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的“爆米花”
范景来‖北京
昨天去了南华市场,买了一些可以蹦爆米花的玉米,回来之后,便在电饼铛上进行尝试。
先在电饼铛上放一些油,加一些糖,然后放上苞米粒,调匀后开始加温,大约5分钟后,便会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米花响声,然后关掉电源,再过一两分钟,打开盖子,洁白、硕大的爆米花便呈现在了眼前。起初还是很小的玉米粒,瞬间便成了洁白的玉米花,油香和糖香融合在一起,清香扑鼻,十分诱人。
爆米花是妻子的最爱,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购买一次。外卖的爆米花价格也是不菲,一个小圆桶(或是一个朔料袋),大约有三、四两份量,就需要10——20元钱。也许是妻子也感到,如此消费的确有些贵的缘故,忽然有一天妻子说,要自己买原料蹦爆米花,因为听别人讲,完全可以自己制作,于是便把这“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让我买原料自己蹦爆米花。起初,我还真没有意识到,妻子的话也是提醒了我。既然自己可以制作,何必去外面买?而且价格又贵。因此,便有了开始去南华市场买爆米粒,自己蹦爆米花的那一幕。
虽然我也爱吃爆米花,但与妻子相比,还是逊色很多,绝没有妻子那么执着和偏爱。由这次蹦爆米花的事件,也让我想起了儿时蹦爆米花的一些往事。
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不饱是一种常态。那时,农村的土地还是集体所有,集体耕种,所种的粮食以玉米居多。每年秋天收获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分到很多玉米,而储藏玉米也成了一件重要的事。记得,那时存储玉米的地方多是窗台,几乎每个家庭,每个窗台上都会整齐地摆上好基层,遮盖了大半个玻璃窗户,窗台阳光充足,又可以遮蔽雨雪,的确是存储的好地方。其次是阳台,靠在窗台下面,摆了满满的玉米穗,只留下很小的一个过道。那一排排金黄色的玉米,也成了院子里一道独特风景。除此之外,玉米多的人家还要搭上一个仓子,专门用来存放玉米。想一想,那些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无论如何,也是要必须妥善保管好的。
冬天夜长,每天晚饭以后,一家人便会坐在炕上,利用空闲时间搓玉米,将玉米粒从棒穗上弄下来,然后再将玉米粒加工成面,以备食用。那个时候,搓玉米粒几乎是每个家庭晚上常做的一件事。大人搓玉米粒,孩子们也会帮帮忙,但更多时间是娱乐。给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蹦棒米花,将搓下来的玉米粒放在火盆里加热。玉米粒受热以后,便会膨胀,进而蹦出花来。那时候的玉米粒是扁状的,能够蹦出花的并不多,只是受热以后膨胀变熟。即使能够蹦出花来,花也不是很大。蹦好以后,从火盆里捡出来,吹一吹上面的灰土,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权当是一次零食,填补本不充盈的胃,根本不在意什么卫生之类的事情。当然,那也是孩子的一种娱乐,填补了冬季漫长的夜晚。想一想,那时的蹦爆米花,真的是有些寒酸和辛苦。
如今的蹦爆米花,比过去不知要好了多少倍,不仅卫生状况好了很多,蹦出来的玉米花也非常大。虽然玉米粒个头不大,但籽粒圆润,不像过去家里种的那种玉米,籽粒扁平。据卖粮食的商贩讲,北方没有那种玉米粒,只有南方才有。那个玉米是专门用来蹦玉米花用的,但如何种植来的?他也不清楚,就是价格不菲,本地的玉米收购价一斤一元左右,而蹦爆米花的玉米,一斤则卖到5元钱。现如今蹦出来的爆米花,又添加了油料和糖料,味道比过去的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过去蹦爆米花,是一种无奈,如今蹦爆米花则是一种享受。
但不管如何,自己能够亲自制作爆米花,并获得了成功,对我都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方便了妻子的消费,也着实节约了一笔不小开支。当然,我的制作技术也在摸索中不断提高。起初是用电饼铛,后来发现,因为玉米粒受热不匀,电饼铛又不能晃动,蹦出来的花质量不是太好,还有糊的成分。后来改用炒勺,方法是:先在锅内放一些食用油,再加上一些白糖和奶油,将玉米粒放进锅内搅拌均匀,小火加温,盖好盖子,唯一要做的是,要不停地晃动炒勺,让玉米粒均匀受热,这样,蹦出来的玉米花,不仅花大,而且没有糊的现象发生。经过几次尝试,我的制作技术俨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妻子说,我制作的爆米花,与外面售卖的已经没什么两样了。当然,我自认为,比外面买的还要好,因为从卫生角度讲,是绝对信得过的。
与过去的蹦爆米花相比,现在的爆米花应该算是升级版的,进步了很多。儿时蹦爆米花,虽然还残留在记忆里,但我却一点也不留恋,因为,那种经历实在是太寒酸和不堪回首,如今的蹦爆米花则让人羡慕,是真正意义上的享受。我不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以后,蹦爆米花还会有什么改变,但我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