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城》的头像

《吕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008/20
分享

春夜闻笛

 

姜均

 

 

 

晚上,我在灯下看书,女儿忽然跑过来,神秘地对我说:“爸爸,快来听听夏天的声音。”

我随她走到阳台上。春寒似水,夜气如磐,远远的,一脉细细的乐声若有若无地传到耳畔,凝神细听,不知谁家吹竹笛,久已不闻的笛声悠悠扬扬,把人心撩乱了。

女儿似问似诉:“这多像夏夜啊!”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回忆童年的夏夜乘凉时,一群孩子伴着笛声拍手唱歌,其乐陶陶的情景。女儿大概就指的它。

人很容易被最初之见迷惑,形成定势。于是我跟女儿说,笛子不一定要在夏夜吹,古人诗文中咏笛的四季都有,又因为笛子是横吹的,所以古代就称它横吹曲,大多寂寞、苍凉,配上诗歌,边唱边吹,就有了《折杨柳》、《梅花落》的曲名,诗人用它寄托送别怨离、万里戍边的思绪,愁肠百结。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辞》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唐代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高适的“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还有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女儿拍着手跳起来:“我知道,我知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她有所悟地说,“噢,那真是在春天吹的哟。”我笑了,但又沉默了。

作为民族乐器的笛子,现在很少听到有人吹了,更不要说吹得好了,老一辈的王铁锤、陆春龄出神入化的演奏,我自小还常常听到。时世变化了,有多少旧事物在逐渐消亡,即使有人大声疾呼,提倡保护,但大势所趋,就像一个老去的英雄,难以挽回昔日的光荣,我国特有的书法、京剧不就处在这种状况吗?

女儿见我沉默,不解地推着我:“你在想什么呀?”

我掩饰道:“不想什么,快去做你的事吧。”

那一支竹笛仍在呜呜咽咽地倾诉,毕竟给春夜带来了融融暖意,到了夏夜,还能听到它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