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鸿达的头像

朱鸿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8
分享

清丰亭下

外乡人来清丰,常到清丰亭游玩瞻仰。本地人到清丰亭,多是追忆膜拜。

余是外乡人,祖籍山东莘县,也系本地人,二十余年前,定居清丰工作生活。那时起,扎根清丰热土,与这座千年古城,有了密不可分的情感交织。工作之余或周末假日,常徘徊清丰亭下,慎思追远,常驻足张清丰石像前,凭吊拜谒。

清丰亭坐落县城西北隅,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系六角重檐攒尖木结构建筑,黄色琉璃瓦覆顶,金色葫芦顶居颠,梁枋扣榫紧严,垂脊跑兽俱全,重檐间挂“清丰亭”金匾,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为清丰县标志性建筑。亭子正北立张清丰石像,四周遍植花木,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历史越千年,风物亦然。只是,清丰亭早已不是一个风景概念,而是一种文化现象。

放眼北中原,人人皆知清丰亭,如邻里熟稔风物,早已深入人心,那是厚重文脉的儒风与时代融合的文化标记。清丰亭上云聚云散,风吹雨沐,亭下人来人往,心有所念,亭外花木葱茏,莺啼燕语,别有一番雅趣景致。几十年光阴点点滴滴浸透瓦木,饱经沧桑,古意剧增,愈发挺拔秀丽。亭北的张清丰石像,年年岁岁,风吹雨打日晒,忠厚儒雅,坚毅朴实,一身浩然正气,苍天可证,日月可鉴。

孝子张清丰的故事,自隋唐开始,传承一代又一代,赓续一年又一年。千余年前,在膏泽的顿丘大地上,张清丰头炉烧饼敬娘亲的故事声名远播,口吮脓血解母痛的深情感动乡里,累召不仕传孝道情怀惊动朝野。世人眼中的张清丰是一位孝子,但不绝非单纯的孝子,他是被历史人文情怀所浸润,又为传统文化光辉所笼罩的人文遗存。

唐大历七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以县境有隋张清丰孝子门阙,遂表奏朝廷钦定以“清丰”之名为县名,延续至今。老子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有了名,冥冥之中,自然万物便获得了召唤和聚集。因张清丰而命名,清丰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古今贯通,独树一帜,难以复刻,无法复制。

此心安处是吾乡。置身这所城市,你会发现古香古色的印记,亦会寻到蝶变发展的速度。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岁月的变迁无休无止,张清丰的孝道佳话,在城市大街小巷传唱,经传不息。古往今来,清丰亭只是张清丰孝道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个注脚,一处可以安放情怀的岸畔港湾,一个可以回味过往的时光去处。

记得儿时,常陪奶奶前往曹林子村看望曾外祖父。彼年,奶奶年迈无力骑车,一双三寸小脚,走路颤颤巍巍,却总惦念老人,时而徒步前往本家。有次,奶奶与我祖孙二人,手牵着手,慢慢悠悠,走在通往曾外祖父家的小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奶奶会讲些新奇故事,三四公里的路程,从不知疲惫,未感遥远。

今日记起,三十余年往矣,奶奶驾鹤西去多年,依稀记得她讲过的故事。大致意思如下,村里有位孝顺儿媳,婆婆抱恙,久治不好,吃药无效。后获得偏方,需人肉做药引,方可药到病除,儿媳妇毫不犹豫,从胸前割下一块肉,作为药引,让婆婆服下后,不几日,婆婆康复如初。

多年以后,岁月悠悠,这个故事伴随奶奶的音容笑貌悄悄遁去,一时沉入时光深处。又过了几年,工作成家后,有次与父亲回老家途径曹林子村西,路过丁字路口,车速放缓时,父亲指着路北一户人家说,看到门匾上“纯孝可风”四个字吗?我疑惑地朝外瞥了一眼,看到“纯孝可风”四个大字,赫然刻在户主的门匾上。我刚转过头,父亲说这四个字是光绪皇帝钦命题写的匾额,并讲起了四个大字的由来,居然和奶奶讲得如出一辙。

我一时哑然,不知如何回答。不曾想到,奶奶讲过的故事,竟有人物原型,而他们居住的地方,离我的老家如此之近。从此后,不论何时,每山东老家,都要路经此处,对着“纯孝可风”四个字,郑重地凝视片刻,而后,这段佳话讲给孩子听,一遍又一遍。

淳朴的民风从祖辈传承下来,会感召激励一代代人。近些年,常读史阅书,才发现,清丰亭方圆几十里,孝感故事,不乏少数。柳格乡后士子元村的刘永之,为使其父魂归故里,往返清丰、新疆,步行数万里,历时四年有余,其孝行轰动朝野,朝廷赐“万里归亲”御匾以彰其孝。纸房乡大什字村赵文炳,因无力厚葬双亲,为解心中之愧不断为父母坟茔添土,日积月累,堆积而成“赵氏孝子坟”。2002年,韩村乡出土的唐代孝子张德琰,为其父母敬造的弥勒佛像,成为孝道文化延续的历史佐证。

一方文脉,需要千余年的儒养浸润,经时光洗礼,岁月积淀,让世人相传留存,继承发扬,以教化天下,像百川归海,奔流不息,成为支撑起一段历史的千古华章。正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我们才得以慎思、顿悟、向往,以明悉历史,才让一种文化得到更好诠释,让一座城市更具人文情怀和智慧光芒。

人生忽如寄。记得三十多年前,父亲请乡贤老先生,用宣纸书写《朱子家训》,恭敬张贴堂屋西墙,以告诫子女,切记要勤俭持家,和睦相邻,明事理辨是非,怀感恩行孝道。时至今日,每至山东老家,望老屋墙上宣纸陈旧泛黄,字迹斑驳不堪。虽物换星移,仿佛时光倒流,回到几十年前,站于《朱子家训》前,父亲逐字逐句讲解,声音朗朗,回音如昨。斯情斯景,仍历历在目,至今难忘。

近些年,有朋自远方来,常邀至清丰亭下,触摸年代印记的遗传,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从指间滑过,仍感古韵余温尚存,总激动不已。而后,在张清丰石像前,抚今追昔,感受思想在空间流动的韵动,以及千年文化底蕴孕育的气场,心灵与境界悄无声息得到升华,这是一种漫长而悠远的抚慰。

一日,见一老苍领着幼童,站在清丰亭内石碑前,绘声绘色地讲解碑文,谆谆告慰,掷地有声。他们牵着手,踏着石砌的甬道,绕过葱茏花圃,来到张清丰石像下,伫立许久,尔后,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站在清丰亭下,举目望去,那些永恒的故事,不朽的佳话,仍然存留在这方热土上,温热如昔。

风过后,清丰亭下,足音跫然,回荡着一曲千古绝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