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范景来的头像

范景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13
分享

怀念我的父亲

怀念我的父亲

范景来‖北京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七年了,在这十七年里,我始终没有停止过对父亲的怀念。起初的几年,我几乎每天都要以泪洗面,这些年经过调整,心态好了很多,但思念依然不减。父亲的离去,对我的打击很大。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不敢想,也不敢看有关父亲的一些文字,因为即使是随意的一点触动,都会给我带来无尽的伤痛。父亲的一生对于我来说,是刻骨铭心。我苦于无法逃避,内心备受折磨,以至于我不得不鼓起勇气,将内心的思念统统道来,也许这样,期许会得到心灵上的一点平复。

父亲是因病去世的,享年65岁。应该说,在这个年龄,正是享福的时候。刚退休不久,儿女都已成家立业,经济上也都富裕了,我们儿女足可以让父亲晚年过的更安享。但是,天不遂人愿,父亲还是走了,走的是那么突然,从患病到离世,仅仅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我和父亲还没来得及说说心里话。我不敢接受这个事实,好像天塌了一样,但又无法阻止这个事实的到来,满眼的伤痛无情地折磨着我。

大多数人都称自己的父亲为爸爸,可我不同,我只是叫爹。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也从来没有问过,几十年如此,一直将父亲称作爹。也没感觉这种称谓有什么不同,一切好像都是自然而然的。

父亲的一生很不容易。我的爷爷只有我父亲一个儿子,没有任何弟兄和姐妹,很是孤单,自然也就显得有些可怜。而且,父亲来到这个世界也算是不容易。爷爷和奶奶结婚十几年才有了我的父亲。据说本来命里没有,只因爷爷和奶奶都是十分的善良,乐善好施,做任何事情从不先考虑自己,所以才积来个儿子——我的父亲。虽然这里有些迷信的说法,但父亲的到来确实不易,爷爷奶奶的善良和施舍,也是村里出了名的。

父亲也是很不幸的。父亲刚刚九岁时,爷爷就走了。而且是在外地做事时,客死他乡。当时由于家里穷,父亲又小,不担事,爷爷的尸骨就埋在了外地,是由爷爷的兄长办理的。可以说,父亲的命也很苦,早年丧父。奶奶一个人将父亲拉扯大,一直未嫁。也许是小时候的经历,造就了父亲不爱说话的性格。父亲十分孝顺,立业以后,经济上稍微好转,便毅然将爷爷的尸骨从外地起了回来,葬在了家乡的土地上。这在当时全村子里,都是一件很称道的事,说父亲做的好,是个大孝子。当然,为了让爷爷的尸骨回到故里,父亲也向别人借了很多钱,欠了一些外债。但欠账的事,父亲从来没有和我们弟兄说过,自己默默地用点点节余还的账。据说,到了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才把外账还清。父亲的隐忍和担当是多么的厚重!

父亲文化水平不高,只上了小学几年级,因为家里困难,不得不辍学。但父亲又很专心,喜欢看书,写字,虽然上学少,但不断地充实,靠自己的努力,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后来有机会到了公社文艺宣传队,还学会了拉琴,再后来又被招了工,算是端上了国家的饭碗,不再只是靠种地养活家里了。父亲很敬业,干一行总能够坚持干好,并且不轻易放弃。当时,和父亲一同到宣传队的有好几个人,很多人都因为当时挣得少,熬不住,主动辞职回家种地了,只有父亲和少数几个其他村的人坚持了下来,这样才有了后来稳定的工作,让父亲成为了一名国家干部。虽然,父亲没有因为这个工作有更大的发展,但在全村子里,能够像父亲那样有了公职的确是不多。为此,父亲也是自豪的,我们全家也都感到十分的幸福。

父亲给我的最大印象是不爱说话,在家里从来没有和我们聊天、交流的习惯,我们有的只是服从。家里的大事都是父亲做主,母亲操持家务。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父母虽然有时也会闹意见,但总的还算是和谐。父亲对我们弟兄的学习几乎没有关心过,也从来不过问,在他的心里,也可能事情太多,根本顾不过来。或者,他的教育方式就是和他一样,树大自直。我们弟兄6人,只有我考上了学,但父亲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喜悦。父亲喜欢喝酒,而且喜欢的有些偏执,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早上喝的少些,中午,晚上就多一些,遇到客人,就会喝得更多些,而且喝的时间也长。

我们弟兄几人总的说都有些惧怕父亲,有什么事几乎都不直接和父亲说,而是和母亲沟通,父亲说什么,我们就照做,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也不敢有任何反驳的意见。在我印象里,我从来没和父亲要过钱,父亲也从来没给过我零花钱,也许和当时家里穷,孩子又多有关吧。我唯一一次和父亲谈钱,是在我上高中时候,当时高考很流行复习资料,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13元(共计12本),是上海出版的。很多同学都买了,我也想在考学上有所斩获,我知道母亲手里没钱,酝酿了很长时间,和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父亲当时没有说话,我也没有再问,以为父亲是不同意。可是过了大概一个礼拜的时间,晚上我在自己的屋里学习,我妈进了我的房间,拿出了13元钱,交到我手里,说是我父亲把钱给她了,让她给我买书用。当时,我什么也没说,眼泪一下就流了下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父亲是那样吝啬语言,从来没有和我们多说过一句话,在钱财上又是那么节俭,可是,唯一在我张嘴要买书这件事上确慷慨了一把。我不知道父亲当时每个月挣多少钱,也不知道13块钱的概念。一年后当我考上学,才知道13元钱的分量。我每月的生活费就是12元(学校发的定额)。可见,当时的13元,对于父亲来说确实也不是一件小数。母亲帮我擦了眼泪,嘱咐我,好好学,别太累了。其实,在我的心里,早就攒着一股劲,发奋一定要考上学。这次,父亲用这种方式圆了我买书的梦,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好好学习。因此,在高中那两年,我的确把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发奋了,刻苦了,最终我也成功了。在高考那年,全区(当时是几个公社统称)好几百人参加高考,只有两个人考上了,而我考的最好,全区第一。

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在我们弟兄几人中,我是唯一通过高考走出农村,走上工作岗位的。可以说,没有因工作问题,让父母去托关系求人,这一点算是省心的,也算是对父母的一点回报。参加工作以前,在家里我是不太受父母宠爱的,也许孩子太多了,也顾不过来,而我从小体弱,因此在家里几乎没有什么说话的位置。参加工作以后,自己很努力,工作也很出色,在单位又混上了一个小职位,也多少能帮助家里做些事情了,从此以后,父亲对我的印象也有些许改变。

父亲在的时候,我们家每年到了春节三十晚上都要聚餐。从我记事的时候这个习惯就有,一直持续了几十年,最多的时候,全家要摆上两大桌子,二十几人。吃饭之前,全家人还要合影留念,这是每年都不能少的一项内容。父亲很看重这个事情,在这件事上从来没有吝啬过。三十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父亲是很高兴的,喝酒也要喝好一点的,父亲对我们弟兄几个没有太多的言语,可是对于我们的下一代,自己的孙子、孙女确不然,孩子和他们的爷爷关系很好,也很亲近。每年过年的照片,父亲都会用大镜框镶起来,挂在墙上,一年一张,按照顺序排列。外人来到我们家里,看到照片都很羡慕,我们全家人也感到很自豪。也许因为父亲那代只是他自己的缘故,因此父亲对全家合影的事非常看中,几十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可惜的是,父亲走了以后,全家人就再也没有合过影,也没有人再提起这个事情,因为我们都不愿意让这件事情勾起我们的痛处。

父亲的离开,我最遗憾的是,一辈子也没有和父亲有过一次心灵上的沟通,没有和父亲说说心里话。我也想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对我们有什么期待和要求,我们怎么做才能够让父亲高兴。可惜的是,上天连这个机会都没有给我们,父子一场,没能够坦诚的说说话,聊聊天,我感到终生的愧疚和遗憾。

父亲走了已经十七年了。这些年,每到清明以及年底,我都会到父亲的坟前祭奠,从没有间断过。一方面祭奠父亲在天之灵,另外也是在心里和父亲说说心里话,送上我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