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畅的头像

何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14
分享

自行车

自行车于我们的往日时光,影响够大的了,现在提起这位先生,感觉头绪特别的多,不知从何说起好了。思来想去,还是从自个儿拥有自行车之时开始吧,从有物知物爱物说起,会实在一点,否则说出来的全是些空话套话。

公元一九八九年十月,还在喜欢唱《共青团团歌》的芳龄时,我便终于有了一辆全职服务自己的自行车了。其时国内有两个很负盛名的品牌:“凤凰”和“永久”。在人们心目中,前者似乎比后者略胜一筹,故在确定购买“永久”时,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和利弊权衡的。权衡些什么呢?是价格吧,“凤凰”比“永久”的价格要高出一截,县里百货商店给“永久”的排价是三百二十五元,“凤凰”则是三百九十五元,整整高了七十元。七十元是个什么概念?意味着我至少还需要多领三个半月的薪水才可去百货商店提车。参加工作刚一年,每月的薪水是八十元上下吧,一个月下来要能省下二十元,算是教师队伍中比较“内向”的年轻人了。算来,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未婚青年,至少得省吃俭用十六个月才买得起“永久”。为了尽快成为有车一族,你会执着一个近似于概念的问题吗?再说那“凤凰”与“永久”之间,品质上也没有“降维”差距啊。

当然,自行车品牌中并非没有所谓的“大众”货,“五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至于为何不选此佼佼者,是因为群众的评说它的“轮毂易生锈”,轮毂是否容易生锈是购买自行车的重要参考依据。

其时,乡村路谓之机耕路,各行政村都通了路。机耕路标准低,铁牛上路也要加上人工推力才能完成某些任务,许多路段连排水沟也没修,一些贯村过屯的路段也是如此。雨季时节,一小时的路程骑车比徒步能快上十分钟,算不错了,事实上好的路段能快出多少大家是心中有数的。在这样的路上骑车,自然是时时需要刹车制动,轮毂上的镀层受磨损上锈了,多了隐患:刹车皮在锈蚀区易被擦飞,失去制动能力了,失制的车、物、人叠加一起,地心引力赋予的动能很大,下得坡来车折物损不说,人也有伤亡之忧。你说,群众口碑是不是值得参考呀?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自从我骑“永久”上路后,常常见到迎面而来的大多是“五羊”,看来轮毂虽易锈蚀,但价格亲民呢,群众是既恨又爱啊。这不正是本地俗话说的“便宜棺材冇惊死”的另一篇写实吗?不过又想啊,刚刚依赖土地的充分产出喘过气来的人们,你有理由不省吃俭用点吗?

何况,就在前些年,先别说没钱了,就是你有了钱也办不到。比方说吧,你家卖了两头猪得了一大笔钱,要去买辆凤凰单车?没门!你得有侨汇券,规定一辆车要剪多少张,少一张都不行。

目下省归省,但必要的生活点缀是需要的了,比如新车回来了,在三角架套上布筒,在布筒外面挂上颇显热烈的小彩条,在每条轮毂钢线辐条上嵌上可移动的彩色胶粒,在座鞍上再套上一层座套,在载物架骨上扎上防磨胶布,在脚踏板上套上耐磨的胶套子……凡此等等,认为能减轻车子磨损,迟缓折旧的关键部位,都关照得无微不至。

孩子们读到三、五年级,是学骑车的好季节,错过了此年龄的青年人,牛高马大了,学起来也不难,倒是入了年纪的,是学得有点艰巨的,但为了适应“山雨欲来”的自行车时代,能不跃跃欲试?人们充分发挥生产队打谷场的功用,以之作为学车“基地”。农闲时节,你给我当一会教练,我给你当小半天陪练,反之亦然。一些被认为小脑不发达且又上了年纪的,得自个儿加紧练习,但加班加点是很难找到陪练的,大家都怕笨手笨脚的误了自己的时间,避之不及。于是这位笨人便在自行车载物架上牢牢的绑上一条横木,如此可避免摔倒时车子接触地面伤了车,至于人嘛,蹭破一点皮能算个什么屁事呢。

何况我们正处在一个车损比人损更让人心痛的时代呢。记得有报纸刊登了这样一幅漫画:画中的骑车人摔倒后已奄奄一息,好心的路人过来帮忙,其人连忙抬头说,您先别管我,帮我看看车子到底摔坏了没有。你看,这位画家真的是洞察生活的有心人呢!

刚学会骑车那阵子,很让人上瘾,为了解渴,便厚着脸皮去向别人家借,借车是碰壁者居多,如是新车,车主干脆利落的回答是“车坏了没来得及修好呢”;如是旧车,借得的几率大了,但往往同时还借到一位热心肠的陪练,这陪练不是别人正是车主。车主说:怕你摔坏身子,我陪你练一会儿吧。这种陪练的时间往往很短暂,放不开,解不了多少渴。

在生产队分成若干个生产合作组的时候,我家所在的组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买了一辆五羊车,此车的用车率特别高,组员动不动就报告说有事要到集镇上赶一趟,结果车用不到两年就破得不成样子了。这让我联想起看过的一则笑话:兄弟俩合资买了一双鞋子,约定谁外出办事谁穿,哥哥当差,常常外出办事,弟弟在家务农,没机会外出呢,心里就很不痛快,于是每天半夜悄悄起来,穿着那双合资鞋在院子里跑圈,鞋子很快便磨破了。你说,我们生产组的自行车是不是这个理?

其实,作为生产组公共财产的自行车,组员学会骑用,那是应理的事儿。组里除了爷爷一辈的几位老人,还有主内的一些妇女,决定不学车之外,再就是年纪小的孩子了,其余的呢,全是学员。先不说这车能否发挥其助力生产之初衷,单单让组内的劳力人人学会骑车,就是居功至伟了。两年用坏一辆自行车怎么啦?总比放着坏的要好呀。

车技学到手后,不久大家就觉得艺高胆大起来,农闲时便相约来到“基地”,非要比出个高下来不可。走车绕物啦,走车提瓶子、拾绳子、捡石子啦,零时速驻骑啦,双手脱离方向把骑行啦,倒骑毛驴啦,一招比一招让人惊心动魄,如入无人之境。

上初中时,个别同学骑车来校,虽然吸引过一些羡慕的目光,但大家不攀不比,依然是和谐相处,有时需要回家应个急,同学间也欣然相借。生产组的自行车我是不能拿来上学的,但跟有车一族谈论骑车技术时,一点也没有露出底气不足的样子来。看来,在村里打谷场上较量车技之高下,多少有点是处。

至于骑车摔倒,换些皮肉之苦,是不值得吹嘘的。倒是有一回较为难忘,姑且记之。上初中那年,正好与堂兄强哥同班,周末便缠着要搭他的车回家。他是有车一族,自信满满的答应了我的请求。途中,到某处水毁厉害的下坡路段,知道它的险危,远远的便提醒他,要求下车过了“险境”再骑,他大声止住我,执意不让我下车,说肯定没事,让我放心坐稳就行了。我将就了他,闭上眼睛狠狠的抓住车架子等着某种预感成为事实。说时迟那时快,没等肢体作出任何反应,我们果然翻了两个跟斗后直挺挺的躺在了地上,车子也飞到一旁的田沟里去了。来不及爬起,便听见后面走路的一群学友,欢快的笑闹着赶上来看热闹,我俩连忙爬将起来,强堆笑容装没事。其实自个儿知道,在跌烂了的裤筒子里面,好几处是热辣辣的了,一定是皮开肉绽了吧,哈哈……

另一次较为难忘的“事故”并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想着却让人后怕:同学山德是甚为善骑的,可以放开手把骑得老远老远,某周末从钦州逛街回来,却听说他的两条门牙飞了,原因自然是自行车惹的。此事被山羊同学借题发挥了整整一个星期,都是围绕着“善骑着堕”这一主题来的。

话说有了全职服务自己的自行车后,虽说装饰上不及前文说的那么全面那么到位,但三角架套个布筒是必须的,你想,自行车后面的载物架经常是满载物品的,此时你得“上前车”吧,不能“上后车”呀,所谓“上前车”是指左脚蹬踏右脚提起跨过三角架横通上车,“上后车”则是右脚往后跨过载物架上车。一个人骑车且不载物,怎么上车任君选择,载物够多够大或搭乘人时,得“上前车”,“上前车”右脚容易擦到三角架横通,天长日久了它会脱漆的,故在此处套个布筒绝对合算。

在村小学教书,要用车的机会挺多,笔墨纸张啦,课本资料啦,煤油粉刷啦,开会培训啦,谈情说爱啦,都少不了车。诸位有所不知,其实用自行车谈情说爱不仅是驮着女朋友去兜风那么简单,那是成熟期的事情了,已是好事的尾声了。问题的关键节点是,前期要用好车把精心写好的书信及时的拿到集镇上的邮箱去投递,否则延了对方盼定的日期,生出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来就麻烦了。当然了,你可借助邮递员的脚力,主动跟邮递员打好关系,让他帮你省些力气。在村里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草绿色的邮递车是既好看又可爱的宝贝,远远的看见它过来时,便怦然心动了,你说其中含着什么道理呢?那时,特爱听爱唱电影《绿色的原野》插曲《草原之夜》,觉得那歌词就是为我们一代人写的。

其实急于成为有车一族,除了诸多实用主义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师范毕业时跟耀昌同学相约,等工作挣到钱后,定要买辆车骑行去桂林一趟,看看那里的百里画廊,看看那个“一带山河”。可是等到两人再次见面时,却没有了相约骑行的激情了,究其原因,想必是那辆草绿色的脚踏车惹出来的祸吧,一门心思的想着它捎来带去的那些信封里的事儿了。这算不算为了眼前的苟且,辜负了诗和远方呢,不好说不好说了,姑且交给时光机去琢磨吧。

还有辍学回家的半大不小的孩子,早早的用上自行车拉着冰棍儿箱,每天在上下三村周来转去的,不时张开羞涩的喉咙喊:买冰棍啰……接着又是一串脆响的铃铛,活像若干年前进得村来的阉鸡补锅佬一样,定格成一个时代的记忆了。

后来,自行车逐渐进入了千家万户,许多家庭每个劳力是人手一辆,家里需要购买物品用到人和车时,出现家庭成员之间推三搪四,不肯骑车出门之怪现象了。这不,大家一起进入自行车审美疲劳季了吧。幸好,家中的女孩子总是听话者居多,自行车厂又为她们设计出许多适合女性朋友骑行的款式,才得以抚平那些上了年纪的父母们对家庭政令不畅的忧伤。

后来的后来,当共享单车被共享电动单车替代了以后,人们几乎忘记单车了,忘记何谓“上前车”何谓“上后车”了,也忘记邮车的颜色和邮递员的挂号件的样子了,与此同时,一起失却了写信倾诉的愿望,失却了表达思念的冲动,甚至于失却了欣赏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情愫了……

回望自行车历史,AI如是说:‌自行车发明于1790年‌,由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最初只有两个轮子,没有驱动和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蹬地前行。‌1817年,德国人卡尔·冯·德莱斯发明了“奔跑机”,定了自行车的轮廓。1861年,法国米肖父子发明了前轮大、后轮小,装有曲柄和踏板的自行车。1874年,英国人劳森在自行车上采用了链条传动结构,标志着现代自行车诞生。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约翰·斯塔利对之进行改进,设计了前叉和车闸,使前后轮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首次使用橡胶车轮。同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发明充气轮胎,将其应用于自行车,提高了舒适性及安全性。

奇怪的是,读了AI的回信,我连续几个晚上梦见我以前的自行车了,它跟原来村里的自行车们在一起生活,不时的来到我居住的新城市逛逛。老实说,如果不是这样,我是不至于专门写自行车的。它们在宽阔的大道旁歇脚,一起品味着眼前的生活,憧憬着未来的美妙,都夸赞现在的路走起来舒服了,没那么颠簸和坎坷了,但是话说回来,却总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似的,找不到一个词儿去表达出来。它们又看看身旁摆得不算整齐的电动单车,流露出对人们把它们扔进阴沟里的行为不理解的神色。它们当中有一位说话特别的小声,但声音却特别清晰:我们也知道是停不下来呀,可是……可是有必要赶得那么快那么忙吗?话音那么小,众车听了都一时不说话。我觉得它们可能是传说中的有趣的灵魂,便尽可能躲开它们可能的视线继续偷听,猛然被身边疾驰而过的上百个轮子的大车猛嚎一声给吓醒了,真扫兴……

是的,自行车的两百年发展史对人们的生活是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它不仅曾经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还逐渐演变为一项高雅体育运动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演变看似高雅,却是越来越式微了。

自行车的赛事儿呢,会在我们新的城市里每年发生着若干次,但却让人觉得:它也像影响力式微的司空见惯的仪式一样,以某种自以为是的方式敷衍一下忙碌的我们自己罢了,仅此而已。

是的,仅此而已。我们的骑行能力已经被转移到了机器上了,人们向前的路该如何走?仍用车轮滚滚去形容也不为过的。正如人工智能的未来,大家既然都不得而知,就只能等着瞧了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