没有什么值得吹捧和宣传的。最重要的,张三是不想让局机关里的人知道他业余时间在干些什么。张三就是这么谨慎、这么低调。

张三的两个儿子考上大学那年,是张三最扬眉吐气的一年。大儿子上了北大,二儿子上了清华,局里的人无不羡慕,纷纷请张三介绍孩子成长成才的经验。张三却谦虚地笑笑说,主要是孩子自己愿意学习,作为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学习多加关注了一些,至于经验,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这么些年来,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充电,因为我把其它的事情都放在了脑后,孩子的教育、培养才是第一位的。因为我没有多大的本事,我唯一的本事就是希望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局机关向来人际关系是最为复杂的,这么多年来,张三在如此复杂的单位里并没有感觉到怎样,心若简单,复杂的事情也会变得更加简单,这就是张三。一直以来,他也始终没有认为自己这个副科级挂了这么多年有什么丢人的地方。老婆丽娜曾多次跟他开玩笑说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思进取的人,张三却不认同老婆丽娜的话。关于进步的话题,张三的看法是,一切随其自然、随遇而安,不刻意去强求,也不难为自己、羡慕别人,要做就做好真实的自己。五十多岁那年,张三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局里的几位领导有的病重提前退出了工作岗位,有的因为组织上查出了问题不能再继续担任领导职务。就在这个时候,他被组织上任命为副局长。张三不想当这个副局长,尽管以前张三不是没有想过,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现在之所以不愿意当这个副局长,张三是想让自己轻松一些。一旦当上了这个副局长,自己就没有先前那样轻松自由了。

当了副局长后的张三果然酒局多了起来,张三还是以前的张三,除非因公需要必须参加的酒局外,其它的酒局张三一概不去参加。在一次小范围的同学聚会上,张三虽然多喝了几杯,但绝对没有醉意。张三始终保持着特有的清醒。张三在这场酒局上刚刚听说,自己的那位副厅级的老同学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突发心脏病离去了。另一位在其他单位当一把手的同学由于工作原因想不开身体也发生了意外。大家喝着酒,好几位同学都哭了,张三也哭了,哭得一个个很是伤心。

那晚,张三微醉。张三心里清楚,自己明白得很。这个年月,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好,活着,好好地活着才是最大的本事。

当上副局长的张三后来越来越受到局机关里的每一个人的尊重。局机关里的几乎每一个人也都在暗地里研究张三:深藏不露,城府极深。越是看上去没有本事的人其实越有本事。

张三就是在大家看来那个看上去没有多大本事的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