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理章
《吕城》创刊五年以来,为像我这样的乡土草根写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园地与环境。在这块园地上,我既能撒播一些自己文学梦想的种子,还能收获到其他同道者提供的文学果实。我们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每当新一期刊物到手,我都会迫不急待地找寻感兴趣的、适合我阅读的作品,浏览过后,再慢慢品鉴其他作品。写作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要多读才能多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是《吕城》的热心粉丝之一。
《吕城》内刊,将“地方特色,时代风貌,精神家园”作为办刊宗旨,特别最初几期出版的《吕城》,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特色小吃”“小城故事”“民间记忆”等,这些内容很吸引吕城本土的众多读者,他们说这些文章把他们带回到了过去,让他们有一种重温旧梦的感觉。一些中老年读者,最爱看那些写自己也曾经历过和熟悉的人和事的文章。吕城西街就有多位爱读《吕城》的粉丝,其中有一位老年女性读者吴某,今年已七十八岁,是一位《吕城》最忠实的粉丝,《吕城》创刊至今,她期期必读。2020春疫情期间,因不得外出,不得串门,春季卷出版后,我没有及时送到她家,后来她遇见我时,还催问我:“春季卷出版了吗,怎么没给我?”我随说与夏季卷一道给吧!她脸上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吕城》成了她期期必读的精神食粮。
这位耄耋读者,也一直是我的热心粉丝,她读书读报很认真专注,多少年来,一直自费订阅着一份《丹阳日报》,书报上如出现错别字她总能发现。《丹阳日报》在同一期上,偶尔有我的两篇文章,看到后总向我报喜,坚持每期报纸,每期《吕城》上的文章,每篇必读,这位阅读“明星”,这一阅读精神难能可贵,值得赞扬!
还有一位特爱看《吕城》的花甲女性读者陈女士,曾担任原折柳镇副镇长,退休后在家带小孙女,闲时就手捧《吕城》阅读。当小孙女到常州读书时,她始终不忘记把《吕城》带在身边,并且稍有一点空闲,就拿在手上看。一次带小孙女去儿童乐园,小孩在园中尽情玩,她在旁看,一位中年男性手搀小孩,走近陈女士时,他对自家的小孩说,看这位奶奶看书多认真呀!随后就问陈女士,是什么让您看得这么认真,陈女士说是我们那里办的一本刊物。当这位男士听到是乡镇办的好惊讶!随向陈女士投来了赞叹的眼光!
家住吕城镇河北原劳动桥附近的一位外婆级女士杨某,对《吕城》也十分钟爱,最初我送她看时,说她在北京工作的女儿也很喜欢看我们吕城的文章。因母女俩早就是我的粉丝,她们现也成为《吕城》的粉丝,几年前母亲把女儿在教育部工作的地址交给了我,请我们吕城作协可否把刊物寄过去,现母女俩(母亲在带小孩)在北京同时能欣赏到她们喜爱的这家乡读物。
2020年11月16日,我参加了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和江苏恒顺醋业股份公司举办的征文活动颁奖大会,认识了几位镇江的文友,向他们介绍了吕城作协及《吕城》内刊,回家后把我的《悠悠吕渎河》文集邮寄给他们,顺便夹带了几期的《吕城》,当他们收到刊物时,对《吕城》予以了赞扬,说一个乡镇能办一个刊物,质量又好,编者真不简单。
《吕城》创刊至今,经我之手送出去的每期都有三五十册,这些人都是爱看《吕城》的固定粉丝,五年来累计送出达九百余册。
一本读物拥有读者,才能有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