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范景来的头像

范景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03
分享

写在清明节的文字

写在清明节的文字

范景来‖北京

昨天社区给我打电话,让我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文字,恰好我也有这种想法,于是,便梳理一下思路,写了下面这些文字。

每到清明节,我都会回老家扫墓祭奠。老家在河北一个小山村,老家村子后面是一个小山坡,村里人习惯称之为后梁,山坡不高,也不陡,垂直高度不足百米。山坡的下半部分是黄土,原来是一处果园,山坡的上半部分是一些山地和树林,树木以松树和槐树居多。

记得小时候,夏秋季节,我和邻里小伙伴经常去后山坡去玩,说是去玩,实际上是惦记山坡上的水果。那个年代,水果绝对是稀缺品,人们的温饱还没有完全解决,只要是有块空地,就会用来种粮食,不管是收成好赖,总能解决一些应急,因此很少有栽水果的地方。那时的水果好像也是格外地好吃,甜的诱人。当时,村里还是集体耕作,果园是生产队的,队里怕有人偷,派了专人看管,看果园的人吃住都要在山上。我们几个小孩经常去,看果园的老爷爷也是同村的人,一个生产队的,又是乡邻,所以,只要是果实有几分成熟,总会给我们每个人摘几个,然后就让我们赶紧走。我们拿到了那半生不熟的苹果,或者是梨,揣在兜里,如获至宝,用手使劲捂着,生怕丢了,然后便到别处去玩。那个时候很开心,唯一有些顾忌的是,果园里零星有些坟墓,我们有些发憷,见到后总会绕开,离得很远。

后来,公社建砖厂,征用了那块黄土坡地,果园不复存在了,果树也被砍伐了,果园里的那些坟墓,据说都迁到了后梁的上方,从此我们这些孩子再也没有去后梁去玩。

几十年过去了,村子里只要是逝去的人,几乎都会选择在后梁掩埋,后梁坐北朝南,风水不错,村民所以都选择在那里埋葬逝去的亲人,一方面,对于逝者是个告慰,逝去后有个好的安葬之处;另外,对于后人,可能还是给予了更多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逝去的人在逐渐增加,后梁的坟墓也逐渐增多,起初,山上还有成片的树林,坟墓只是零星的一些,如今,树林已经不多了,取而代之的便是一个个坟墓。每年的清明扫墓,都会有很多人前去,因为坟墓的增加,后梁也变得有些可怕,如果是一个人,定是不敢轻易前去。原本面积不大的后梁,随着埋葬人数的增加,更显得有些紧吧了。

村里人扫墓的方式,原来都是沿袭了数代人的习惯,除了要放一些祭品外,更多的是要焚烧大量的纸钱和冥币,还有的要放些鞭炮,因为清明时节,天干物燥,上坟祭奠常引发山火。近些年,政府为了护林防火,焚烧的做法被强行禁止,人们也逐渐适应了,祭奠改做只放祭品,和一些鲜花。后梁的砖厂,前几年因为环境治理,也早已经被关闭了,因为多年的挖土烧砖,让场地变得残破不堪,千疮百孔。

从城市来看,虽然普遍实行了火葬,但高额的墓地,有些让生者承受不起,因此,人们不免发出了:死不起的呐喊。而清明祭奠,城区则在僻静远离居民区空旷地带,设立了专门的焚烧炉,满足人们祭奠所需。应该说,这种祭奠文明了很多。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文明程度也在逐步提高,清明祭奠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让逝者更安心,生者也不失祭奠的内容。

每次清明回老家祭奠,看到后梁那日益增加的坟墓,我都感到十分沉重,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那么,如何积极地面对,则是我们应该思考,而且必须思考的问题。土地有限,资源有限,我们应该如何让逝者安心,不让逝者占用更多的土地、森林和资源,已迫在眉睫。

让文明祭奠不要来的太迟!

2019年3月10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