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曾说过:“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瞻仰过先生的故居,了解其历程,对他这句感悟,亦点头为悟了。然而,人们大多时候还是愿受其累的,而不是相反。
年轻时读《陋室铭》,觉得主人境界至高,不但清心寡欲,而且拥物不俗,真是难能可贵。后来想,又觉得这主人有点造作,把生活过得太格式化了,如随性而为,做个真性读书的自我,也可以的吧。年轻时活法有点叛逆,想逆流而上,却又不得不随波逐流,被动于时和势,想停也停不下来。到了“碧水东流至此回”阶段,已习惯大势所趋,身心已然逆来顺受了。
吾于庚子疫以来,始喜读诗书,渐入“瘾君子”之列!眼读,耳读,心读,卧读,伏案读,走读一应用上,尚觉不足。究其缘故,是之前留白过多,如今一下子填不回来。家中密友便时常发出一种眼神,疑惑新欢何以沉浸若此?
现在能读书,不是古时所说的“赋闲在家”。该上的工还得上,该营的业还得整。说到此,也许有人替我想到了热词“躺平”,不,我不喜欢你给我的这个标签。人生其实很难总是飞龙在天,“至此回”时,得顺应自然给出的力道。如能在水边的草丛里逗溜上一会,与世共浴,顺道看看有否管涌威胁维系水族命运之堤,就够了,跟你给出的那个“躺平”完全是两码事。
多读了几本书,虽未曾发“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叹。然感怀常有之,以下是我“致四季”呻吟语:
春天如果回来/我一定努力寻得/三字经千字文/然后由此及彼/一发不再收拾// 夏天如果回来/我一定把原先的梦/融进风风雨雨/让梦乡柴米/相遇相知// 秋天如果答应/就让大地果香飘远/不问月季藤萝/不问劲松萌草/无论绕梁三日// 冬天如果答应/就把她埋在心底/无论二十八史/无论大地阡陌/不问攻城略池//
诗旨谓何?想告诉朋友们,读书需认认真真从春天开始,不骗己不瞒亲,到头来是一定有所收获的,且这收获者一定是自己,而非他人。当然,如春天已过,夏天读也不晚,如果夏天也已过去,那就与此时的我共勉吧,咱们一起从秋天开始读书!至于冬天来时,会怎么样呢,不知道,还不好说,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对攻城略池肯定少关心了,甚至不再关心了。冬天里的你,拄着拐杖,三条腿走路哩。
人都会有所悟的,或早或晚。“至此回”是一个方面,“物丰境顺”与否又是另一个方面。“物不丰境不顺”心不痒痒,可安贫乐道读书。如“物颇丰境颇顺”,坐下来要想神州大地东西南北中,要想地球村东虹西雨北融南封,难以安分哩,何以心凝神聚去读书?况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之说慰藉,驿动的心啊。说到此,不妨总结一份葡萄架下的酸甜排骨:物丰境顺真不是读书的好时节哩!
小悟不比圣,读之悟读之绪由此及彼,挡也挡不住。悟曰:春夏不读,已成流矣!然不读为何?谓吾春夏不悟。春夏不悟者为何?失师者之导矣。儿辈春时,值吾之夏,夏尚不悟何以怪春不醒?今秋已至,小悟而惶惶,责盛夏之哉悠,亦无益矣。君不闻世曰:“利刀难为自柄”,“不肖子孙”有之,罢了罢了。
然掩卷长思,反躬自省,人如草木,一春一荣,当正视此秋风雨,义薄天云!容后开之秀,感天地之情意,悟春天之丽美,谓迭代信息反馈,天命之所在矣。
悟得此信,伴读小牧。借得驿站,春秋共旅。有诗“如果”证怀:
青蛙的叫声/如果有王子的故事/后来的情节是否越轨/至少可以/文本脚下的注释/能引发一些放射性因素/可是没有 就这样/后来 见书店里的花儿/仿佛破了窗进来的超人/是的,心儿跑来溜去的/试图在叫醒焦虑/抑或自己远去的背影// 不能归结于吃米/和仿佛吃米的机器/很多从那会儿来的/没怨天没尤地/一心一意叩那王子/像在发生高原反应的梦乡/那朵朝山的冥冥// 所以 别织/移出遮天蔽日的榕根/阳光得见/苍天旨意晶莹//
呜呼,吾秋读未见迟?谓心悦而自悦之,不问前程矣。然春秋同窗,吾心之欣慰矣。苍天旨意晶莹,格物可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