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畅的头像

何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12
分享

鸡屎藤籺羹

提起三月三,家乡的人们便立即想到鸡屎藤籺羹吧,正如羊角粽子能勾起对五月初五的念想一样。

又是一年三月三了,想说说关于三月三的事儿。

年轻时,苏红演绎的《三月三》撞击过心门,自那时起,便开始怀念童年时光了。《三月三》全曲是“放风筝”基调,首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是开门见山,并以此贯穿始终。

委实说,《三月三》听起来虽很暖心,但它表达的情景于我而言却不怎的,为什么呢,因为本人从未放过风筝上天。那么歌曲为何能够撞击心门,撞出和谐的共鸣音呢?

其实,童年时光玩的花样是不少的,但不知为什么,唯独糊风筝和放风筝没有半点氛围,没见过一个身边人把风筝放上天去翱翔的,更不用说“飞满天”了。记忆中,虽然有过糊风筝的行为,但到底是没有懂行的人指导,自己想当然乱糊一通,也就玩不成,不了了之。

王尔德说,人世间有两种悲剧:一种是求而不得,一种是得偿所愿。或许,我十分向往放一次风筝上天,却一直没有达成,就是“求而不得”?然后《三月三》唤起了我“求而不得”的悲剧情结,才让它听起来那么凄婉动人?

某年春天,我到过泉城济南,在趵突泉面前的广场上,大大小小风筝真的是“飞满天”。赏叹之余冒念:这“飞满天”的情景,应该是描绘北方的人们放风筝的,而非南方居于“地无三尺平”的人们所能体验的。一下子于此找到了“求而不得”的“悲剧”原委,遗憾感顿无。

但是与之相对的“得偿所愿”是不是悲剧?有无悲剧美?于我看,那可不一定,至少在程度上跟“求而不得”是有区别的。但哲学家硬说是两大悲剧,我没有办法。

不过得提醒大家,我发现哲学家有个倾向,喜欢说些“过头话”,让你记住他想说的理。比如黑格尔说,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这能说得那么绝吗?可是黑格尔就是说了,也蒙对了好多人。

下面想用“鸡屎藤籺羹”作例子,说说“得偿所愿”不是悲剧的个人体验。

今年三月三,气温和景致跟记忆中的颇为相似。首先是应了节气,刮起了三月三风。这风不是人为炒作的什么“罡风”,而是自然的东北风,是让气温从二十五六度降到二十度上下的一股清流。它让出门踏青的人们披上了外套,让采摘鸡屎藤的小伙伴迎风感奋大声唱歌。那歌唱,可以没有回得头的调子,但一定跟春天有关,跟采摘的喜悦有关,怪不得人们在三月三一不小心就对上歌了,原来是自然而然的需要啊。

三月三的鸡屎藤,得了春天的惠赠,长得特别绿嫩可人。它于溪边、路边、池塘边,林旁、屋旁、灌木旁,倚着别人的高度表现着自己,却一点不影响它的品格。采摘的人们,要在它彰显的处所,与它如炬的目光相接,然后恭恭敬敬请回家去,让全家人举行一次郑重的生活仪式,一次与春天深度对话的仪式,一次年年如是不离不弃的仪式。这仿佛造物主安排,因而,没有人去寻它爱依附别人的物性来论理它。

孩子们闹闹吵吵的采摘回来的鸡屎藤,大人们是要做好把关的,因为本地有一种名曰“断肠药”的青藤,样子跟鸡屎藤酷似,不可大意。据传,曾有人错把断肠药当作鸡屎藤来加工食用,酿成了真悲剧。

名曰“断肠草”的植物很多,毒性也各不相同。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但是他最终因尝断肠草而失去了生命。虽是传说,却告诉人们断肠草们的毒性理应受到尊重。

鸡屎藤的别名也有很多,有斑鸠饭、女青、五香藤、清风藤等十多个名号,均有出处记载,记载出处的都是一些地域性的中草药典籍,且对其药性各有记述。这些记述虽各有措辞,但指向一致。百科综合以为:鸡屎藤归心、肝、脾、肾经,具有祛风活血、止痛解毒、消食导滞、除湿消肿功能。可用于治疗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食积腹胀,腹泻痢疾,气虚浮肿,头昏食少,肝脾肿大,瘰疬,肠痈,无名肿毒等。

鸡屎藤配上老鼠喜爱的大米,碎成粉后做籺水煮,名曰鸡屎藤籺羹,是家乡人三月三的标配。用和好的粉团捏出一个个拇指大小的籺,名曰“指甲籺”。待锅里水烧开后,把指甲籺放进去煮熟即成。如想吃糊状羹,可一边煮一边轻轻搅拌,熟出锅就成。如想吃清水汤,可一个一个的放,数量适宜后轻撸一下锅底不让粘着,中火十分钟成。甭管糊羹清汤,小时候的我都能一口气吃上几碗。

据说鸡屎藤直接煮汤食用口味也不错,也可泡酒饮用,不过这是爱喝酒爷们的事。外用捣烂敷药,煎水清洗消炎。亦可煮水泡澡,祛风除湿,可谓居家宝贝。看来,民俗习惯沉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从鸡屎藤的药用价值和三月三的吃法可见一斑。

人们借风和日丽的三月三,在与季节的深度交流中,已然是颇具功利的文化传承。

鸡屎藤籺羹,制作时可加些疏蓼、艾草、牛古大力什么的,这些都是村里房前屋后可信手拈来的“宝贝”。人们藉此尽情放怀,敞腹而食,是对春风春雨之感时,对物华天宝之理解,也是日子里的自我调理,自我褒奖。

可将鸡屎藤粉团做成一个个印板籺,放进锅里蒸熟,作为孩子们边玩边吃的零用主食。这是我们家近年来的新实践,目的是适应孩子们的新需求,算是家庭的供给侧改革。当然,圆的、方的、条的、夹心的,蒸的、煮的、烤的、微波的,五花八门,任君所好。可惜我们小时候没有如此这般的认真弄过,许是认为填肚子的事情,毋须如此这般的秀新花样,只管填饱就是了。

如今三月三是壮乡的歌节,人们特意为自己放了小长假,尽情的玩尽情的唱尽情的跳,成了壮乡的文化符号。乡村、学校、官媒、草根,花样百出,好不热闹。想起前不久去贵州学习,参观贵州省非遗文化博物馆的情景,发现各少数民族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爱给本民族定制节日,且定制的节日还真不少。人们认认真真的过好节日,走过岁月活好日子,彰显着以人为本的简单快乐的自然精神。

民族的是世界的,传统的是文化的,快乐的是人类的。那些自知和不自知的死亡和贪欲,仿佛是可以不理的,但快乐的节日不能不要,不可不过。

三月三,鸡屎藤羹,让我“得偿所愿”,它“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