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一抹诗心给自己》是王绍和所著的一部散文随笔集。共分《心海听涛》《风光如画》《那人那事》《艺林徜徉》《乐享生活》《理财纵横》《遐思缕缕》等七大部分,该书收录了文字功底深厚的王绍和老师信手拈来的251篇佳作。书中文字语言优美,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蕴含哲理,宛若精神食粮,让我回味无穷。
通读全书,感悟颇多。采撷几缕,以飨读者。
只要留心,处处风景
大自然中的风景,就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绝大多数人对其熟视无睹,而王老师却在闲庭信步中,将这风景尽收眼底,了悟于心。
第一编《心海听涛》里两篇文章的开头部分,看似随意,实则有心。如,《唱得幸福落满坡》一文开头写道:一早一晚遛弯儿,我发现了一个常态:一位在附近工地打工的50多岁的男子,骑着自行车上班或收工的途中,总是歌不离口;《又见大高粱》一文开头写道:骑自行车出抚宁(抚宁,河北省秦皇岛市辖区)东城沟西行,倏忽间我一捏闸停了下来:有几株红里透白的大高粱穗儿,把我“拽”住了。本来是非常普通的事儿,在王老师的眼里就是迷人的风景。王老师由散步时听到一个农民工的歌声以及骑车途中看到的大高粱穗儿,由此展开联想,再加上他那生花的妙笔,于是成就了一篇篇蕴含哲理的美文。
生活是一部无字的书。美处处存在,只要你善于观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像王老师那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以小见大,蕴含哲理
为美景赋予灵魂和生命力是王老师写景散文的特点。王老师的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写植物、写山水,但他从来不是单纯写景,而是由此及彼,由物到人,给人启迪。王老师的每篇文章都能让读者感受到深层次的东西。
王老师的写景散文彰显了“千古文章意为高”的意蕴。看见杏花,王老师不是只写杏花本身,而是写出了杏花的“心语”:我辈虽坚韧,但毕竟不能像松那样“傲雪挺且直”,不能像梅那样“迎寒花枝俏”。“心语”声声,感叹着内生力的不足,呼唤着外力的给力;几“读”冬菊,由其及己,老“白头翁”一个的我,悟出了“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苏轼•《赵昌寒菊》)的寓意,坚定了冬菊那种“欲制颓龄须耐冷”的意志;从生生不息的青松中,“读”不出“儿”嫌“母”丑的愤懑,“读”得出的“感恩”心;从不香不雅的松花中,“读”不出争风吃醋或自暴自弃,“读”得出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从依稀可见刀削斧劈般的巨石,还有佝偻着腰扎在炼石板子上的松,从中“读”出了韧。
主题深刻的文章,往往能给人以启迪和熏陶。又如《我们走在大路上》写道:条条大路,拨动着我心头的涟漪。由此及彼,我的思绪犁向了纵深,深思着感悟着另一种意义上的路——“中国自鸦片战争衰落以后,除了挨打受气没有别的!自那时起,中国一直在探索民族复兴的路子。”王老师由脚下的路,联想到民族之路。文章主题深刻,立意高远,写出了一般人想不到的东西,让读者感受到王老师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文笔优美,悦目怡心
优美的散文有“释惫”的功能。书中那一篇篇优美的散文,于我而言,如逢甘霖,如沐春风,让我疲惫的身心得到难得的放松。王老师的散文语言精妙、俊逸,意境深邃而高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魅力,成就了鲜明的个性风格。正如陆游诗中所云:“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即便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也不能进入那种理想境地。
第二编《风光如画》里的文章,篇篇都透着一个美字,在阅读过程中,让我时时都能享受美文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仅举三例:《飞珠溅玉冰塘峪》中写道:激烈的,喷涌倾泻,飞珠溅玉;平缓的,水帘巧织,银花轻撒。矗立瀑边,闻悦耳涛声,看浪如白絮,缕缕水雾在上空飘飘然然,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姊妹湖,醉游人》中写道:青山巍巍,水波粼粼,湖光与山色交相辉映,犹如巧夺天工的画卷,彰显刚柔相济的大美;山倒映湖中,水面不再单调;山影随波摇曳,山有了动感的魅力。《洋河湿地公园漫游记》中写道:午后的明媚的暖阳,把水面辉映得犹如清澈的明镜。微风徐来,轻拂碧水,荡起鱼鳞般的斑斓的涟漪。岸柳倒映,虽静若动,好像青葱少女翩翩起舞。潭与潭间,细流连接,宛若拨动着浪漫的琴弦儿。读王老师优美的散文,如闻清新的芳草,如饮沙漠中的甘泉,沁人心脾。
博学多才源自厚积薄发。王老师自幼酷爱读书,几十年的文学积累,让王老师的知识储备超于常人。书中不仅文字优美,而且引用甚多,仅《冬日芦花摇》一篇文章就有三处引用:芦花,恰如《诗经》中描绘的那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把秋色点染得醉意绵绵,颇有几分宋朝诗人张一斋勾勒的“忘却芦花丛里宿,起来误作雪天吟”的意境,陶醉着我等等的多少路人。即便眼前的芦花只是一丛,与唐代诗人黄滔描述的“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的巨大规模不堪比,但苍茫的原野中因有了这些芦花,让我等等的路人悄然心动和眼亮,在严冬中有了生动的视觉享受。
感人故事,催人泪下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味道。第三编《那人那事》,呈现给读者的就是暖心的味道。王老师除写军嫂的《夫唱妇随》,做好事不留名的陌生人《那位师傅在“二钢”》外,写亲情的文章很多。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无不打动着我,感染着我。
人生在世,谁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亲情,于我们而言,永远是最温暖的字眼。常言道:父爱是山,母爱是水。王老师写父亲的文章《为我“扛”得太多了》,写母亲《老妈的望眼》《矛盾的老妈》《特殊的“党课”》等文章,那一行行未加修饰的朴实话语,让泪点低的我多次留下感动的泪水。这些文章代入感强,易引发读者共鸣,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长眠于地下的父母。
爱情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也一样拥有。随着年龄的增加,那份爱反而更加醇厚,愈加历久弥新。王老师写夫妻情的文章同样非常感人,如《衣陋情深深》《我怎能不追她》《我就这么顺着她》等。字里行间诠释了相濡以沫的夫妻情,让人动容。
爱在一点一滴间。虽然王老师的老伴没文化,但生活中是个好妻子。为了王老师的身体健康,不让他抽烟,说是怕烟把王老师的肠子给熏黑了;不让王老师做繁忙琐碎的家务,只为了不让他分心,不影响他钟爱的写作。而王老师在他老伴患病后,丝毫不顾别人的闲话,什么文化落差,什么地位尊卑,统统泡在脑后。“我不能不这样地铁心,因为她曾经铁心地追我。”“多少个午夜,满县城去找去追;酷暑的某天,从20里外把追回我晕倒了。乌云翻滚,秋风瑟瑟,我向一条阴森森的山谷狂奔”文中表达的这份情,这份爱,让人怎能不感动?像王老师这样情深义重的男人,和那些地位变了、抑或病了就抛弃糟糠之妻的男人比,是多大的反差啊!
语言幽默,妙趣横生
现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而读幽默书籍不失为减压的一种好方法。王老师的散文集《拾一抹诗心给自己》,不仅书名富有诗意和韵味,而且语言妙趣横生,无形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会让人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
譬如,《那人那事篇》里面的《“逗闷子”成了“融合剂”》《“三等”男人与“三心”老公》《铁三角》《诱我入“股”》《孙女儿跟我“逗焖子”》(童言趣语)《老“烟油子”说戒烟》等文章,《乐享生活篇》里的《吃饺子,招乐子》《逗乐不?您瞧这小吃 》《“白头翁”混搭“花喜鹊”》《“偷偷摸摸”把歌唱》等文章,幽默风趣的句子数不胜数。读着书中那妙趣横生的文字,让我N次不自觉地笑出声来。呵呵,和王老师认识三年多了,没想到王老师竟然是个如此幽默风趣之人。
真的,特别喜欢王老师的文章。能与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师为邻,三生有幸。衷心祝愿年逾古稀的王老师在他挚爱的写作之路上继续引吭高歌,写出更多更好的上乘佳作!