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黄河文化园,雨霁云散,一轮红日普照而下,如绯红锦绣熠熠生辉,光芒万丈。伫立园前驻首北望,两株参天古槐遒劲挺拔,历经千年沧桑,毅然屹立于古顿丘的沃土之上,只是,黄河故道的九曲风涛烈烈,昔人却远去,空留战鼓擂擂,战马嘶鸣。
遥想当年,年轻气盛的曹操从洛阳出发,乘一匹快马,跋山涉水,日夜兼程,穿越滚滚东去的黄河,到此任顿丘令。那时,他腰佩长剑,面如璞玉,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励精图治,除暴安良,不到一年时间,顿丘城政通人和,民康物阜,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也许,就在那个温暖的午后,他乘马途径这里,在老爷庙的槐树下小憩,从黄河吹来的暖风夹杂着泥土的芳香轻抚他的脸颊,让他想起黄河的波涛、黄河的浊浪、黄河的激流,不由心潮澎湃,随即把战马栓于槐树下,手持长剑,衣袂飘逸地舞动起来。一招一式如黄河奔涌而出,气吞山河,势如破竹,剑锋过处稳健潇洒,虎虎生风,吹动槐树上一片片雪白的花瓣飘落而下。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往事经历了千年,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山时曾留下壮美诗篇。然而,他在顿丘却未留下只言片语,只是那株他曾拴过骏马的槐树,竟悄悄地拴住了千年的时光,也默默地拴住了曹操高大威武的身影,不仅把黄河的风姿与顿丘的情怀连在了一起,还把曹操的脚步与顿丘的厚重连在了一起。谁也不会想到,曹操信手一个举动,却足以抵御时代变幻给记忆造成的残缺,让我们重温那个年代顿丘的声色华彩和英雄的音容笑貌。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如黄河之水浩浩汤汤,经历时光的风驰电掣,七百余年弹指一挥间,顿丘城西的老爷庙的老槐树下又迎来了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那年,他率领千军万马在黄河流域南征北战,攻城拔寨,途经此地,听说魏武帝曹操曾在城西老爷庙内的槐树下拴过马,不由感慨万千,深谙曹操雄才伟略,英勇神武,不由亲手把战马拴在槐树下,久久伫立瞻仰。
于是,在那个烽火连天的三国到动荡不安的后周七百余年的时间里,这个破旧不堪的老爷庙竟接待了中国历史上两位超级大腕,一位是文武双全的一代枭雄曹操,一位英武睿文的文治之君赵匡胤,刹那间让顿丘古城变得风雅而厚重,也让一代代老人在老槐树下伴着黄河故道的阵阵风涛,乐此不疲地讲述着两段传奇佳话。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当历史的潮水滚滚向前,当黄河的浊浪奔流不息,当顿丘的脚步慷慨激昂,一座魅力之城清丰乘风破浪,御风而起,演绎着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辽阔。而在清丰千年槐树旁,一座黄河文化园骤然梦醒。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盛放!
1
天地之中,黄河落天;大河安澜,泽润中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炎黄子孙的血与脉,九曲风涛的黄河自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奔流而下,浩浩汤汤,斧劈黄土高原,剑削中原腹地,波涛汹涌,浊浪排空,激起千层浪,卷起万堆雪,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经山西至中原,绵延七百余里,用醇美的琼浆,膏泽的乳汁,滋养了中原沃土,养育了顿丘儿女。
曾几何时,我站在城北马家河畔的千年古堤之上,目光悠悠,试图从横亘千古的遗迹中窥探黄河桀骜不驯的沧桑风骨,从如虬伏地的残缺中发现黄河的岁月静美,只是时光无情流逝,很多的风物故事都遗落在历史的角落里,布满灰尘,凋敝不堪。谁也无法乘一叶轻舟驶入时光深处一探究竟,谁也无法解封沉寂千年的记忆查看历史的真实面貌。而今,黄河故道的清丰,金汤固存,风涛万倾,黄河文化园犹如摊开的古画,或一曲黄河古韵,在清丰大地上氤氲绵长。
伫立于黄河文化园门前,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横在眼前,我从古槐下踽踽而过,耳畔荡起千年前的回响,仿佛听到曹操与赵匡胤的对话,诉说着亘古不息的传奇佳话,仿佛望见两位老人牵着骏马先后登场,在擦肩而过的刹那,我们相视一笑,挥手告别,各自天涯。
也许,他们从未想到千年之后,一座高大、雄伟、厚重的文化建筑会在古顿丘的大地上拔地而起。千百年前,这里不过是黄河故道旁一处兀立的高地,一座小庙像一位历经庞眉白发的老人长居于此,任由岁月在时光中流逝。他目光灼灼,却不见渔歌袅袅,帆影片片,只好沉思冥想,默默地在黄沙万里的古老河床上日夜守望。湿润的九曲风涛从远古吹来,吹散了老人的白发,吹醒了顿丘的田畈沃野,也吹绿了林木葱郁。
小庙前那条崎岖不平的小道,贯通东西,曲折蜿蜒,早已遁迹旷野。然而,自古以来,此处常常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人们路远迢迢前来祈福祷告,使庙内香火不断,紫气升腾,烟雾缭绕。
时光荏苒,飞鸿雪泥。历史的光阴随着东去的黄河水滚滚而逝,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而生生不息、锲而不舍的黄河精神,早已在清丰大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孕育了黄河文化的博大与精深,鼓舞着清丰儿女铿锵前行。
“爷爷,爷爷,黄河和马颊河一样漂亮吗?”
“黄河可比咱马颊河大咧……”
“爷爷,爷爷,我想去看黄河,我想去看黄河……”
“好咧,好咧……”
……
一个小男孩牵着爷爷的手从我身边走过,活蹦乱跳地朝文化园走去。
我望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摩挲着文化园木质大门,沧桑岁月竟在指尖缓缓流淌,内心奔涌的冲动,犹如这座占地30余亩的文化园,在波澜不惊的转瞬间,一面聆听着黄河的告慰,一面聆听着时代的召唤,正静静地恭候您的到来。
2
“夭矫千年质,飘飖万里情。”
宇宙鸿蒙,天地之间,冥冥之中存有太多的机缘巧合,也深藏着读不尽的神奇奥秘。
在文化园奠基仪式上,一只丹顶鹤突然到访,它体态轻盈,身影飘逸,在文化园的上空翱翔盘旋,久久不肯离去。这个场面不仅让在场的人惊叹不已,还引起路人驻足围观,很多老人认为是神瑞显灵,对着天空默默祷告。丹顶鹤乃传说中的仙鹤,华夏祖先曾用想象的经纬编织出神奇美妙的神话,也对天地间美丽的精灵,给予图腾式的敬奉。自古到今,它们寓意着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清丰境内无山川湖泊,亦无丹顶鹤的栖息之地,近年来,很少见到它们的身影,恰逢如此隆重的时刻到访,颇有几分瑞祥之照。
当时,我并未在场,不能一睹丹顶鹤凌空翱翔的娇美舞姿,然值得庆幸的是,终寻到那日拍下的珍贵视频。画面上,一个丹顶鹤在空中伸颈昂头,展翅飞翔,在文化园上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始连轩以凤跄,终婉转而龙跃”,不仅留给世人无限遐想,还给这座文化园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黄河文化园位于清丰县城北部,坐北朝南,展区面积9000平方,内建一殿六馆。文化园通过遗产保护、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文化再生等手段,有机整合区域内“祠、院、馆、址”等资源,按照清代建筑风格仿制,采用二进院落格局,取用古代榫卯木质结构,配以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巍峨肃穆,雄浑壮丽。
初春的午时,阳光明媚,风清气和,和煦而静谧,我穿过门庭,踏着石板路,跟随游人的步伐刚踏足园内,一面青砖砌成的影壁墙便映入眼帘。影壁高大古朴,庄严气派,壁面上装饰着吉祥图案,壁心处篆刻硕大的福字,颇有几分古韵雅致。
我转过身,向东望去,看见灿烂的阳光透过层层云翳正从鼓楼的戗脊上普照而下,然后,随着光线的流动,这里的建筑就如一个纵横交错的战队,依次绽放出灿然夺目的光芒。它所展现的魅力,仿佛穿越了黄河惊涛骇浪中最璀璨的部分,讲述着千百年来的黄河流域的宽广、无垠和荒凉,以及渔歌的豪放,悲凉,忧伤。因为,那里曾生长着金色的麦子,曾吹动着羊群奔波的气息,曾晨钟伴着暮鼓,曾晚霞飘进了炊烟。
我沉思片刻,感慨之余,继续向东走去,目光竟被一块矗立的石碑攫住。石碑2米多高,由碑首、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因年久失修,碑身损坏严重,上面字迹模糊不清,经校补整理,方知此碑建于清道光年间,碑文为《重修玄帝祠记》,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清丰县城西金堤上建有玄帝庙,后经乾隆年间重修后,焕然一新,楼阁高耸,殿宇巍峨,成为当时一处名胜。至道光年间,历经岁月侵蚀,建筑残缺不全,高中贤等人从新修整,随立此碑,以表纪念。
文物可以修复,建筑可以重建,而清丰城西金堤上的玄帝祠在历经沧桑之后,似乎被时间隐藏,永远从世人的视线中消失了。许多年前,每到夏秋之际,黄河故道的积水自南向北奔涌,到金堤处,波涛回转,烟波浩渺,曾被称为清丰八景之一的金堤回澜也永远地留存在了古代时间的长河里,难以再现,成为一种缺失的美。
而位于文化园的石碑与文化园一样,把曾经残存在黄河岸边的遗珠弃璧和记忆碎片串联起来,组成一张可以唤起家国情怀的美丽画卷,让我们重新认识黄河,重新追溯生命的源头,再次追寻我们的根与魂。
3
古往今来,黄河厚重的文化脉络流淌了五千年的时光,孕育出了黄河流域灿烂辉煌的文明,那条万古奔流不息的文脉和留存千年厚重的黄河故事在新时代的沃野上空传唱,谱写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华美乐章,穿越了时空,愈加历久弥新,激励着中华民族铿阔步前行。
“承炎黄启尧舜植华夏根脉,治洪水定山川拓家园文明。”当我站在主殿水德通天的门前,正值午后,游人渐渐散去,喧嚣过后竟如此悠远沉寂,仿佛瞬时回到了曾经某个历史瞬间,在尘土飞扬的黄河岸畔,在清丰丰腴的田畈,看到先祖们吟唱着古老而熟悉的歌谣,在黄河岸边治理水患,在黄土地上躬耕牧渔。
我与大殿相持而立,它像一位沐浴在阳光下的历史老人,精神矍铄,和蔼安详,默默凝望着在黄河古道上厚积薄发砥砺前行的清丰县城,似有千言万语,千叮万嘱,只是隔着千年的时空,太多的期盼与祝愿,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是那片赤诚早已根植于清丰儿女的血脉之中,如滚滚的黄河之水在他们心中静静地流淌。
走进水德通天殿,颛顼、帝喾和大禹三位帝首始祖赫然出现在眼前,他们身高数米,栩栩如生,高大威武,气宇轩昂,每个人的眉间都收敛着历史过往的风雨,目光凝聚着时间漶漫的力量,清癯的脸颊上写满无穷的思绪、情感、兴衰、胜败。颛顼、帝喾分别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黄根脉,后启尧舜风骨,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而大禹功绩不只治理洪水,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还完成了国家的建立,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他们还有一个共性,就是与洪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颛顼帝以水德为帝,打败水怪,造福百姓,称“玄帝”;帝喾带领人民迁至高地,逃离水患的侵扰,被称为高辛氏。大禹最卓著的功绩就是治理滔天洪水,划定九州 ,奠定夏朝。
“盘古开天,天地玄黄;初分广宇,宇宙洪荒。”大殿内的《黄河赋》洋洋洒洒,行云流水,1000余字,从黄河起源到历代治河,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名胜,从文化咀嚼到灵魂感悟,文采飞扬,气势恢宏,一气呵成,振耳发聩,黄河沧桑巨变一览无余,黄河精神诠释淋漓尽致。
解国记先生携一颗赤子之心和对黄河的无限眷恋创作了《黄河赋》,也是文化溯源、生命寻根的一个过程。
这座大殿不仅盛放着中国近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还装着清丰七十万儿女的深情眷恋。我站在这里,仰望古代圣贤治水的宏伟场面,仿佛是一滴水流进了波涛汹涌的黄河,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让我放下多年的固执与轻狂,认真注视和倾听来自远古的呼唤,来自黄河古道的欢歌。
走出大殿,便是文化园的六馆,分布文化园东西两侧,分别为华夏摇篮馆、治黄春秋馆、黄河文明馆、河晏盛世馆、清丰金堤馆及今日清丰馆,它们用不同的方式诉说着黄河的形成与变迁,展示着黄河给沿河两岸带来的繁荣与灾难,诠释着黄河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和发展成果。
若干年前,这里曾是黄河波涛的必经之地,亦为俊良英杰荟萃之地。旷世英豪曹操曾任顿丘令,曾是纵横家张仪、经学家京房的故里,亦哺育出大孝子张清丰、忠义名将南霁云、平民尚书李彪等茂士英华。
待若干年后,再次登临这片脚下的土地,文化园的气息,黄河的温存,积淀成醇厚甘冽的酒香混合着新时代祥和的风,将轻抚着我的脸颊,温润着我的肺腑,让我战栗静穆。
这是一个姗姗来迟的春天,黄河文化园的芳容在春日湛蓝的天宇下舒展着,勾勒出风姿绰约的轮廓,蔚为壮观,巍峨肃穆。黄河的九曲风涛从远古吹来,把冬日的寂寥抛向河道两岸,温润着坐落着文化园的这片热土,一点点由黄褐色变成绿色,愈发生机勃勃。
走出文化园已是傍晚时分,夕阳衔山,霞光如缎,我临风而立,回头望着这座崭新而厚重的建筑,竟如此的秀美,如此的厚重,如此的熟悉,仿佛很多年前我们曾经遇见,今日又在此重逢,往日相知相伴的温暖如黄河水涌上心头,刹那之间竟让我热泪盈眶。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霜冷长河,漫天黄沙中,黄河文化园跨越时光剪影与漶漫,在中原清丰大地上,承载的不只是厚重历史,还肩负着一条奔腾不息的人文血脉。
黄河安澜,河晏盛世,黄河故道上的浪花飞卷。
千年古顿丘,魅力新清丰,亘古传承的黄河文脉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