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窑洞是黄土高原的特色住宅,最早源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两岸的黄土高原上,距今五千多年的仰韶文化,和距今六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的半坡文化,以及距今四千年前父系氏族公社的龙山文化,实际是原始人最初穴居的发展。
而我,出生在70年代, 还是出生在土窑洞里,并且在窑洞里长到出嫁的年纪。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开始盖窑洞,那时候,买不起木头的人才会盖土窑洞。土窑, 顾名思义是用土盖成的房子。
据说,父亲在二十七岁的时候,获得一块宅基地,因为没钱 ,就只能盖土窑洞,和爷爷一起,每天起早贪黑地抹泥排,就地取材,在巷子里大家都取土的地方,挖出生焦泥 ,去机械厂弄了个模具,把黄土高原富有黏性的黄土用水和成泥 ,用模具一块一块的拓成泥排,放置四五天 ,还需来回翻晒,干透后垒墙,然后,找大工盖顶 ,土窑落成,用些木头割成门窗,上面圆形的部分糊上白麻纸,下面弄几块玻璃, 旁边还有猫道。
我的家在县城, 土窑洞不能依山而建,只能是这样建成。
我就出生在土窑洞里,两年后弟弟也出生在土窑里。比起姐姐哥哥住在租住的小东房,无疑我和弟弟是幸运的,有了自己的房子。
幼年, 童年以至少年,青年,我都在这里玩乐 ,学习, 成长。
土窑是五间,我们盖的是西窑,因为院子不规则 ,是个东西长南北窄的地势, 不能盖正房 ,“有钱不住东南房 ”是当地的俗语,所以 ,我们就盖了西窑。一家六口住在靠南面的两间,爷爷奶奶住靠东面的三间,奶奶爷爷住一间半,另外一间半还出租。
我对我的土窑再熟悉不过了,五间土窑都属于自家,不出租的时候,我们常和奶奶换着住。
开始 ,我们都小 ,就住靠南面的两间。因为人多 ,堂屋还是有倒炕,不知为何, 记忆中一家人还都睡在堂屋的倒炕上。一进门的地方左边摆着小炕桌吃饭,然后是灶台, 灶台挨着的就是炕了,右面是家里唯一的两顶大红柜。
土窑洞因为是用土夯成的,墙体很厚 ,夏天阳光暂时晒不进去 ,冬天家里的热气又散发慢,所以,冬暖夏凉,住在里面很舒服。土窑里白色的墙,红色的窗花,透明的玻璃窗,在哪里留下了很多幸福的回忆。
土窑洞因为墙体后,院窗台很宽,夏天奶奶会晒南瓜子, 冬天, 我们会到上面一边玩一边晒太阳。
院墙也是黄土夯成的,院子里爷爷种了很多菜,还养了四条狗, 四条狗会生很多小狗,妈妈还喂了很多鸡和一头猪,我们弟兄四个加上租户的孩子,那个小院子是热闹非凡。为了防止狗和我们进菜园子瞎害 ,爷爷把菜园子用矮土墙围起来,我们常常在围墙上玩。
夏天的时候 ,土围墙里是绿油油的菜和红色的西红柿 ,我们弟兄几个天天惦记着西红柿多会儿熟了,早上起来就去菜园子抢着偷西红柿吃 ,西红柿稍微有点发红,就被我们摘下来吃了。冬天不种地的时候,我们放学和小狗玩, 弟弟跳到土墙上,小狗就追过去, 弟弟跳下来,小狗就跑在他身后,一个孩子一条狗跑的是黄土飞扬。
大门是一个木制栅栏门,在大门口的地方,盖了一个猪圈,大门进来拐进院子的土墙边拴着一只凶猛的大公鸡,它老是啄人,吓得谁也不敢进院子,狗可以不栓,但是公鸡不能不栓,即使拴着它,我们回家也提心吊胆 ,有时我都不敢出去玩, 就是怕路过大公鸡啄我,连常年喂它的妈妈也不敢靠近它。
后来我们长大,我快上小学的时候 ,两间土窑住不下了,就和奶奶换了, 我们住三间 ,奶奶住两间,也不出租了。
妈妈把三间土窑打扮得特别温馨精致 ,靠北面的家摆了新打的栗色五斗橱和写字台家具 ,算是客房。堂屋正面两顶大红柜,中间地上放一个圆桌 ,生个炉子。左面的一间就算厨房,进门左手是炕,炕边是锅台,正面摆着碗柜 ,每天饭熟后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饭,有说不完的话,常常晚饭后在炕上的小红桌爸爸陪我们学习 ,是很温馨场面。
记得冬天的堂屋, 爸爸陪我在大红柜前面的圆桌上写作业 ,姐姐把堂屋打扫得干净整洁,铺了青砖的地也用水洗得很干净。在圆桌前面的地上,生着一个炉子, 快要熄灭的火里, 烤着新收下来的土豆,黄色温暖的灯光下,安静而温馨。
记得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家围坐在炕上打扑克,妈妈在地下的灶台边忙碌着下饺子,热气腾腾的锅里的蒸汽弥漫,炕上欢声笑语。
记得夏天我们割了院里的韭菜包包子 ,艳阳高照,虚腾腾的包子刚出笼,我们贪婪的围在一起抢着吃,弟弟一次拿五个放在自己的碗里。
记得夏天的庙会, 奶奶在窑洞炸油糕, 调凉菜 ,把门帘撩起来走油烟 ,我们和来我家过庙会的亲戚小孩子在院里奔跑玩耍,太阳热辣辣地照着,一副热闹祥和的景象。
记得堂屋门口的缝纫机边,老有妈妈的剪影,妈妈常常坐在那里为我们缝补衣服。
土窑一年我们要打扫两次 ,一次是六月二十四的庙会 ,把家具搬到院子里刷墙,彻底打扫 。一次是过年前 ,不仅刷墙, 还要糊窗户。
在我上高二的时候, 爸爸觉得五间土窑洞将来不够哥哥弟弟娶媳妇住 ,就在院里盖个正房,盖完正房院扁的了不好看了,但是,哥哥已经快大学毕业了,于是, 爸爸顺便把土窑洞也挂了砖墙,又盖了两间东房,南面磊了个花篮墙 ,放着很多碳,一下成了个四合院了,院子小了不少,感觉不透气 ,不如只有土窑时候有风水。
后来哥哥弟弟大学毕业,都分配在了外地,并没有回来住,我结婚以后 ,爸爸妈妈还住在土窑洞里 ,没有去盖起的正房住,他们说房子不如土窑洞舒服。
我每次去母亲家,走的时候看着黑漆漆的院子里一盏孤灯就不舒服, 后来帮父母买了楼房,把土窑洞卖了。
土窑洞陪我们长大, 陪了父母亲二十七年,走的时候 ,十分不舍。
弟弟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要去看看幼年的土窑。
他趴在门缝是从里看, 阳光还是一样的照下来,却没有往日的温馨,早已属于别人院落 ,风光已不再,墙背的黄土已经坍塌,我的老屋已经衰老,只有童年的记忆留存!
曾经被新主人邀请进去过一次 ,一脚踩进去,像踩进了地洞, 黑的啥也看不见,需要适应一会儿才能行走,可是,我们住了二十七年 ,当初怎么不觉得这么黑呢?
许是没有住过好的房子 ,或者是习惯了,但是那些快乐的时光都是土窑给的。
人的一生有多少风光无限 ,总忘不了最初的快乐时光,那些快乐时光都在记忆里。
许久没见我的老土窑了, 听说,巷子用水泥打了,暖气也通了 ,下水也有了,我们就又想买回土窑,修葺一番, 一家人过年的时候回去团聚, 重温旧时光。
只是 ,愿望只是愿望 ,一切不可重来,老土窑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为我们遮风挡雨 ,留下快乐时光记忆,随着我们的老去, 它会逐渐被遗忘。
我的老土窑,我们小院子,我们的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