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庄道个歉
郜志坚
韦竹青是我在县委宣传部搞通讯报道时,就认识的老朋友。我到吕城工作后,在一幢楼里办公,想不到又与他成了同事。
他是土生土长的吕城人,在镇里搞通讯报道快二十年,对吕城的历史文化人情世故,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他为人真诚正直善良,朋友也多。我约他一起去“家访”,到东村看老庄。
老庄是谁?老庄是一位退伍军人贫困户,是带着铺盖到镇党委来上访,睡在书记办公室门前走廊上三天三夜不走的“老赖”,是我第一天上任就进不了门, 遭到我大声呵斥被赶跑的那个人。
老庄住在村东头,一条小路通到村里经过他的门前。两间红砖砌的矮屋,屋里有几张高高矮矮的旧凳,四壁空空,墙上石灰剥落,灶壁锅台被烟火熏得漆黑, 墙角有一只盛米的缸,没有缸盖,缸已见底。他身体不好,妻子是个残疾人,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儿在读小学。
我首先向老庄道歉,才到吕城工作那天就向他发了脾气,不了解情况,也缺乏耐心。
老庄很难为情的样子,叫我别说上访的事了,都是他的错。大概他老婆也知道一点,在旁边插嘴数落老庄的不是。
临别的时候,在小屋门前的土场上,我拉着老庄的手,心里酸酸的,又是空落落的,脑子里考虑着怎么办?离开老庄家,韦竹青带我去他的朋友处小坐,又看了东村的村办厂。
回到镇里,我与有关部门商量,老庄尚可劳动,由村集体安排个农田看水员之类稍轻一些的工作,妻子由民政部门定期补助一点,女儿的读书费用除学校减免外,又请韦竹青私下出面,由他的朋友也是一位村办厂的厂长民间帮助,保证不失学。
吕城镇的经济状况,在全市算是好的,但贫困户仍然不少。对于贫困户的救助,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后来国家那样综合治理的政策和办法。民政科长很为难地告诉我,这些贫困对象年年都安排,民政经费不够,只能是救急不救穷。
我又与分管乡镇工业的王镇长商量,进一步加大那些有劳力、有子女,可以就业的贫困户帮扶力度,至少保证他们一户有一人,能够进入镇办厂做工,无工不富嘛。
总之,要排一排,全镇一共还有多少贫困户,要想办法加大帮扶力度,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