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城》的头像

《吕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108/23
分享

星火聚光 引我成长 ——我与吕城作协这五年的事儿

                  印雨钰

2016年末,我加入了吕城作协。加入的原因很简单——是我的同事庄燕把我拉进来的。

我以为这只是个小的民间组织,也就是几个人凑在一起,点个头,聊几句废话。至于写作嘛,大概就是几个抽烟的老同志,闲来写点陈年旧事,谈不上创作。加入这个协会,也是顾及同事的面子,至于有什么作为,我是不抱希望的。

但召开的作协第一次会议改变了我的看法。参会的人不多,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会议召集人庞云初侃侃而谈作协的任务及理事会成员的分工。他准备充分,似有激情,也想做事。这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对这个小协会有了期待。

后来发现,这里面还真有几位认真写作的人。赵理章、袁小定对吕城历史的翔实记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邓双梅、李俊美、符国芬、曾萍及后来加入的严夕娟、李云芬,她们都能用女性的视角观察世态人情,常有作品呈现,文风或有不同,但皆文笔流畅,情感真挚,给我带来阅读的享受。陈建国的作品,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的童真童趣盎然,有的嬉笑怒骂中针砭时事,有的幽默接地气,令我莞尔。张荣平的小小说,进步很快,看得出他是下了工夫的,他的作品,讲究技巧,一波三折,很有意思。另外还有几位写古典诗歌的会员。

这里的文学氛围很好,于是我就把我的老师郦慧菊和我的丹师同学何雯请进了吕城作协,又把我的另一位丹师同学、江苏省作协会员马莉推荐给了吕城作协。她们三人写作风格迥异,但都是我喜欢的。

2017年初,我产生了为作协做公众号的想法。我觉得,一群认真写作的人,他们的文章应该被更多的人读到。虽有了这个想法,但自己却什么也不会,都得自学。那年冬天,我一手抱娃,一手开着电脑做公众号。从平台的申请,名字的确立,到内容的编辑,没有人告诉我该怎样做,我就百度方法,不断尝试。我小心翼翼地编排着《吕城》主编庞云初发给我的文稿,选版式,配图文,找素材,终于把会员的文章编辑发出去了。那一刻,我有了成就感。现在,做公众号和在中国作协网上推送文章,已经成了我日常工作以外的“日常工作”。

会员们常常说感谢我,其实我要感谢他们。做公众号,就是逼着自己认真去读些文章。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还有一群人在搞文学创作,这件事本身就让我惊叹,所以我认真读并愿意为之做推广。

五年来,我编辑文章,看到了会员的文章选材和对文字的掌控与运用都有所变化。有的会员每期交稿及时,文稿质量也在提高。有的会员除了经常在《吕城》内刊上发表作品外,还时有文章刊登在正式出版物上。有的会员出版了个人作品集。我由衷为他们高兴,也激励着我,鞭策着我。让我相信,坚持梦想并为之奋斗,就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这篇“我和吕城作协”的文章,我一直想写,却不知道如何去写。这五年里,我一手抱娃一手编辑的文学时刻让我忘却了带娃的辛苦,在我躲避现实生活一地鸡毛的另一个空间里,因与文字结缘而感到充实,所以我要感谢作协;这五年当里,我写了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对我来说是有疗愈功能的,回忆过去的同时也疏解了情绪,还获得了一些人的认可,所以我要感谢作协;每一次文学创作培训会议,我们品读名作,讨论写作,我把自己调整为空杯学习状态,总有所获得,所以我要感谢作协。

期待下一个五年,我们的会员朋友们星光灿烂,熠熠生辉,更期待我们这些怀揣文学梦的人能多写出一些好作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