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住久了,便想起要种金瓜。本地方言称金瓜者,乃南瓜也,何故叫金瓜,许是跟成熟了的南瓜呈现金黄色有关。一直以为,叫南瓜为金瓜是本地土人所为,不曾想在浙江南部、福建、台湾等地,南瓜亦被当地人称作金瓜,可见这不仅是钦防沿海的方言而已。
春天的金瓜地,瓜藤茂盛,叶子碧得眼睛微醉,让人喜从心生。小时候听见四声杜鹃喊“瓜蒂瓜卜、背(方音读咩)仔割木”,就知道金瓜季来了。四声杜鹃叫声刚落,外婆和母亲异口同声说:去看看金瓜有没有多开的花吧。说多开的花,指的是公花,不是乸花,金瓜公花似乎比乸花开得多,公花多了,于瓜藤而言,是一种营养浪费,得省。孩提时,听大人说可以省瓜花了,便自告奋勇,却马上被大人制止了,大人给出理由:瓜花多了固然要省,但不会省是要伤瓜藤的,小孩子只能追着大人的屁股去当见习员,不能造次。
大人们一边省花,一边把认为有劲道的公花倒过来用花蕊轻撩乸花蕊,再把它倒盖在乸花上。半天功夫下来,第一轮省花行动才完成了。此时,盛开着的乸花均顶戴着一朵倒插的公花,那些未开的乸花呢,得有耐心等待第二天清晨到来。省来的公花,拿在手里,集体张扬着春天特有的粉彩,装到竹篮子,看上去份量很足,让人觉得几个汉子也吃不完。事实上,一大篮子金瓜花,煮熟了才装得满那么一小蝶。故本地有口头禅曰“大把金瓜花”,意为“样子多实质上不怎么样”。大把金瓜花拿回到家,煮了花汤,色香味俱全,好看又好喝。如舍得加几条珍贵的沙虫干去调煮,吃起来很难分得清谁是瓜花谁是舌头的。
孩子们经过见习,碰上大人没空去理时,就敢自己省花了。当然帮大人做工是堂而皇之的理由,其实是嘴馋耐不住了,何况,省花是有时机的,谢了再省不好吃了。某次雨后,见瓜花开得盛,忍不住便去省花,结果坏了事了,透雨后的瓜坡,看上去虽实在,却受不起脚板子的重量,结果是摘了瓜花,伤了瓜根瓜藤,被大人严厉的训斥。
此后去省公花,总有了阴影,小心翼翼的,生怕哪个环节不对,出了力不讨好。记得之前还是生产队的瓜地时,从孩提的眼光看,一些人到队里瓜地省花,责任心是不够的,不但有雨后进去弄坏了瓜藤的,而且朗朗晴天也有踩折瓜藤的。我跟母亲去省过队里的瓜花,听过母亲责怪前面的人的不该之为。更有甚者,一些人不要了规矩,把瓜地里的公花采摘过了度,不是“省”而是“扫”,影响瓜的正常生长了。幸好队长及早知了此事,只听得在喊话器里数落着大家的“不法”。当然,队长只能是泛泛而骂罢了,那时没有监控,不能精准施治,但也得非骂不可。
收获金瓜季节,满坡的瓜藤早已稀稀落落,一个个大的小的圆的条的正的歪的扭的曲的一应俱全,零落躺在地里。大家自觉的把瓜分类堆放,接着一一过了称,用归一算法划了数,并上中下等配搭好,分到各家各户都满意为止。
那时,我们家分到的金瓜,煮法很单一,就是简单的煮熟入味送粥,偶尔舍得放点沙虫干去做佐料,也煮得水分不够,没有喝汤的感觉,做美食的意识很不够。
后来听歌里有唱“南瓜汤”字样的,便主动去对上号,知道歌里的南瓜就是家里的金瓜。享了这新知的喜悦,遗憾的是却没有多少共鸣。倒是后来去井冈山接受红色培训,在街头上见到店家煮南瓜汤出售,好奇地尝了一碗,觉得汤如歌歌如汤,一尝难忘。怪不得那写歌人把南瓜汤写入歌词,又写得那么自然宜人,想必是喝过多次这样好的南瓜汤的。
其实金瓜的品种很多,记忆里过去队里种植的品种单一,基本上是“轮子圆”那种,熟透后全身金黄,外壳硬,耐保存,要吃的时候拿出来,修一个瓜皮要弄上半天功夫。起刀修第一块瓜皮,爱验证瓜是否好吃。说是如果刀声脆就好吃,反之不好吃。又喜欢用舌头舔一下,检验是否甜。瓜一般不就皮煮,因为吃起来不方便。后来见一些饭店煮金瓜就皮煮,想必是为了省工,却美其名曰“有营养”。
金瓜子是童年最爱,破瓜环节是孩子们关心的事情,瓜子多少大小,很值得说上一番,有时瓜未开前就在旁边猜度,各自说出一些道理来,也有各抒己见成为“口角”的,可等瓜开了,马上又冰释前嫌了。
在村里住久的人,一定觉得乡村振兴是个好事情,不但止住了人们从村里往城里凑热闹的势头,还生发了一些人从城里往村里归来的苗头。为何往城里去是“凑”,往村里来是“归”呢?是有原因的。那城里陌生人世界,同个楼梯上下十年互不认得,偶尔在小区内观个棋局,个个生着面孔,在村里,这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啊。两相对比,想在哪里住不就明了呀?可惜得很,如今村里住的人还是少,学生也跟着少了,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办学了,逼得大家往城里凑,看来需要凑上一段时间再说了。
当然,读书是年轻人的事情,年纪大了的,能归来就归来吧,归来村里才有金瓜,才可续写金瓜的故事。
说句实话,如今在村里过日子,让人感到想做个农民是不容易的,原委是村里种地人少了,种下的作物,虫子早晚为你惦记着,老鼠也要来捣乱。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那么丁点的庄稼,四面杂草灌木丛生,受得住这样的惦记么?得找些不犯虫的主儿来打理,金瓜就是不错的选择。
有段时间,人们纠结于“转基因”话题,有说好有说不好的,莫衷一是,有一点是共识,说转基因不是为了庄稼果实口感好营养佳,而是为了让虫子认不出来,不犯虫害产量高。如此这般,你要是一心务农的人,不思量用这“科学”的办法吗?大家应记得林则徐,一个正气凛然的禁烟人,因禁烟获了罪发配新疆。此后,发此国难财的人便层出不穷了,更有甚者,跟着很多地方的农民也种上了罂粟,这不,进口都要变成自产自销了。你说,那些农民们不知罂粟之害吗?是私家生计让他们去逐利了的呀!
还是找来些砖头,在自己屋前屋后砌几个“一米菜地”吧,砌砖头记得毋用砂浆,这样即使碰上今年连续下雨的症候,亦可避免作物因“伤水”而死亡。“一米菜地”的面积虽然小了点,但有了虫子可以不用上药,用手工捉就成了。
早春,妻把去年吃金瓜留下来的种子随意的撒到花盆泥里去,很快冒出茁壮的瓜苗子来,便决意留下它们来打理。我提醒说,一盆花泥,是不足以养多棵金瓜的。她便挑了四棵瓜苗,移到“一米菜地”去,花盆里只留一棵。
金瓜到了快速彪藤的节点,果然四声杜鹃便昼夜的叫开了。这些小精灵,仿佛专门为金瓜而来到村子的。很快,盆栽的那一棵,公花乸花相约齐放,长出了几个瓜仔来。移种那些,公花开了好几天了,仍未见乸花影子,妻嘴里嘟囔着表示了奇怪的意思。我心里暗说,不急的不急的。
确实是不用急的,过了三几天,硕肥的瓜仔在茁壮的藤叶节点上冒出来了,带着健康快乐的花苞,欣欣然的样子。我乐意为它们拍照,而且一口气拍了八张,表明了至少有八个瓜仔的意思,平均每棵长了两个哩。看那瓜藤,全身上下洋溢着母性的青春光辉,骄傲的龙头努力向上,仿佛上面有它的诗和远方。
接下来的日子,妻有点夸张的激动起来,仿佛她人生中首次得了成就。见她每每徜徉于“一米菜地”旁边,便脱口唱了《兰花草》中的那名句:“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既调侃又自嘲。
忙碌的日子飞快的过去。两三天后,发现那些瓜仔的个头没有丁点儿变化,小时的经验告诉我,健康的瓜仔是一天一个样的。我把担心告诉了妻,妻也开启了记忆的门,心里着急却无计可施。果然,第二天便有个瓜仔变黄了,想起之前种百香果的经验,结果的季节,因没及时追肥掉果了,追了肥便好转了。百香果和金瓜都是藤生作物,是否大道至简共理?于是连忙追了农家肥,可是仍不见得止住了黄果的势头,第三天又有瓜仔黄了。我们猜想,应是肥力未达果实之处吧,那么长且曲折的藤,高铁速度运送也需要时间哩。第四天仍有黄果,预感恐怕是要前功尽弃了。忽又想起小时候除了省瓜花还要省瓜龙头的情况来,连忙上了抖音搜索视频教法,学着把瓜仔旁的小龙头摘了去。同时为了保险起见,在主藤上寻得旁逸斜出的小龙头,也一律的摘除。
黄果的颓势总算止住了,前后见着的十来个小可爱,劫后余生只剩得四个。又过了三两日,四个仔瓜中有两个是越来越大,另两个却不生不灭,想是肥力仍不足,便继续追肥。
回头看那主藤,昂着骄傲的龙头在疯长。查看百科,说有些瓜会被长藤模式占了先的,忘了自己种瓜得瓜的使命了,于是,想当然的把主龙头也掐断了去。有网友又提醒说,金瓜发疯长藤时,是因为营养供给过了,需在靠近根部处用小竹签刺穿藤身,并让瓜藤带签生长,在受了伤的亚健康状态下运作……如此这般,手段全都用上了,最后只剩得两个瓜成了年,算是没有白费功夫。
那棵盆栽呢,也剩一个长大成瓜,只是在不经意间,那藤不知何时蔫了,那瓜孤零零的脱离了蔫藤,躺在草丛里,像一个没了母亲的孩子。这样的瓜,村里人称之为“死藤瓜”,不好吃的。
这又让人想起好久以前的一首歌,那歌词唱道:“XX是棵常青藤啊,XX都是藤上的瓜”……那时,觉得这歌词比方打得太神了,现在却有点“那个”的味道,看来,时间是可以证明某些生活真理的。
周末,父母回来身边,我便请教母亲关于种瓜的诸多问题,父亲却在旁边应道:“旱天金瓜,连雨黄麻。”咋一听便知是农谚。看来,那瓜结得多成得少,除了上面的种种原因,今年雨多才是主要的因素。
早知如此,何不在桑林旁边种上黄麻,让为金瓜揪心的日子,可以把半盏浊酒,话一桌桑麻,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