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城》的头像

《吕城》

内刊会员

散文
202304/07
分享

吕城大运河上三座桥

吕城大运河上三座桥

袁小定

隋炀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为吕城建镇创造了条件。唐朝时期,吕城在大运河两岸开建街道经商,民居增多,集镇初具规模。宋朝雍熙四年,定置吕城镇。从此,吕城集镇伴大运河而建,因大运河而兴。到了元朝,吕城镇商贸繁荣,人民富裕,成为苏南大运河沿岸的重镇之一。

然而,吕城两岸集镇虽然有了规模,人员往来却要靠摆渡船。这对两岸交往造成障碍,制约了吕城镇的发展。在南宋绍兴年间,县主簿窦渊决定在吕城建桥,由于吕城大运河段处于丘陵与平原交汇之处,每年大水季节,上游水流湍急,屡屡冲毁大桥。元朝泰定年间,由庞舜举主持,决定在吕城大运河上重新建造新桥。

建造新桥全部采用花岗岩石材,大桥底部采用三米长的圆木梅花型布桩密集嵌入河床深处,大桥南北底部枕座石分别用二块完整的长10余米、宽2米的花岗岩石,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桥彻底拆除时见状,非常感叹,这么巨大的石头如何运至而来。大桥花岗岩石缝交接全部采用糯米胶镶嵌。大桥顶部两旁围栏,采用长3米,宽0.4米,高0.8米的花岗岩石条。

经过三年建造,一座高10余米,宽8余米的拱型大桥终于建成。正值泰定年间,所以取名为“泰定桥”。宏伟壮观,成为苏南大运河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传说大桥南北桥头建造了“四庙”“八店”,庙里分别供奉着桥神河神,庙旁店里出售香烛、纸钱,凡是南来北往过桥行人,需向“桥神”进香烛,向河神撒铜钿。五八年开挖大运河时,桥两旁泥土里夹裹着很多铜板、铜钿,印证了传说的存在。泰定桥的镇桥之宝“二龙戏珠”,五八年大桥拆迁时被发现送往南京博物馆保存。泰定桥的建成,为古代大运河漕运提供了便利,为吕城成为苏南重镇奠定了基础。泰定桥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说,传说之一是八仙之一吕洞宾在泰定桥上卖汤团的故事;传说之二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龙舟行驶到泰定桥下被卡遇险,将军庙颜良菩萨奋不顾身救驾的故事。泰定桥还留下古代许多文人墨客的感叹笔墨。

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占吕城前,派飞机轮番轰炸泰定桥,炸弹炸毁了两岸许多民房,泰定桥除围栏的花岗岩被炸毁几块表皮外,大桥基本毫发无损。日寇占领吕城时期,新四军曾在泰定桥上击毙两名在桥头站岗的日本鬼子。

一九五八年拓浚京杭大运河工程展开,运河要加宽,泰定桥跨度达不到要求需要拆除。五九年初,大运河工程暂时停止运行,此时,泰定桥拱型顶部已被拆除。于是,在桥基础架构上架设桁架木桥。几年后,木桥受损严重。一九六四年重新修建改造。由于五八年运河开挖前,吕城大运河两岸街道、民居已拆,新建的街道向西移址,需要大桥对接新建街道。一九六九年大运河又一次疏浚,这次,泰定桥彻底拆除。新的大桥在一九七O年底建成,桥长90米,宽8米,跨度长73.8米,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结构,可以通行汽车,新建的大桥取名为“吕城大桥”。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吕城镇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吕城镇的南面,312国道贯通,镇北面吕九路开通,常州机场通航,吕城火车站扩建,吕城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地发展,吕城镇的人流量急剧增加,汽车、自行车、上班职工人流熙熙攘攘,吕城大桥不堪重负,遇到集场、节日,不得不派警力维持大桥秩序。虽然如此,大桥常常被人流车流堵塞。由此,吕城镇政府积极向上级申请建造公路大桥,实施人车分离。一九九二年十月,吕城大桥向西0.5公里处动工兴建公路桥,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份建成通车,桥名为吕城公路大桥。同时,原吕城大桥拆除改建人行桥,一九九四年人行桥建成通行,取名为吕城新泰定桥。此时,吕城大运河上有了二座桥。

进入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洪流不可阻挡,神州大地一派繁荣景象。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京杭大运河成为国家重要运输战略通道。二O一五年苏南大运河决定实施由四级航道改为三级航道的扩改工程,大运河需加宽至100米。由此,吕城大运河上的两座桥都需要拆除重建。重建大桥为吕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吕城政府站在长远发展、通盘考虑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增加新建吕城东大桥公路桥,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批准。二O一五年起,在大运河实施“四改三”工程的同时,吕城东西二座公路大桥同时开工建设。大桥采用钢结构斜拉式双向四车道,二O一六年十二月东西二座大桥相继建成通车。分别取名为吕城东大桥、吕城大桥。两座公路大桥的建成,为吕城环镇公路畅通,为吕城集镇进一步扩展打下坚实基础。二O一六年五月新泰定人行桥开工建设并在一年后建成通行。至此,吕城东大桥、吕城大桥、吕城新泰定桥三座大桥如凤凰展翅翱翔在吕城大运河上空。

回顾吕城大运河上建桥历史变迁,一部建桥史,千年发展史,反映出吕城镇兴起的源头和发展的历程。如今,吕城拥有三座大桥,吕城的发展和繁荣,必将会翻开历史新篇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