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程克强的头像

程克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26
分享

让阅读成为一场盛宴

处在变革的时代,阅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传统的纸质书阅读,还是新媒体阅读,都是一种静态的个体行为。在图书市场极大丰富、信息爆炸式传播、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完全可以把阅读制作成一场场盛宴,充分调动读、讲、听、看、写等各种元素,通过群体式的分享、交流与个人的深阅读相结合,引导更多的人投入阅读,享受阅读的快感。

我所居住的小城武安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年,悄然兴起一股“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书香城市”的热潮。安秋生先生是一位作家、地方文化学者,他退休后,创办了一家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纯粹公益性质的书院——神钲书院。书,由书院的社员和书友捐赠,场所,由地方文化部门和热衷于文化事业的企业提供。只要你热爱,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参与进来,闲暇时到书院一坐,一张书桌,几把木椅,一壶清茶,谈经论道、读书写作、交流心得、讨论共同话题。虽身居闹市,却别有洞天。

我作为其中一员,参与和目睹了一次次阅读盛况,品尝着一场场文化盛宴。

既为盛宴,首先表现在它的“大”和“广”。差不多每月一期的神钲大讲堂是开放型的公益课,由书院邀请本土或周边地区的文化名人登台讲课,内容包括地方历史文化、民俗方言、戏剧曲艺、传统中医养生等等。每次听众有百人左右,既有基层文化艺术工作者,也有公务员、乡村干部、教师学生,还有普通市民。年龄最大的七十多岁,最小的十几岁。安先生第一个登台讲课,把自己潜心研究十几年的武安商帮历史,用精彩的语言奉献给听众,再现了几百年前武安商人闯关东、下江南,足迹遍布全国18个省份,终以一县立帮,可与晋商、徽商等比肩的那段艰辛而又辉煌的商业史,让人顿生敬仰先人之情。毕业于复旦大学、现在外省工作的贾利涛博士,对地方方言颇有研究,先后两次回乡,用地道的家乡话讲授方言俚语知识,博得阵阵掌声和笑声,让听者感受到那些土的掉渣的话,原来不仅登得上大雅之堂,还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地域文化渊源。

周末的文化沙龙则以“精”字当头。每次参加者二、三十人不等,主要由业内“精英”人士和文学爱好者构成。每期确定一个主题,由一名主持人、数名谈话人主讲,参与者互动,或围绕一种文化现象追根朔源、深入探讨,或围绕一本书、一篇文章发表观点、分享心得体会,直到碰撞出火花。经过文化沙龙的研讨、再精心打磨,有十余篇文学作品、研究文章发表在省以上刊物或知名网站上,出版专著六部。

“雅”,是阅读盛宴里一道美味佳肴。每逢端午节和中秋节,来自不同行业的诗友相约花前月下,通过朗读讲解、歌舞伴诵、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将浩荡的诗经、唯美的楚辞、悠扬的汉赋、奔放的唐诗、豪放的宋词等中华传统经典精彩呈现,可谓是一夜跨越千年,一时轰动小城。

武安作为千年古县,传统古村落众多,形态丰富,内涵深厚。从2017年开始,神钲书院开启了寻访传统古村落“专程”之旅,更是将阅读放大到时空之间、天地之间。每一个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轻轻走近它,仔细触摸那些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亭、台、楼、阁,木雕、石刻、庙宇、碑文,观古树老井石板街、读青砖灰瓦老房子,听村民讲旧时光老故事,仿佛穿越到久远的年代,在品味岁月沧桑的同时,一种责任也渐渐在心中生长:如何恢复和重建乡村文化?

一场盛大的阅读结束,并不是“盛宴”之后的散席,也没有一“闹”了之。神钲书院成立两年多来,已经举办文化沙龙30多期、神钲大讲堂22期、寻访古村落19个,每次活动之后,有时还要再作回访“消化”,有时还要就某个问题,某个古村落的保护发掘、发展定位等,召集相关人员仔细翻阅资料、深入研讨。并且,参与者以自觉“交作业”的方式,创作文学作品、撰写研究文章,积累起来,已经形成一批成果。对传承地方历史文化、保护传统古村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城市的“文气”日渐浓厚、乡野的“雅风”徐徐吹来。对我而言,通过参加神钲书院一系列活动,增强了阅读兴趣和阅读深度,经过听讲、走访、交流,再阅读相关书籍、资料,储存进大脑的知识更深刻、更扎实;同时,激发了我已中断多年的创作热情,现在我又重新拾笔创作,并发表了一些小说、散文作品。

自然,新媒体已成为书院不可缺或的平台,微信群是书院日常联络、交流的媒介,公众号每日推送文学爱好者、研究者的文章,关注量与日俱增。

阅读,重在引导、推动,阅读,需要分享、交流。一场阅读盛宴一定能够为一城一乡注入优雅的质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