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鞭炮的春节更好
范景来||北京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消息,让我甚是欣喜。
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2月16日发布消息称:2018年除夕(15日)夜间,与上年除夕相似的大气扩散条件下,北京市PM2.5浓度增长速度显著下降,峰值浓度显著降低,1—3时污染高峰基本消失。
这说明今年北京除夕的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自然得益于北京去年出台的《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这个规定将“五环”之内化为禁放区,这是有史以来禁放最严厉的一年,也是第一年。初次实行,收效就如此显著,的确值得庆幸。
不仅市区如此,我居住的怀柔城区,今年也同样实行了严格的禁放规定,城区周围的怀柔镇、雁栖镇、桥梓镇、北房镇、红螺镇都实行了全天候鞭炮禁放。往年的除夕,没有禁放规定,烟花爆竹燃放没有任何约束,燃放的数量也是十分惊人,以我居住的小区为例,高峰时段,即使出外带着口罩也能闻到强烈的硫磺刺激味道。即使晚会结束,鞭炮燃放仍然不停,本来劳累一天,看了一晚上电视,想要好好休息休息,但是窗外的烟花此起彼伏,炮竹声不绝于耳,让你根本无法入睡。一个喜庆的除夕,不得不在忍耐和煎熬中渡过。
没有禁放的时候,市民好像也有一种错觉,你放我也放,你放的多,我也不甘示弱,好像是谁家燃放的烟花炮竹多,声音大,才显得气派似的。无节制的燃放,最终造成了城市的严重污染,受害的还是居民自身。记得前些年,每到初一早上,首先看到的,是满院子的烟花炮竹纸屑,厚厚的一层,清洁工要忙乎好一阵子才能清理干净,光纸屑就能装满好几个垃圾桶。看到那种场面,我的内心真是五味杂陈。
燃放鞭炮,在我国已经有相当的历史,近两千多年。最初人们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辟邪,后来渐渐地演变为一种娱乐活动。在古代已经非常流行,每逢过年、过节,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白姓,都要燃炮竹,燃放焰火,以此来增加节日喜庆的气氛。直到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安全和环保考虑,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做出了禁放的规定,不过禁放的力度总是不大,落实的也不平衡。
我是非常支持禁放的,因为禁放只有好处,而没有任何不利。
记得很多年前在老家过年,除夕,全家人一起吃完团圆饭,晚会还未开始时,我的一个侄子到院子里放烟花。那是一个手持的烟花,点燃时需要竖立,点燃后,烟花便冲向天空,一声炸响后便呈现五颜六色的光彩,那种场景的确给人一种喜悦的享受。起初的燃放算是正常,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孩子竟然将烟花平举了,随着一声炸响,一个巨大的烟花直接落在了院墙处的玉米秸上。那些玉米秸,是大人从地里辛苦运回来的,戳在院墙处,晾干以备冬季取暖用,每年都是如此。玉米秸沿院墙整齐排列,足有二三十个样子。因为经历了几个月的风吹,玉米秸已经没有了任何水分,当遇到那赤烈的火焰后,瞬间便着了起来,一个带着另一个,那火势瞬间变大,简直是势不可挡,火苗窜起有一人多高,整个院子瞬间变得通亮。家里人见着了火,都慌了起来,急忙从水缸里取水往上浇,邻居们看到也前来帮忙,怎奈火势实在太大,撒上的那一点水真的是杯水车薪。虽然经过大家一起扑救,但还是没能完全阻止火势蔓延,最终玉米秸全都化为了灰烬。好在老家的前面没有人家,是一片空地,那火没有殃及别的人家,不然的话,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火势扑灭后,大人也没有更多埋怨孩子,只是好端端的除夕,却因为那场火,失色了不少。
也许是那次燃放烟花的经历,让我对放鞭炮和烟花失去了更多的好感,因此,很多年前,我就很少买鞭炮和烟花了。
后来在城里过年,看到别人家都在放鞭炮,妻子也坚持要放一些,说是过年了,图个喜庆和吉利,据说燃放鞭炮会给来年带来好运。我只能遵从,到腊月二十八、九时,才买一些鞭炮,准备除夕、初五、十五时燃放。但是,买了以后,心里就开始不踏实,苦于没有合适的地方存放,生怕出现意外,只能放在阳台一角,选择既防水,又防止接触热源地方暂存,直到正月十五,将全部的鞭炮放完以后,心里才算最终踏实下来。
燃放鞭炮,驱鬼辟邪的作用好像已经不复存在,剩下的就是一种娱乐。我常想,既是娱乐,那就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在你享受娱乐的时候,不能影响到别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能将自己的“乐”建立在别人不“悦”的基础上,不然,那种娱乐就失去了道德,就是一种自私。城市燃放鞭炮,显然弊端多多,不仅不安全,同时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像我一样,赞成禁放的,恐不在少数。因为禁止燃放是一项文明之举,会减少安全隐患,有利于保护环境,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但是,禁止燃放的举措,落实起来确有些缓慢。
其实,纵观燃放鞭炮的历史,不仅在消费端存在隐患,生产和运输中,也常有事故发生。前些年,总能在新闻中听到,江西,湖南等鞭炮产区,常有烟花鞭炮生产事故发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每每看到有鲜活的生命,在春节来临之时,不幸意外离开的消息,都让人感到无比痛心和惋惜。鞭炮运输过程中出现事故的例子也是很多。至于因燃放鞭炮造成眼伤、脸伤、手伤等事例,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其实,与鞭炮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相比,我觉得带给人们的伤痛好像更沉重、更久远。因此,禁止燃放刻不容缓。
当然,一种行为和习惯的产生,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立刻改变的,需要一段时间调整,人们思想上要有转变的过程。好在北京已痛下决心,出台了强有力的禁止燃放措施。决策深得民心,禁放成效立竿见影。我居住的小区,今年春节无一例燃放的,可谓是除夕静悄悄,酣然入梦早。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认识的提高,禁放会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那时,我们的居住环境就会更安全,空气会更清新,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就更高。
2018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